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郑和航海图现存于哪里?,郑和航海图里面记录了什么,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郑和航海图现存于哪里?,郑和航海图里面记录了什么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郑和航海图现存于哪里?,郑和航海图里面记录了什么

净觉寺,是南京最大的 *** 寺,位于南京市三山街附近的昇州路28号。

净觉寺,是南京最大的 *** 寺,中国著名的八大 *** 古寺之一。初建于明洪武21年(138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建造,“以居西域附之人”。宣德五年(1430年),净觉寺遭火灾被毁,郑和奏请明宣宗动用工部及出洋结余银两重建。它的重建影响深远,并且是中国唯一由皇帝赐名并在牌楼上允许雕刻动物的皇家 *** 寺,也是与郑和有关的最完整的一座 *** 寺。

净觉寺初名为三山街礼拜寺。根据资料推证,净觉寺早在明代以前即有,后被毁。明洪武25年重新修建的净觉寺焚于大火,郑和在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奏请重建。明宣宗以“尔为朝廷远使,既以发心,岂废尔愿?”“恐尔所用人匠及材料等项不敷”,“可于南京内宫监,或工部支取应用”。重建后的净觉寺,景象十分可观,面积较之前扩大了一倍多,南临黑廊巷铜作坊口(现升州路),西至马巷(现中山南路),东临府东街(今中华路),北达府西街(即砂珠巷),占地约40亩。仅大殿就有81间之多。建筑木材为修筑皇宫所用楠木,屋面皆以琉璃瓦铺就,气势恢弘,映日生辉。

净觉寺位于南京市三山街附近的昇州路28号。其实,在中山南路与昇州路交岔口的东北侧,可以看见净觉寺高高的照壁,上面写着“净觉寺”三个字,只是寺的正门在昇州路上,临街朝南,门面很小,混杂在沿街的各色店铺之中,入口檐下悬挂“净觉寺”匾额、两侧门柱上挂着分别用中文和 *** 文“南京 *** 教协会”牌匾。

走进净觉寺的大门,顿时让人有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不再似街面上那般夹杂在店铺之间的局促,虽然空间上并不是很宽阔,但是却让人感到清净和整洁。高大的院墙阻隔了闹市的喧嚣,宛如宁静的世外桃源。两侧白墙黛瓦,通道狭长,尽头处是一座坐北朝南的砖雕牌坊,在大门的右侧靠近墙壁处,有着江苏省人民 *** 2002年10月22日竖立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标牌。

两侧的墙壁上,悬挂着写着“净觉寺欢迎您”以及古兰经里的名句等内容的宣传牌,其中还有关于“净觉寺”的简要介绍等。

净觉寺简介中介绍了净觉寺的基本概况:净觉寺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系明太祖朱元璋敕建。其建筑规模宏大是中国十大 *** 寺之一,因明太祖数次驾临而名震海内外。郑和七下西洋前夕,奏请明宣宗重修净觉寺,使规模再次扩大,占地达40余亩。净觉寺不仅规模宏伟,更因先贤刘智、王岱舆等学者在此研习经典、弘扬 *** 文化的渊源而深受海内外学者景仰。净觉寺历史上屡遭燹毁,几番重建,现存大部分建筑为清末重建,占地已缩至4000平方米。2007年,在市 *** 的支持下,净觉寺落架大修,再现古寺风貌。2014年,市 *** 采用产权置换方式将毗邻的小学划入净觉寺,面积得以扩大一倍。净觉寺被授予“全国模范 *** 寺”、“全国和谐寺观教堂”,江苏省、南京市“模范宗教活动场所”称号,并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净觉寺正门牌坊一侧的墙壁上,还镶嵌着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标牌。

净觉寺的牌坊为双叠三檐四翘角式,正面浮雕有花卉及几何图形,典雅庄重,五条龙栩栩如生。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世宗皇帝敕赐并御书的“净觉寺”三字镌刻于牌坊正门额上,牌坊在文革中遭到破坏,1985年按照原样修葺。

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精美雅致的砖雕牌坊,牌坊高8.7米,宽7米,壁厚0.54米,“三门双叠三檐四翘角”的结构,精工雕作,造型美观,典雅庄重。三门四柱,石材砌成,拱形石门上圆下方,其中正门高大,左右两侧为小门,门楼双叠上下两层,下层宽大上层高耸,砖瓦门檐为砖瓦砌成,三间门檐瓦棱排列,上檐位于正门顶端,下檐位于左右边门上方,门檐四角上翘,正门上方是明世宗朱厚熜御书横排的“净觉寺”三个金色大字,大字上方为竖排的“敕赐”二字。牌坊正面浮雕有各种花卉及几何图形,特别之处是上面雕刻着五条龙栩栩如生。是南京 *** 教唯一的一座牌坊。

净觉寺是以东西走向为轴心,整个院落呈长方形,寺内现有牌坊、大殿、二殿、望月楼、新月楼、南讲堂、北讲堂、碑亭、女学、水房等建筑,建筑面积约1892.1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3894.20平方米。寺内共有四进院落组成,整体建筑为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式建筑,布局严谨对称,楼、亭、殿、堂等建筑均为砖木结构。

对于 *** 寺建筑的朝向,由于麦加的克尔白是 *** 教地理和精神的双重中心, *** 礼拜时都要面向这个宗教圣地,因而全球各地的 *** 寺都遵循这一 *** 教观念形成的共同建筑朝向的原则。中国的 *** 寺礼拜大殿多为坐西朝东,而圣龛均背向西面,净觉寺虽然入口的门楼是坐北朝南,但主体建筑仍然是坐西朝东。通过平面图可以看到,在进入牌坊之后,从“内过道”向前看,大殿和二殿都是坐西朝东的。

净觉寺是一座建筑精美的庭院式 *** 寺,每一个去处,哪怕是一段台檐都显得十分讲究。

净觉寺的第一进院落,建有一座精致玲珑的“御示亭”,庭院的北面是“新月楼”,南面是“至诚堂”。经过牌坊,便算是进入了净觉寺,右手侧是“净觉寺寺管组”,应该是服务部和门房。那里也挂着匾额,上面写着“至诚堂”,两旁写着“敬主遵圣守正教,爱国爱教爱和平”的楹联。

经过至诚堂,便是一座碑亭,亭上的匾额写着“御示亭”三个字,亭内立有永乐三年“敕建南京三山街礼拜寺‘敕谕’”石碑一块,石碑为黑色,两边的亭柱上悬挂着“古兰载玉道涵自天方,穆圣传佳行教被东土”的对联。

碑亭的正中为一块石碑,碑的正面写着:洪武二十五年三月十四日咸阳王赛典赤七代孙赛哈智赴内府宣谕当日於奉天门奉圣旨每户赏钞五十锭绵布二百疋与 *** 每分作二处盖造礼拜寺二座南京应天府三山街铜作方一座陕西承宣布政司西安府长安县子午巷一座如有寺院倒塌许重修不许阻滞与他住坐恁往来府州县布政司买卖如遇关津渡口不许阻滞钦此钦遵永乐三年二月初四日立石。同时加盖有“敕命之宝”之印。碑文的是说明洪武25年(1392年)3月14日,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1211~1279, *** 人,元初政治家,因战功和治理云南有功被追封为咸阳王,郑和是其六世孙 )七代孙赛哈智(郑和的堂侄)奉圣旨,在南京三山街铜作坊和陕西长安县子午巷各建 *** 寺一座,各地 *** 机构应给予支持。此座碑文的内容说明了净觉寺的始建的时间为明洪武25年(1392年)。

碑的背面是南京市 *** 教协会1995年12月(伊历1416年7月)写的《净觉寺碑亭记》,其中内容为:金陵净觉寺为吾教 *** 古寺始建当在元明之际嗣后历代续有修葺穆民一日五拜赞主颂圣于此间巍巍乎存世六百余年矣明洪武寺受敕建荣典后逢火燔宣德间 *** 人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归来奏请复建准以工部及海外节余银两增益扩充吾寺遂列名海内大 *** 寺之榜焉清初吾教之大贤王岱与伍遵契刘智咸复于此撰书立说海内外回儒名流亦荟萃此间切磋经义弘扬教门致使金陵为吾教复兴中枢吾寺荣哉猗欤咸丰间寺毁于兵燹后虽复建规模已不如前矣入民国寺时兴时颓终勉难维持建国后宗教生活正常然四凶肆虐期间寺占为工厂穆民蹙頞幸害虐翦除否极泰来寺复归吾教 *** 拨资修葺重建碑坊殿阁庭院布局一新穆民日日沐浴礼拜恪守功课寺内邦克之声盈耳亲主之情溢现实乃建寺以来仅见协会与乡老众亲合议幸逢盛世国泰民安当立碑建亭且重镌西安化觉寺明碑文为其面歌吾教昌隆颂两世吉庆以志纪念冀盼后世穆民子孙报国家於 *** 埃敬 *** 于细微大学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为记。

御示亭北侧的青砖楼谓之“新月楼”,新月楼的左山墙处是灶房、水房等设施。

新月楼是2004年时将原先旧的三间楼上下危房翻扩建成三层楼房,定名为新月楼,现在为 *** 协会的办公场所,二楼有设有接待室,楼下为大会议厅,新月楼东邻围墙建有小照壁,院内小花园、金鱼池等。新月楼一楼还悬挂着“女学”的牌匾。

以前受到场地和条件制约,多数 *** 妇女不能到 *** 寺里听阿訇讲解宗教知识,因而不少 *** 妇女不会念《古兰经》。随着时代的发展, *** 妇女也有学习宗教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的 *** 寺积极开办女学或学习班,邀请女阿訇为 *** 妇女讲解经文,传道授业,指导她们如何生活,并为她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各种宗教服务, *** 妇女也有了宗教活动的场所。女学是中国的“独创”,反映了宗教的发展趋势。

御示亭的西侧是“望月楼”,也是阿訇室和内过道,内过道的门两侧悬挂着一些的牌匾。

从“望月楼”的门廊,进入到净觉寺的第二进院落,庭院内种植了槐树、丹桂、海棠、腊梅、兰花等植物,鲜花盛开时满院芳香。这里正对着过道的是二殿,左右两侧分别为南讲堂和北讲堂,回头看到刚才经过的过道,从西侧看去也是一座殿堂,门的上方悬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瞻斋”两个字。

由此向西前行,沿“瞻斋”前的庭院向前南北各有一座仿古屋子,青瓦红门,南北两侧分别是南讲堂和北讲堂,系民国初年 *** 富绅蒋秀东夫妇出资兴造,现在的南、北讲堂里有一些图片和文物的展示。南讲堂坐南朝北,门楣上悬挂“慕贤堂”的牌匾,讲堂内为“ *** 教在南京的传承与发展”展览,即南京地区 *** *** 教发展史的陈列室。

南京时 *** 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唐宋时期南京就是 *** 商人云集之地,宋代就有了 *** 寺。元末明初,大量的 *** 军人、商人、手工业者云集南京,使之成为全国 *** 人口最集中的城市,史有“天下 *** 半金陵”之说。明建都南京不久,因屯垦戍边,大批 *** 军民由南京迁至云贵陕甘等地区,并将 *** 教传到上述地区。净觉寺也是在洪武25年由明太祖敕建的 *** 寺。

展览介绍了有代表性的 *** 人物史料,有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简介,清代“以儒诠经”金陵学派领军人物刘智的生平简介,一代经师达浦生阿訇爱国爱教毕生奉献的生平事迹,以及与国外港台地区 *** 代表团的友好交往,互赠礼品的陈列等。

在展厅中有一个1388年明太祖御建 *** 寺的全景复原模型,气势之宏伟令人感慨。

展厅中展示一些文物,如明代经文铜正德炉、清代青花瓷缠枝回纹圆口无足炉、清代粉彩瓷礼拜大殿香炉以及清代的手抄古兰经等。

南讲堂的对面是北讲堂,北讲堂坐北朝南,门楣上悬挂的牌匾写着“思齐轩”。北讲堂内陈列有“走近 *** ”的展览。

*** 教是一个世界性的宗教,全世界信仰 *** 教的人数超过16亿之多,从公元651年(唐永徽二年)起, *** 教通过海陆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中国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对普遍信仰 *** 教的10个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与民族传统产生了重要影响。“走近 *** ”的展览介绍了一些 *** 教的知识,如 *** 教三大传统节日,开斋节、宰牲节和圣纪, *** 教的信仰,信 *** 、信天使、信经典、信使者、信后世和信前定等“六信”,以及“念、礼、斋、课、朝”构成的 *** 信仰虔诚的基本功修的“五功”等。

北讲堂也作为阅览室,有中外三十余种版本古兰经及各种书刊杂志万余册供阅读。

在南讲堂的东侧,有一眼古井。

根据说明牌显示,这是明代时期 *** 寺古井,当时主要供 *** 来寺上殿礼拜前大、小净之用水。其井栏系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的原物。在井栏上还可以隐约看见“康熙四十五年”、“石匠”等字样,如今井内砖砌,井壁长满了长年碧绿的龙爪草,地下水冬暖夏凉清彻如镜源源不断,保存如此完好的古井在南京已经不多见了。

净觉寺的第二进院落,坐南朝北为“慕贤堂”,坐北朝南为“思齐轩”,慕贤堂侧有古井,“思齐轩”侧的一块场地为“宰牲”则为所用。正西侧则可以看见“二殿”的建筑。

二殿的建筑,造型精致,廊轩雕刻精美,三开间,殿前为仪门,三间敞开、弧形屋顶,檐下悬挂着写有“一真”字样的匾额,门前配有对联一幅,“遵五时参拜之典,重七日朝向之礼”。

五级台阶上殿,二殿的内部陈设雅致,正厅中央后端和两侧,分别摆放着古色古香的木椅和茶几,正中悬挂着“开天古教”匾额,“开天古教”是 *** 教的术语,意为开天辟地以来就有的古老宗教,国内的 *** 寺很多都有悬挂“开天古教”的匾额。

在二殿南侧的墙壁上,悬挂着一个挂钟和“礼拜时间表”。按照 *** 教礼拜的习俗, *** 每天要做5次礼拜,分别在黎明、中午、下午、黄昏和夜晚,平时的礼拜一般去 *** 寺或在自己家里,每逢星期五的午后在 *** 寺做集体“主麻拜”,因而每周星期五(金曜日)这天被称为“主麻日”或“聚礼日”,从表中可以看到,主麻的时间是12:30。

每日做的五次礼拜称为五时拜,即晨礼、晌礼、晡礼、昏礼和宵礼。其中晨礼的时间为夜交昼之中,即从黎明时的东方发亮开始,到日出前为止;晌礼的时间为昼之中,即中午太阳略有过偏开始,到太阳偏西45度为止;晡礼的时间为申时,即从太阳偏西45度开始,到日落为止;昏礼的时间为昼交夜之中,即日落到晚霞消失;宵礼的时间为夜之中,即晚霞消失后,夜幕笼罩开始,到次日拂晓前为止。每天五次礼拜的时间是教法规定的,在法定时间内礼拜都是可行的,应当严格遵守,即不可提前也不可推迟。

二殿的南北两侧分别是蝴蝶厅和萃英斋,这是 *** 寺阿訇的办公室。蝴蝶厅前有对联“ *** 恩泽如雨水浇润万物,穆圣德懿似春风吹遍九洲”一幅,萃英斋前有对联“ *** 降真经通解三天幽玄,穆圣传正教透点万道迷津”一幅。

二殿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扇小门通向第四进的院落,南侧为“归原途径”,北侧为“近主阶梯”。两扇门都可以前往大殿,只是不知道是否有进出之分? *** 先知穆圣曾说:“礼拜乃近主之阶梯,归原之途径,渡患海之舟艇”,或许这里的“归原途径”和“近主阶梯”就是这个意思。

二殿的背面悬挂着“惟精惟一”巨幅匾额,书法苍劲古朴,系“提督江西九江”镇于“大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岁次庚寅夏月吉旦”立,“惟精惟一”语出《尚书·大禹谟》,意思是指用功精深,用心专一。

二殿和大殿之间两殿以廊相连,平面呈“工”字型结构。绕过二殿,进入第四进院落,这里是净觉寺的主体建筑礼拜大殿。

大殿白墙青瓦,面宽五间,雕梁画栋,落地门窗,三面回廊,石栏外围,十八根柱,气势恢弘。厅前檐下,分别悬挂着“正心诚意”、“恪守 *** ”和“国兴教盛”三块匾额。大门两侧的楹柱上,立挂着一副对联:“认 *** ,无形影,万物作证;参造化,非高远,一理在心。”对联的内容表达了 *** 教的基本教义。

大殿一侧的靠墙处,随意摆放着一些石鼓、石柱础、石栏杆等残物,据说在2007、2008年净觉寺大修时在修葺过程中发现了净觉寺古建筑的基础以及部分文物,不知这些残物是否就是当年的物件?这些残物似乎在告诉人们净觉寺几度被损毁的过去。

礼拜大殿为中国宫殿式,殿内的装饰古朴、典雅。大殿的建筑高度为11米,呈凸字形,阔7间,深5间,大殿的建筑面积348.70平方米,可容纳大约400余人同时聚礼,是当地各 *** 寺之冠。门额悬挂的“正心诚意”匾,为“民国十一年六月、南京 *** 联合会会长会员等敬立”。殿内大木构架、梁柱勾连,红木圆柱,绿毯铺地,红绿相兼,高大开阔。大殿内红绿两色相兼、有经文、有座清粉彩香炉一尊。大殿中央凹进去的米哈拉布(凹壁)系2001年复制而成,拱形遥殿的墙上,有一大红底色、金碧辉煌、气势磅礴的经版,用中国传统建筑着大红底色并贴金箔方法,阳刻着《古兰经》警句和阿文雕刻“ *** 九十九个尊名”,木材优质,书法严谨,雕工精细,生漆贴金,非常精美,组成一幅主次分明、金碧辉煌、气势磅礴、使人肃然起敬的经版。下面绘制着一道拱形的小门,传说那是 *** *** 为信徒预备的在紧急情况下用以逃生的。大殿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 教文化大殿内的经典建筑,金碧辉煌。只是一般情况下不能进入大殿。

净觉寺地处要地,历代均有著名经师出教传学,清初王岱舆、刘介廉、伍遵契、马君实等先贤先后在此出教传学、译经讲道;民国年间金永兴阿旬与外籍基督教传教士李嘉白公开论战,颇为著名。净觉寺还曾先后是“南京市 *** 联合会”、“中华 *** 公会”及其南京筹备委员会、《大道报》社等全国性及地方 *** 教机构的所在地。

大殿屋脊上嵌有“无像宝殿”石刻,屋脊两边的石雕吞脊兽“有眼无珠”,为 *** 寺所罕见。

在大殿的北侧,“近主阶梯”的门旁边,东侧和北侧的墙边排列着一组石碑,其中包括《百字赞》碑复制品、《敕太监郑和重建礼拜寺记》碑复制品以及《净觉寺重修碑记》等诸多石碑。

在北侧墙的最西端有一块石碑,由于年代久远,经风雨剥蚀字迹已模糊不辨。这块碑是清乾隆47年(1782年)的石碑,是现时寺内存在最早年代的石碑,至今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在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字迹还清晰可辨,南京博物院已把原文拓下,原碑上记载了当时净觉寺的四边界址。碑的旁边有一块“碑记说明”的铜牌,上面写着:碑上记载寺的四边界址,“东面是府东街(现中华路),西边是马巷(现中山南路),南沿黑廊巷铜作坊口(现升州路),北抵府西街(即砂珠巷)。东面(中华路)有市房一处出租,其收入供寺的维修保养之用,西边马巷有一处市房出租个开设花店,其房租收入供寺的水房开支”。碑的下部记载着众多乡老捐助花名,其中有捐白银几两、十两、百两的,也有捐铜钱多少串的记载,其中族氏居多的有陈、马、伍、金、郑、沙等。这块碑文,说明了当时寺的规模与范围,表明了 *** 寺自办自养的好传统,得到了广大乡老的支持和襄助。

在朱元璋建立明王朝的过程中,不少 *** 将领立功建业成为明王朝的开国功臣,如常遇春、沐英、冯胜、蓝玉等。因此朱元璋对 *** 采取怀柔政策,对 *** 教持宽容保护态度。朱元璋敕建净觉寺后,曾数次驾临,并亲撰赞文赞扬至圣 *** ,称颂 *** 教是“仁覆天下,道冠古今”的宗教。由于赞文百字,故称御制至圣《百字赞》。从《百字赞》中可以看出朱元璋高度赞颂了 *** 圣人,褒扬了 *** 教。《百字赞》除了在南京净觉寺,西安化觉寺、杭州、济南等地有石刻外,在全国 *** 中也广为流传。

这里的《百字赞》碑也是复制品,原碑已不存。

《百字赞》碑文为:乾坤初始,天籍注名,传教大圣,降生西域,授受天经,三十部册,普化众生,亿兆君师,万圣领袖。协助天运,保庇国民,五时祈佑,默祝太平,存心 *** ,加志穷民,拯救患难,洞彻幽冥,超拔灵魂,脱离罪业,仁覆天下,道冠古今,降邪归一,教名 *** , *** ,至贵圣人。

《敕太监郑和重建礼拜寺记》碑也是复制品,是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前重修净觉寺时所刻。

《敕太监郑和重建礼拜寺记》的碑文为:敕太监郑和尔以所造龙船乃差内官高定柱进来果造得平稳轻妙足见尔忠敬之心朕甚嘉悦就赏赐尔物件付与高定住将来酬尔美意。仍于南京天财库支钞十万贯与尔为下番之费其西洋诸番事皆付托于尔惟尔心腹智识老成旧人以副朕委任之重尔宜慎之。得尔所奏南京城内三山街礼拜寺被焚尔因祈保下番钱粮人船欲要重新盖造此尔尊敬之心何可怠哉。尔为朝廷远使既以友心岂废尔愿。恐尔所用人匠及材料等项不敷临期误尔工程可于南京内官监或工部支取应用乃可完备以候风信开船故敕。宣德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

碑廊中还有其他一些石碑,包括《净觉寺重修碑记》碑、重修净觉寺乜贴碑以及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立的记录武家将私人住宅的一部分献给 *** 寺扩建之用的碑文、民国二十年(1931年)立的叙述乡老马乙棠一生为 *** 做好事的记载等石碑。

净觉寺的北侧是一排寺院的附属用房,青砖白墙,幽深的巷道,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通过一个写有“悟本心源”的拱形门可以直接到达这里。

折返回到寺院牌坊处的第一进院落,牌坊的西侧是一拱形门,透过门洞可以看见门内绿意盎然的满园景色。

顺着院落径直向北走,从“安全通道”穿过一个过厅,是一个很大的院落。这里可以看见高高的 *** 风格的建筑和新月楼的北侧,门洞上方写着“达天隽路”四个大字。

从这里走出去,可以看到另一种风格的净觉寺门楼,只是净觉寺的门楼夹杂在诸多机构商家之间。

大殿后面有一高墙,该墙为明代建筑梯形式样,高大雄伟,高9.5米,迎街中山南路有 *** 教经文标志的砖雕贴金照壁,是南京所有宗教寺院中最高之墙,造型别致醒目雄伟壮观。

净觉寺敕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后因遭火焚,宣德五年(1430年)郑和奏请宣宗帝恩准重新修建。弘治五年(1492年)大修,嘉靖年间敕建砖石牌坊一座,并御书“净觉寺”三个字刻在牌坊正中。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 *** 群众二百余人集资捐银四百二十两修建一次。太平天国期间该寺的主要木料砖瓦大部分被拆“移建藩邸”(太平天国东王府即瞻园),变成一片废墟,清光绪三年(1877年)八月重建,光绪五年(1879年)七月重修大围墙。

1932年因升州路拓宽,净觉寺的大门向内压缩。

1949年时寺内残破不堪,1957年 *** 拨款修葺一新,恢复宗教活动。1966年至1976年期间宗教停止活动,寺产等被占用,明代建造的砖石牌坊及蝴蝶厅被毁坏,1978年部分房屋为 *** 殡葬服务所暂用。1981年开始着手恢复砖石牌坊的复原工程,并维修房屋,恢复宗教活动。1982年南京市人民 *** 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南京 *** 教协会迁此办公。1995年9月 *** 殡葬所迁出。1996年按洪武敕建原文,刻灵壁石大碑一块,并建碑亭一个。南讲堂改为南京 *** 和 *** 教发展史料陈列室。2001年恢复木质雕刻阿文 *** 九十九个尊名的米哈拉布及新雕刻阿文经匾一块(约5.8平方米)和大、小匾8块,阿、汉文楹联抱柱五副。2002年江苏省人民 *** 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收购升州路24号后进杜李氏私房85.2平方米,扩大净觉寺东边院落,并为寺内旧有危房扩建。2003年4月恢复洪武元年御赐金陵明太祖御制至圣百字赞雕刻石碑一块。2004年将旧三间楼上下危房翻扩建三层楼房,定名新月楼,为 *** 协会办公地。同时翻建大水房。同年拆除原有小水房复建蝴蝶厅40平方,并保留一间为小水房三个舱位,门头蝴蝶厅小匾一块,坛刻楹联包柱一副。2008年市相关部门赞助、筹措、募集资金对净觉寺进行大修,在修葺过程中,发现了明、清时期砖铺地坪,大殿高于原有地平70公分(须弥座)二殿地坪下挖70公分处发现平列相距四米的园石础一对(直径为70公分)同时还发现石栏杆残物,经省、市文物局领导和有关专家认定后,大殿恢复须弥座,石栏杆,并按原有地坪铺砖规格尺寸大小,烧制一批青砖,恢复明、清时期的式样铺成地坪。在此大修时期刻郑和奏请宣德五年七月二十六日(1430)恩准的石碑一块及净觉寺重修碑记和 *** 捐款石碑,新盖了碑廊。

净觉寺可能是唯一与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有某种关系的 *** 寺,有着朱元璋“进脚”与“净觉”谐音的美妙传说;净觉寺是明敕建次数最多的一座 *** 寺,其中有文字资料提及的就有洪武元年(1368年)、洪武21年(1388年)、洪武25年(1392年)、宣德5年(1430年)、弘治5年(1492年)、嘉靖年间共六次;净觉寺是与多位明初 *** 教人物有关系的一座 *** 寺,如可马鲁丁、赛哈智、郑和等。

清《康熙江宁府志》中记载:“净觉寺在府治三山门内,洪武年敕赐,宣德年重修,郑和题请其子孙世守之”。由此民间流传有净觉寺是郑和家寺或家庙之说,虽然是郑和奏请明皇帝敕建净觉寺,但家寺一说不符合封建朝廷与 *** 制度的,郑和只是内臣,建家庙于制不允,《古兰经》中也有“所有 *** 寺都是 *** 的”条文,规定了 *** 教寺院没有属于那个人的。但郑和以及郑和下西洋与 *** 教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郑和是航海家、和平使者、太监,但同时也是 *** ,是 *** ,祖父、父亲两代有“哈吉”荣誉称号;在郑和下西洋的队伍中起关键作用即从事书记、交际、古文、心理保障作用的都是马欢、费信、哈三等都是 *** ;郑和下西洋前和航行遇险时的祈求活动是祈求海神天妃,也祈求 *** 教 *** 及灵圣。净觉寺是郑和在南京活动的珍贵记录,反映了郑和的宗教信仰与下西洋事业的密切关系。

净觉寺,一座 *** 寺,承载着过去的记忆……

更多郑和航海图现存于哪里?,郑和航海图里面记录了什么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