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内蒙古著名航拍摄影家诺敏▪何先生曾拍摄一段视频,视频画面显示的是他在飞临锡盟阿巴嘎草原上空时拍摄的一个怪圈地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而形成的奇特地貌。
早在多年前,阿巴嘎旗博物馆馆长陈海峰在田野考察时,就对该地形地貌进行过实地踏勘考察,并进行研究与多方求证。该地貌位于原阿巴嘎旗宝格都乌拉苏木一队(现那仁宝拉格苏木乌日根搭拉嘎查)境内的车勒山,在著名的成吉思宝格达山西北向33公里、距阿巴嘎旗所在地别力古台镇直线距离约63公里处,确切地说是属于锡林浩特—阿巴嘎火山群内的玛珥式火山。
央视《航拍中国》(内蒙古卷)摄制组前来阿巴嘎旗进行拍摄,图为其中的一段阿巴嘎火山画面截图。
浩特格日山地貌
据《地震地质》2012年第三期研究证实, 锡林浩特—阿巴嘎火山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处于大兴安岭-大同新生代火山喷发带中段。该火山群内发育300余座不同类型的第四纪玄武质火山,其中玛珥式火山属首次发现,以阿巴嘎旗东南部的浩特格日乌拉、西北部的车勒乌拉和贺斯格乌拉玛珥式火山最具代表性,其火山规模较大,锥体直径一般为3~4km,大者约6.5km。火山结构较完整,具有相似的双轮山地貌景观和明显的阶段性喷发过程。玛珥式火山喷发时代属晚更新世早期。
火山的中央部位是火山岩浆喷发后形成的火山锥。
“一龙护二珠”景观,左上为车勒山,左下为贺斯格乌拉,右为都布兴乌拉,山上有一座敖包
别力古台将军神像山
从南面观察,车勒山有三级台阶,坡度较缓,车勒庙即建于第二个台阶之上,略呈爪状分布。北有山丘,顶部建有敖包一组,中间为大敖包,两边分别有5座附属敖包。车勒山坐落在附近偌大的锅形平原的怀抱里,从北坡唯一一条上山的道路上去,可见车勒山状如一个倒扣的碗,碗底部即是火山喷发后留下的锥体,地形十分奇特。
而从谷歌地图俯瞰,车勒山又如同一个圆形大盘,围绕着它的边缘地带则如同散落着碎碎密密的碎片儿。车勒山的南侧,就是著名的贺斯格乌拉,它也是圆盘形的,东面的都布兴乌拉缠绕着这两座山,真像一龙护二珠!从东面的自然公路上西望,在都布兴敖包南半坡下面,山形又恰似一个仰面而卧、头戴盔甲的将军,前些年被发现者乌力吉巴图命名为别力古台神像。
车勒庙遗址建筑遗迹占地面积约20400平方米,其中东西长度255米,南北宽度80米,距离860米处的西南方向有一口水井。据目测观察,地表院墙、房屋已全部倒塌,经长年累月的自然风蚀影响,只能辨认出大致轮廓,且地表散落着砖瓦残块(片)、陶瓷器皿碎片,有石碾、石阶、石基、以及青色柱石,偶尔可发现清代各个时期的铜钱,车勒山东侧阳坡散落有岩画7组,由东向西依次排列为岩羊、马、牛和人形。
相关链接:
车勒庙简介
车勒庙位于那仁宝拉格苏木乌日根塔拉嘎查车勒山南坡。据传说,天聪四年(1639年),成吉思汗弟别力古台后裔扬古台卓里克图之子多尔济由原驻牧地瀚海北鄂嫩河克鲁伦河流域率部来归,定居在车勒山北,建车勒庙。车勒庙的匾额上写有“额济格诺颜多尔济台吉,从原驻牧地瀚海北鄂嫩河克噜伦河流域,用大轮车载着蒙古包,率领属民百姓,走到车勒山北,下榻在庆格会赛音闪达”。车勒庙兴建很早,所以,在群众中有“老车勒”的俗称。 —— 摘自《阿巴嘎旗志》
(图文整理/于立平 来源:阿巴嘎旗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