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北京电影学院制片复试(北京电影学院编导初试),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北京电影学院制片复试(北京电影学院编导初试)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北京电影学院制片复试(北京电影学院编导初试)

距离开学仅剩不到一个月,收到录取通知书时陈姐让我写点儿考试经验。于是这几日努力回忆半年前的那段经历,现在仍是心有余悸。我可能是影路这届艺考成绩前后差距最大的一个了,年前南艺上戏国戏一口气挂了九个专业(包括只要一试的南艺美术学,因迟到直接被取消考试资格),年后电影学院报的三个专业全部进了三试,最终拿到了剧作的第四名和广导的第七名。造成前后成绩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便是心态,下文再详细说。

关于报志愿,一定要乖乖听杜叔的话!当时电影学院报志愿时我十分犹豫,除了梦寐以求日思夜想的导演系外又选择了文化课要求比较低的广导,而最后一个名额我一直拿捏不定。当时我比较倾向去报摄影系,结果被杜叔给否决了(后来考试期间问了考摄影系的同学,发现题目确实让我感觉非常别扭)。杜叔最终推荐我去报剧作,老实说我当时内心非常不情愿。我从未觉得自己在写作上有任何优势,也是一个比较懒于动笔的人,况且剧作的文化课要求又非常高。事实证明如果当初我没有乖乖听杜叔的话,很可能就和15届影路同学一同奋战了。

关于剧作、电影导演、广告导演的初试

电影学院大多数的专业初试考核内容都如出一辙,一百道选择题,五花八门,涉及方面从文艺到社会再到逻辑推理(导演系初试今年竟然还有文综题),本质上是你过去十八年的生活,看你是否足够热爱电影热爱生活。关于考试内容可以说随时随地都可以准备,但也无从准备。手机里装个网易新闻和知乎把刷微信朋友圈的时间用来刷这俩绝对会是受益匪浅。我考试的时候总是会有一种《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代入感,大多数题目都有自己曾经生活的影子。自己喜爱的小说、电影,无意间看到的一则新闻、一篇文章,曾经旅行过的地方甚至和出租车司机所闲谈的见闻都帮助我通过了初试。广告导演的初试稍微有点不同,考试内容是六十道选择题以及现场观看一则广告写一份800字左右的评论。选择题都是一个路数,广告会放三遍,第一遍什么都不要想只管看明白怎么回事。第二遍的时候就要一边看一边思考了。为什么要这么拍?拍给谁看?第三遍的时候就是看看细节,有没有错过什么,以及之前没有看清的东西,还有比较重要的细节等。我们当时放的是一则轮胎广告,那则广告从生活中一些琐事的竞争起手(两个人走路,小孩子骑车,超市购物车等)最后转到了飙车竞速时的轮胎。我写得是现在广告商抓住了人类的竞争本性,结合内容举了些例子,渴望以此得到观众的共鸣来推销自己的产品,又展望了一下未来广告的发展趋势……毕竟这是个广告专业,如果按照纯影评的套路来写它我总觉得别扭。所以考试前几晚我看了点广告的发展史,记住了几个广告大亨还有他们的名言以及一些广告的专有名词。并且在那篇评论中成功运用。(我写评论类文章总喜欢以一位名人说过的一句话来开头,这样显得比较有逼格……当然像陈姐说的千万别郭敬明曾说过,高晓松曾说过……)

另外,我还有一个考试的秘笈就是憋尿。经科学理论以及本人亲测证明,人在憋尿的时候脑子转得飞快,所以每场考试前我都没去上厕所。当然也别憋大了,我剧作初试的时候就憋大了,差点死在考场上。考试期间又不能上厕所,初试只能提前五分钟交卷。最后还是老师特地先收我的卷子把我解放了出去。(难道我上剧作冥冥之中早有注定?)

就这样,我三场初试都顺利通过。

关于剧作的复试

剧作的复试题目给得比较宽泛,人物是40多岁的男人和10多岁的少女,故事地点必须得发生在中国,以此写一篇小说或是剧本。我写东西的特点就是比较随性,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笔跟着思想飞(字烂也是这个原因)。杜叔在备考会上所讲的终于让我明白自我意淫和故事创作的区别。下定决心已定要构好整个故事框架再动笔。那段时间我一直在看王小波,面试跟老师准备的也是他。所以索性写了一个文革时期的故事,直接把地点给扣死。事后我发现很多人并没有运用好题目给的条件,只是在故事中一笔带过这里是北京这里是上海之类的,换到纽约伦敦一样可以写。而我对于题目“发生在中国”的理解是出了中国这个故事根本不能发生。但是好好构思的代价就是时间不够用,等我觉得自己想得差不多的时候发现竟然只剩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了。最后这个故事只写了不到2000字,空了好多面纸,况且字又写烂了。交卷时内心已经跟文学系说再见了,出了考场发现大家在说其实题目要求不光得写个故事,还得写个梗概什么的(后来文学系官方微博还说了这个问题,是某些人过度解读),又发现身边的人都是3500字起步,觉得文学系也跟我说再见了。最后我是在查导演系复试成绩的时候竟然发现剧作竟然过了……当时我还分析了一下是不是因为我写得太烂了所以老师决定面试当面羞辱我……

关于电影导演的复试

导演系的复试是八个人一组的面试,比起写东西面试才是我的强项。上午被剧作蹂躏了一顿后下午决定要逆袭导演系。给我们面试的是导演系系主任王瑞和已经去世的路学长。面试的气氛还算轻松,我们八个人里二货居多(有什么爱好都说不出来低头沉默30秒的,背了一堆自我介绍要拯救中国电影直接现场被教育的,讲一个事情5分钟还没到重点被叫停的)。感觉上就是聊天,说说自己的爱好,特长,艺考期间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自己最自豪的意见事情。要点就是得简单直接,不要啰嗦,而且最好得新奇有意思。如果你说完之后老师会接着问那就很有戏了。同组的一个考生爱好是航空,就挺搏老师眼球,三试的时候也见到了他。面试的时候两位老师一直在抽烟,一根接一根地抽,我第一次感觉到了传说中的导演系“与众不同”。结束之后我在上厕所时(又特地憋尿了……)碰到了路学长,彼此打了个招呼,不敢说太多怕被嫌。当时心情还有点激动,第一次亲眼见到了第六代导演,却没想到那是最后一面。

关于广告导演的复试

广告导演复试的考试内容是本帖隐藏的内容请点击原文地址查看。绘画一直是最令我头疼的事情,因为至今我的绘画水平也只停留在火柴人阶段。我的美术生涯的巅峰时期是幼儿园大班,距离我再次拿起画笔已经过去了12年。之前影路的几次备考我都去苦练画工,可令我悲伤的是我发现就算是画火柴人我也属于画得非常烂的。虽然我的绘画水平不堪入目,但我对广告导演专业还保留两丝希望。一丝希望是那800字的故事我一定要写好,画得牛逼的写得不一定牛逼。另一丝希望是影路的老师告诉我画工并不重要,只要能画出镜头感就行。进入考场时我发现我前面以及旁边坐着的考生都拿着画板,摆着一桌笔。而我只能默默从包里拿出答题用的2B铅笔和橡皮。故事题目我选的是一语道破(另一个忘了),我基于《李献计历险记》写了俩精神病恋爱的故事,情节比较大胆创新(毕竟精神病)准备给老师留个有创意的好印象。镜头大多画的是精神病的内心世界,这样还算比较好画。画得多烂我当时已经不管了,但一定要是以分镜头的感觉呈现出来的画面。记得我当时每每练分镜头心感无望之时便看看姜文的分镜头剧本。就这样,我凭借着火柴人的精湛画工通过了广告导演的复试。

关于电影导演的三试

导演系的三试依旧是面试,老师会放一段音乐问你的感受,给你一副美术作品让你评论,再为其编一个故事。四个人一组。在待考室里导演系的学长学姐们的行为让我感到非常不愉快,我开始怀疑这个我曾最向往的专业。也直接影响了我的状态。最终我的导演系止步三试。

关于剧作的三试

面试本身就是我的强项,况且之前导演系也已经面了两场,再加上影路从上课到备考一直强调的面试需要做的准备,于情绪于谈资我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面试不出所料,曹保平老师确实说我的故事体现了我对文革认知的狭隘。但除此之外聊得很好。我说其实我想通过电影剧作的学习最终成为一个导演,认为一个好导演需要对故事有较强的把握能力,老师们就让我举例说身兼编剧和导演的电影人,我第一反应是把面前的曹保平老师和薛晓路老师当作例子举了。老师说有拍马屁的嫌疑,举些国外的。我当时脑子一时断电,把参与编剧的导演和编剧兼导演的概念搞混了。连说了几个都被否决,后来找到了窍门,大部分艺术片导演都是自编自导,于是就一气呵成伯格曼费里尼等人。又问了看了些什么书,曾经写过什么故事。后来气氛越聊越热闹,老师们也开始调戏我了,问我有没有暴力倾向,身高体重多少什么的⋯⋯最后老师问我文化课能考多少,我说也就400多(其实当时也就300出头)。老师们开始皱起眉头了,说这个分考我们专业有点不大够,我下保证一定会恶补文化课。没想到最终老师给了我个第四,可能跟我的文化课有很大关系。面试需要注意的就是千万不要跑火车,老师们会根据你所说的继续往下问,问卡壳了就不好了。但更不要话太少让老师来带节奏。一定要把节奏掌握在自己手里……(好阴险的感觉)。

关于广告导演的三试

广告导演的面试是三个人一组,这时候不比导演系的二试,能撑到最后的肯定是有实力的人。比起剧作的单独面试,三个人面试的劣势便是很容易被抢注意力。我们组就有一个复读的大神,他一个人几乎占了面试的一半时间。我给带了个话题说想通过广告导演专业的学习成为一个电影导演(从剧作的面试中吸取了教训准备了迈克尔贝 大卫芬奇这些拍广告出身的导演,老师果然问了……)接着老师们就开始问我们喜欢的电影,对于国内电影市场怎么看。最后还要三个人排一个小品,大神想了一个创意,我给接下去想了一故事,演完效果不错,老师问谁想的,同组另一人直接说一起想的(这人之前还抢话题小品还抢戏)形形 *** 的人你都会在艺考中遇见。

最后,关于心态

接开头,我一直认为,心态是艺考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实力决定一个人的下限,而心态决定一个人的上限。在考电影学院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我身上的戾气都很重。自大狂妄、自以为是是我性格中致命的缺点。我选择艺考归根结底的原因是我有一颗不甘于平凡的心,可这颗不平凡的心必须得是真诚的。我要感谢上戏南艺国戏这些学校无情地挂掉了我,才让我能以最好的姿态去面对我最想上的电影学院。年前考试的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些不如我的人过了。考电影学院的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些比我强的人挂了。浮躁、骄傲都是需要戒掉的。我想对那些跟曾经的我一样有这些毛病的后生们说一句:你不是谁,只不过是一个怀揣梦想的孩子,有成千上万人和你一样。你要表现的不是比任何人都牛逼,而是要比任何人都真诚。生活可能不会给你最想要的,但一定也不会亏欠你所付出的。艺考不易,且行且珍惜。

另外,如果对自己太满意了就去找杜叔,如果对自己太失望了就去找陈姐。

备注:路学长导演逝世于2014年2月20日。

更多北京电影学院制片复试(北京电影学院编导初试)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