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炜伦
1月1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加快住房公积金数字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住房公积金数字化发展新模式基本确立,数据资源体系和平台支撑体系更加健全,数字化管理新机制、服务新模式、监管新局面、安全新防线等初步形成,数字化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智慧住房公积金发展取得新突破,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更加好办易办,住房公积金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指导意见》指出,要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住房公积金管理服务,推进业务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打造全系统业务协同、全方位数据赋能、全业务线上服务、全链条智能监管的住房公积金数字化发展新模式,更好地服务缴存人和缴存单位、服务住房工作大局,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住房公积金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受到持续关注,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已于2022年4月制定了《关于推动住房公积金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多项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住房公积金数字化转型,让服务事项更加好办易办 徐炜伦 摄广州制定的《意见》提出:一是搭建数字架构,完善智慧住房公积金体系。落实首席数据官制度,持续优化中心信息化建设,建立安全方便、高效可靠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二是强化数字引领,提升数字化赋能水平。不断拓宽数据共享交换和互联互通规模,并大力引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数字人民币等创新动能。三是创新数字驱动,提高住房公积金政务服务效能。强化电子印章、身份认证、电子证照、智慧图像识别等模块的智能支撑作用,持续提高“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建设业务网点智能大厅,为缴存职工提供更多场景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沉浸式数字服务。四是夯实数字基础,健全住房公积金支撑保障体系。完善电子档案建设,加快建设一体化运维服务监控平台,扎实做好安全防护“基本功”,健全网络安全防控体系。
2022年8月17日,广州住房公积金数字化转型取得重要成果,成功通过数字人民币支付方式完成首笔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业务。随后的2022年9月和10月,南沙区支持包含港澳人士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使用数字人民币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业务;广州顺利开通了数字人民币移动端办理渠道,缴存人可“随时随地”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业务......上述案例,都丰富了广州住房公积金的数字化应用场景。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