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大家能晒晒关于战胜疫情的诗词吗?
西江月 新冠
瘟神来势汹汹,
北上南下横行,
不减当年鬼子兵。
终南山说别动!
白衣天使精英,
守住各自门庭。
火神雷神平地起,
雨后柳暗花明!
白衣天使赞
(一)
烟花璀璨接星空,点缀迷离夜色朦。
不见浮尘飞沫起,滋生病毒与人融。
一场劫难悄然降,举国连心大爱同。
医者仁心征战急,救民水火仰高风。
(二)
一朵白莲花盛开,澄清明澈净尘埃。
不分昼夜驱魔咒,企盼古今无病灾。
历尽千辛尝百草,扫除万劫映三才。
丹心碧血真情送,济世祥和幸福来。
(三)
赠为抗击疫情而剪去长发的医生护士
庚子初元迷雾重,悄无声息锁寒冬。
妖魔恣肆归于猎,华夏安危系在胸。
长发及腰多恋惜,爱心无限转从容。
瘟神斩尽成吾志,救死扶伤一道风。
(四)
江城突发起瘟神,肆虐无情意闹春。
不受欢迎云外客,暂随小住路边尘。
家园静好白衣在,星夜坚持妙手询。
生死关头施大爱,花开向暖为人人。
(五)
阴霾笼罩露狰狞,冷气相随多疫情。
阎王爷到底有几个?前世又是谁?
阎王源于梵语“阎罗天子”,或“阎罗大王”,即:琰魔,琰魔罗!在古印度神话中作为阴间的主宰,是阴间管理层的最高统治者,大约在南北朝时传入中国。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认为人死后都要到阴间去报道,接受阎王的审判。生前行善者会升入天堂去享福,生前作恶者会被打入地狱受惩罚。
到了唐朝时期,民间又传说天帝册封“阎罗王”。同时把地狱分为十殿,每殿均有其主宰大王(阎王也是其中一位),并各有名号,合称“十殿阎罗”!
那么,这十殿阎罗分别是谁?其主要掌管什么?他们的前世又是谁呢?
——第一殿:秦广王蒋,生于二月初一。主要掌管人间夭寿生死,幽冥吉凶,以及善人寿終正寝的接引超生等。其中功过两半者,送交第十殿去发放人间。男人投胎为女人,女人转世为男人。
中国有哪些好听的古风音乐?
1、伽罗
2、金子陵
3、 阳春三月
4、 云涛梦笔
5、 御笔丹青-悦兰芳
6、琴心疏楼龙宿
7、落叶
8、雨中哭泣
9、莫问沧桑
10、从心所欲步怀真
11、少年十五二十时
12、仙剑问情
13、梦里江南
14、江山
15、秘境寻芳影
16、 端秀露华容
17、诛仙-草庙村飞雪玉花
18、雪翎幻啼
19、雪见-落入凡尘
20、龙葵-等待千年
21、风骏
22、羽獍弦歌水墨丹青凤凰城
23、平遥古韵
24、丝路花雨锁泉州
25、青瓦白墙恋徽州
26、明月杭州夜清音雨露月牙泉
27、天籁天音绕天山
28、大理雪夜觅凤花
29、宁月
你好,我是头条号音乐领域的创作者跳跳音符,专注于搜罗好听的音乐,大家可以去我的主页欣赏哈!
很高兴与你一起探讨这个话题,希望以下的分享能够帮助到你,让我们一起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关于古风音乐的定义我们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我认为的古风音乐是曲调优美、内容以古典歌词为主,注重于旋律,一般以民族乐器为主,听着有独特而唯美的感受。
下面我给大家推荐我认为比较不错的古风音乐,大家可以试听一下:
1.《雨碎江南》:
这首歌曲是由墨明棋妙音乐团队原创的曲子,由河图作曲,歌曲描述了一个落雨的夜晚,三个人各自弹奏自己的乐器,回想一下那个雨夜,是怎样的一段故事?爱与被爱,不爱与相爱,追逐与挽留,伤害与误会,身痛与心痛,错过与把握,在温柔中陷落,在仇恨前挣扎,在选择前徘徊。再回首,旧梦已逝情已远,马道漫漫至天涯,庭院咫尺却不能相见。站在雨中想着无人能懂的心事,任凭衣袂濡湿、鬓角吹乱、泪流纵横。
有什么好听的歌吗?能推荐几首吗?
路过人间
言不由衷
毛不易的所有吧[憨笑][憨笑]
年代感的老歌我个人非常喜欢
视频 *** ...别知己
《幸福爱你一辈子》,《谁》,《潇洒走一回》,《飘雪》,《月亮光光》,《祝姑九点半》,《对面的小姐姐》等等经典好听歌曲。
视频 *** ...最好听的是国歌,每次听要么热血澎湃,要么热泪盈眶,要么激动万分。
康震会写诗词吗?他的诗词水平到底如何?
中国诗词文化博大精深,而一个人的精力极其有限,能取一两个方向精研,便可能要穷一生之精力,如清末民初的中大教授陈洵,其平生便只研究 *** 和梦窗词,故尚可抽出精力用于诗词创作。
而对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教授来说,其对诗词文化涉猎之广,研究之深,我一直惊为天人。诗词鉴赏水平在当代也是屈指可数的高人。在中国诗词文化的推广上,更是功在千秋。
但是,教学和学术水平高,并不能代表创作水平高。康震教授是属于一个学者,而并不是一个诗人,因为除了在中国诗词大会上的一首即兴之作外,尚未见有其他诗作发表。而这首即兴之作,显然未能达到专业水平,摘录如下:
起句化自南北朝.谢朓的诗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歌未央。”没比较便没有伤害,两句一比,便觉有天壤之别。其他解读,网上有很多,在此我就不再另述了。
之所以愿意回答这个问题,我是想诉求一个观点:诗词创作,“写”比“读”更重要。
经常看到一些网文,认为学写诗词得先博览群书,个人认为是不可取的。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鉴赏之读和学写之读,一个是为赏而读,一个是为写而读,在读法上会有很大的区别。
有不小初习诗词者问我,想学写诗词,要买些什么书,我说开始时一本纸质版的《唐诗三百首》足矣,这本书你便可能要读上十几次,耗时一两年。
假设是跟随本号免费课程的,学格律时,你便要读一次,并且要将其中的格律诗用铅笔标上平仄,学句法时,你便要将句子划出其构句方式,还有学意象、学典故、学章法等等,你便可能要分出十几个专题,读上十数次。最后还要进行一至两次的仿写训练,这便属于学写之读,也是博览群书之泛读所不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