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思乡》
柳丝系绿,清明才过了,独自个凭栏无语,更那堪墙外鹃啼。一声声道,不如归去,惹起了万种闲情。满怀别绪,问落花,随渺渺微波是否向南流。我愿与他同去……《思乡》手稿
歌词介绍
这首十分唯美的诗歌出自作曲家黄自创作的歌曲《思乡》这首极富诗情画意的抒情歌曲《思乡》,作于1932年。那时正是暮春时节,韦翰章久居上海,过着清苦单调的教书生活,在孤寂的心情下,思念起远方的故乡亲人,有感而作。黄自先生用柔和婉转的曲调,不仅美化了诗词的文句,而且也描绘了故乡暮春时节的情景——啼鹃飞鸟,流水落花,表现了游子不如归去的梦幻与哀愁。(聆听该曲,请点击文章结尾处的“了解更多”)互动话题:如果为这首曲子,这段歌词画一幅画,您会怎么画?专辑《永远的黄自》2004年,上海音乐学院举办了隆重的“黄自先生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这款专辑是天艺音像公司经授权推出的专题音像碟,碟中所有作品取自黄自先生作品专场音乐会,并以纪念活动的主题“永远的黄自”为片名。黄自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是中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1929年回国,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并兼任音专教务主任,热心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黄自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黄自有一位了不起的学生,他叫贺绿汀,大家熟悉的《游击队歌》,孩子们弹的比较多的中国风味钢琴曲《牧童短笛》民国
黄自是民国时期最优秀的作曲家,也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代把中国风格用欧洲作曲技术来表现的作曲家,是真正音乐上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民国时代是我最喜爱的时代,因为那是一个在文化上,在言论上非常自由的时代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 *** ,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民国时代如雷贯耳的文人
蔡元培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被袁世凯任命为北大校长李叔同《送别》的词曲作者后出家成为著名的弘一法师鲁迅中国白话文运动的先驱写有大量的杂文大情圣——徐志摩《再别康桥》林徽因《人间四月天》新中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梁思成清华大学建筑系创立者高晓松母亲的恩师胡适、郭沫若、林语堂、叶圣陶、矛盾、郁达夫、张恨水、朱自清、老舍、冰心、沈从文、巴金、张爱玲、钱钟书。。。等等民国是一个璀璨的时代,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有点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首诗是一位唐代大诗人为他的初恋而写的往事如梦如幻,象那流云逝去,不可复得。“诗魔”的那份痴情,那份哀怨,如泣如诉,动人心弦。他所追怀的往日恋情让人感慨,那是怎样的一份缠绵、一份旖旎在他的心中缠绕,久久不能消散呢这首作品是专辑《永远的黄自》中的另一首曲子花非花.mp32:16
来自智音乐
黄自和《花非花》
选用中国古代诗词的名称和内容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是黄自从事音乐创作的一种尝试。他的艺术歌曲《花非花》作于1933年,歌词选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相当有意境朦胧的同名短诗《花非花》,这首情诗由一连串的比喻构成,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虽然短小,却写得空灵、淡雅、含蓄、婉约、深邃,描述隐晦而又真实,耐人寻味,于朦胧中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字里行间还充溢着一种淡淡的哀愁。黄自借鉴西方印象派音乐手法,通过温柔的行板、优美深情的旋律和新颖细致的色彩和声进行,增强了词意的幻觉和意象感,表述了中国式的诗情画意,意境超脱,婉转优美。音乐和诗意很贴切,其中多少透露了黄自的心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来去匆促,淡定从容。黄自
黄自周岁即能背诵民歌,3岁便会唱沈心工的歌曲。读小学时成绩优异,为全班之冠。12岁时入北京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学习1924年,黄自以公费赴美深造。因出国进修无音乐名额,黄自只好入俄亥俄州欧柏林学院攻读心理学1776年黄自进入欧柏林音乐学院攻读音乐理论作曲。两年后,黄自转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于1929年毕业,获得音乐学士学位。交响序曲——怀旧
黄自的毕业作品交响序曲《怀旧》,1929年5月31日,由黄自的导师耶鲁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指挥该院学生乐队与新港交响乐队,在康州新港坞西音乐厅联合首演。《怀旧》是我国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部交响乐作品,也是外国乐团演出的第一部中国作品。觉得这首中国交响乐的开山之作好听吗?你觉得黄自在远离祖国千山万水的地方,以一种怎样的情感在写这首曲子?黄自
1930年,应上海音专校长萧友梅博士之聘请,任该校教授兼教务主任。除教授理论作曲的全部专业课程——和声、曲式、对位、赋格、乐器法、配器法及自由作曲外,还要教授音乐史及“领略法”(即音乐欣赏)两门共同必修课。黄自在担负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行政工作之余,从事音乐创作和音乐理论的著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黄自与音专师生组织“抗日救国会”,赴浦东等地宣传抗日并为东北义勇军募捐。黄自作词谱曲创作了我国最早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合唱作品《抗敌歌》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突然袭击上海闸北,爱国将领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率全体将士奋勇反击。同年4月24日黄自为何香凝词《赠前敌将士》谱曲,献给十九路军将士。不久,黄自又创作了四部混声合唱《旗正飘飘》旗正飘飘,马正萧萧,枪在肩刀在腰,热血热血似狂潮,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好男儿报国在今朝当今时代,我们的耳朵都已经习惯了各种流行音乐,是否还能适应这些离我们久远且比较严肃的战争音乐呢?互动话题:这样的曲子是否能感染到您呢?如果有的话,您从这首曲子里感受到什么?
《永远的黄自》
《永远的黄自》音乐专辑出版不仅仅是中国音乐界的一件大事,对很多老一辈朋友来说,这还是个特大的喜讯,因为很多眼下的中国老人家是在黄自的音乐中度过他们的童年。事隔几十年后,再听到这音乐,我们可想这些老一辈会有多么激动。《永远的黄自》是迄今为止曲目挑选具有代表性、演出整容庞大、录音好和制作精美的专辑。录制过程中聘请了生活在国内外优.秀的中国音乐家参与录音、特邀黄自音乐研究专家,中国知名音乐史学家戴鹏海老先生亲自担任艺术总顾问,录音由格莱美录音奖荣获者和电影《卧虎藏龙》音乐录音师陆晓幸先生担任。一代大师的音乐专辑终于录制完成,这是对大师的怀念、这是对久处繁杂的耳膜的抚慰、这也是对心灵的震撼、这更是对某一段历史的触摸。聆听黄自、感受音乐带来的触动、感悟流动起伏的曲调带来的故事和怀恋。结语
钱仁康:“黄自,本世纪华人音乐创作史上的一代宗师。”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黄自是第一个系统地、全面地向国内学子传授欧美近代专业作曲技术理论,并且有着建立中国民族乐派的抱负的音乐教育家。没有黄自先生教导,我在音乐创作上也不可能有什么成就。这一点应该是所有受过他的教导的老一辈音乐工作者都有深切体会的。”总之,黄自是民国时代音乐神一般的存在更多黄自培养的音乐人有谁(黄自的音乐创作有哪些)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