本
文
摘
要
这是一个好问题,应邀说几句,以抛砖引玉。
一、我国是从外汇极度短缺的状态中走过来的。目前外储超大规模,一是对外汇长期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二是出口退税,鼓励创汇,直至现在,出口退税的政策还没完全取消。三是在控制汇率的情况下加入世贸,保证了大批性价比上有优势的产品出口。
二、3.2万亿的外汇,按汇率收购外汇,发行了大约25万亿人民币。1995年前,我国刚刚经历了高通胀,于是1995年公布的人民银行法规定,人民币发行不得对财政透支。但是,并没有对用发行人民币对冲外储作出限制性规定,可能实践上经验不足,也没想到后来会有这么多外汇,等于开了一个庞大的口子,把人民币放出去了。
三、这里面有个道理,如果产品只在国内销售,从销售中回笼人民币,人民币循环使用,就用不了多少。而对冲的办法是,销售回笼的资金是外汇,外汇由银行收购成了外储,有多少发多少人民币,累加的人民币就越来越多,从而造成了流动性过剩,进而导致了通胀。
四、现在是两大,货币可供应量大,今年可能会突破80万亿,另一个是外储规模大。与流动性过剩相伴的是经济规模大、流转快,这个规模大、流转快,会增加就业量,同时必然会大幅度增加流转税等,财政收入呼呼的就上去了。但是老百姓手上的钱却缩水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媒体会报道有的职场人说,为什么再怎么干,手上的却钱越来越少的道理。
五、在经济变动和汇率管制办法不断调整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价,已经从8元多上升到6元多,最近却发生了跌停,于是,央行公布的兑美元中间价屡创新高。意思是说,与其你手上持外汇,不如卖给我划算,目的是防止外资撤走,造成经济 *** 动。
上述五点是一个背景,我和知友过去在答题中都有部分涉及。
关于外汇管理,现在有两种意见,一种主张是,实行人民币自由兑换,现在大约有几十个国家的货币可实行自由兑换,我国主要实行了经济交易中的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这是最低层次的自由兑换,而资本项目基本没放开。另一种主张是,目前条件不具备,应该在条件具备时再放开。
持前一种主张的认为,有利于不再增加并消化庞大的外储,倒逼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现在中国金融体制问题很多,典型的说法,就是高利差养了懒银行,企业艰难,银行的日子照样好过。民生银行的行长前不久说,企业利润这样低,银行利润这样高,我们都不好意思了。
持后一种主张的认为,如果现在放开,中国的金融体系现在还承受不了这样的冲击。比如说,我们管理通胀预期,上调准备金率,控制流入房地产的资金,如果放开,外资大量进入,这些调控措施会受到冲击。
金融是国家调控经济的第一手段。而如何调控最好,能见度太低。所以各种意见蜂起。
但是,自由兑换确实不是一桩简单的事,美国在发生次贷危机后,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说到低利率时就说,过去只要提高短期利率,有80%的可能会促使长期利率上升,现在这招不灵了,包括中东石油大国等在内,将大量美元流向美国,压低了长期利率。
我国必须加快金融管理体制改革,打好基础,并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有关方面已有说法,方向是自由兑换。但在现在的通胀条件下,我国存款是负利率,如果放开允许资本自由流动,资本抽走进入外资银行,国内马上就会发生流动性危机。
具体怎么弄才好,我本事有限,期待有研究的知友们来说点高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