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首先,原始问题是 而我的原始回答是: 但是仔细品品又觉得有点不对味,我觉得题主想问的好像不是这个问题~~它的本意恐怕还是想问问题补充里的问题吧。 想一想,这个问题好像比我上面吹水的问题更有价值一些,所以 *** 脆改了问题重新回答。 我改完的问题 好,我现在正式回答。 题主的感觉很对,尤其是对歌声中的「温柔」的感觉是很敏锐的(虽然我认为还不够准确),说明题主确实体会到了原唱的一些精髓。 这首歌的翻唱很多,其中不乏顶尖高手,但是为什么都唱不出原唱的感觉呢。是因为当时的张韶涵唱功有多好吗?还真不是,在我看来这首歌能打动那么多人,能几乎创造了21世纪流行歌曲传唱度国民度的巅峰,某种意义上说恰恰是因为这首歌当时唱的不够好。 有一个问题请思考,为什么这首歌叫「隐形」的翅膀? 因为不确定性。 在我们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有时会遇到阻碍,有时会遇到助力,但是是否遇到阻碍就放弃,是否没有助力就止步呢?这首歌的主题其实并不是别人的帮助(那是有形的翅膀的主题),而是唤醒自己心底的力量,为自己插上隐形的翅膀。 这翅膀是隐形的,没有人看得到,因为它只存在于你的心底。这翅膀是隐形的,你自己也看不到,因为它稍纵即逝,也许你一旦放弃它就会消失。这翅膀是美好的,因为梦想是美好的,这翅膀又是脆弱的,必须竭尽全力的守护。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然而你真的有吗?每一个听到这句词的人,实际上都会怀疑这一点? 而实际上,就是张韶涵自己也不确定自己有没有隐形的翅膀,但恰恰是这种不自信成就了这首歌。在这首歌里她唱出了脆弱与美好,难以守护的梦想和坚定执着的追求。 而这种奇妙的意境恰恰也来自于当时张韶涵的弱小。 她的外型是弱小的,这一点有目共睹;她的声音是弱小的,当时的她嗓音里还带着一丝稚嫩;她的唱功也是弱小的,当时她的音准很飘,仿佛拼尽全力才能保证不跑调,正如同为了守护脆弱的梦想而拼尽全力。 而这种意境也是不可复制的,甚至今天的张韶涵也难以复制。 因为今天的她哪还有一丝弱小啊?哪怕那些外在的外型、嗓音、唱功这些因素还是存在(实际上都不存在了),在观众的眼中她也不再有一丝弱小感了。 而最关键的是,在她身上的不确定性也消失了。 当年,在她唱「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的时候,我们会怀疑,「是吗?你真的有吗?你确定?」但是今天,在她唱「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的时候,我们会很确定的说,「没错!你有!你确实有!我们都看到了!」 所以唱不出以前的感觉不是很正常吗?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