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与蝗灾密切相关的自然灾害(旱涝灾害与蝗灾的关系),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与蝗灾密切相关的自然灾害(旱涝灾害与蝗灾的关系)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与蝗灾密切相关的自然灾害(旱涝灾害与蝗灾的关系)

“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

洪水卷走我爹娘,尸骨无处收。

挨家挨户去乞讨,沿街卖唱哪顾羞……”

这是一首曾经传唱于荆楚大地的沔阳民谣,短短数语中,道尽了旧时十年九涝的沔阳大地上,人民生活的苦难与艰辛。

据史料记载,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6月,由于长江上游以及江汉平原地区连日暴雨,洪水同时冲垮了长江和东荆河河堤,襄河(汉江)水位一夜之间猛涨数丈,洪水漫过河堤,迅速吞噬农田和村庄,顷刻之间几乎淹没了沔阳全境。

这一年,沔阳全境受灾耕地面积达93300亩,受灾人口达212740人,更有溺死饿死者超10万,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绝村绝户的惨景。

也在这一年 ,沔阳三伏潭一位生活没有着落的母亲,携俩幼子在茫茫泽国中死里逃生,后在好心人的帮忙下渡过汉江,一路行乞北上。

有一天,母子三人乞讨至天门县九真庙一个叫“叶枯岭”的地方时,已然是饥困交迫,举步维艰。

叶枯岭这个地方地势较高,没有受到洪水的困扰。善良的村民们见这母子三人可怜,便给了他们些吃食,并将他们临时安顿下来。

叶枯岭附近的焦塆有个李姓大地主,家里有二百多亩地,母子三人靠给地主家放牛、做杂工过活。

天门解放后,焦塆的李大地主被打倒,母子三人分到了田地,生活也有了着落。此时两个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大儿子到附近李塆一户人家做了上门女婿,改姓李。这位老母亲跟二儿子住在焦塆,二儿子沿其父亲姓氏,姓夏。

入赘李塆的大儿子在李家人的帮助下,在村里当上了干部。

焦塆被打倒的李地主家,由于成分不好,常受人欺负。为讨好这位当上村干部的哥哥,李地主家便将女儿嫁了他的弟弟夏氏,从此夏李两家既是邻居,又是亲家。

上世纪九十年代,李地主的儿子开了家酿酒作坊,挣了点钱,便将原来的老房子拆了建起了全塆第一栋两层红砖楼房。

自打房子建起后,这姐弟两家关系就开始紧张起来。两家人开始吵架,吵着吵着就大打出手,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后来时间久了,虽然不吵不打了,两家人也没了来往。虽然表面上是看为地基的事儿争吵,但村里人都猜想,可能是当年老地主私藏的财物全部归了儿子,而曾为家庭作出巨大牺牲女儿却啥也没得到。看到弟弟建了新楼房,姐姐心有不甘,便找弟弟理论,这弟弟也不是善茬,双方由此大动干戈。

时光如梭,当年随母从三伏潭逃荒过来的两兄弟,如今都已去世多年。老大在李塆的李家养育了三个儿子,老二(夏家)育有一儿俩女。夏家后来买了我二伯家的房子,和我家成了邻居。

夏爹爹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在我童年的印象中还是比较深刻的。我和他的大孙子差不多年纪,小时候我经常在他家玩。

夏爹爹每天都会挑个货担子出门窜乡,用担子里的小商品跟别人换废旧的金属、塑料等,收集起来之后进行拆解分类,然后用板车拉去街上废品收购站出售。

小时候我们也经常会捡些破铜烂铁、旧衣破鞋之类去换零食吃。

夏爹爹待人和善,说话有沔阳口音,我们很喜欢学他说话。

比如吃饭,我们说“七饭”,他说“七换”;

今天、明天,我们说“真炸”、“门炸”,他说“鸡日icon”、“mo日”;

什么,我们说“耸过”或“耸低”,他说“mo事”或“mo家”……

虽然夏爹爹在天门生活了一辈子,他的子孙们也已经天门化,但夏爹爹生前一直都说自己是沔阳三伏潭人。

尽管早在1986年时沔阳就已改名为仙桃市,治所也从沔城icon搬到了仙桃,但在夏爹爹的心中,仙桃就只是个镇名,就同他的家乡三伏潭一样,而沔阳才是州名和县名,他包含三伏潭、仙桃等,沔阳这个历史悠久名称在老一辈沔阳人心中无可替代,永不磨灭!

更多与蝗灾密切相关的自然灾害(旱涝灾害与蝗灾的关系)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