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头条创作挑战赛#
和顺镇位于云南省腾冲市西南4公里处,古称 “阳温暾”。因村庄顺河依山而建,清朝时便改叫“和顺乡”,该名称,一直延续至今。
和顺有4000 多年的人居历史,原居民是佤族,现今的居民则主要是距今600多年前的明朝初年从四川巴县、南京等地随军到达云南的汉族后裔。有人说,一座城市的历史,不仅仅是一条简单时间轴上的纪事脉络,它为一方水土一方人奠定了文化传承及基础,同时也镌刻了灵魂。而这个镌刻腾冲人灵魂的,就是宗祠。
宗祠,也叫祠堂,是一个家族祭祀祖宗的地方。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宗祠,是中国古代社会宗族制度的产物,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祠堂就像是一直流淌在血液里的遗传因子,形塑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走进和顺最为著名的寸氏宗祠,当看到那幅长长的暖阁楹联,“随庄跻以开滇喜姓著九边勋垂百代,佐沐英而定越幸职肩千户祀享万年。”你会既惊讶,又感动,惊的是它气魄宏大,直追往昔,感动的是,它历经风雨,却依然给人一种浩然之气,这或许就是文化给予现代人的一种超越时空的感情。高台之上,三开间的祠堂,中间设供台,台上设暖阁,殿内供奉始祖及九代先祖牌位,当年祭祀的场景不自觉地浮现在脑海中,泛起涟漪。而祠内悬挂的知名人士撰书的楹联、匾额,流光溢彩,似乎在留恋过往的辉煌。
和顺一共有八个宗祠,分别为寸、刘、李、尹、贾、张、钏、杨八姓。一个仅16.8平方公里的小小乡间,拥着八个宗祠,实属罕见。有案可查的,修建最早的是寸氏宗祠,建于清代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 年),最晚的是杨氏宗祠,建于民国十五年(公元 1926 年)。此外,由于年代久远,尹、贾、钏氏宗祠主殿房屋横梁上的建筑年代字样无法辨认,时代不祥。这八家宗祠建筑规模大小不一,反映的是当时各姓族人群体的经济状况及社会地位。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和顺宗祠大多变为学校、食堂、生产队 *** 场所。80 年代以来,和顺各宗祠经过修复、翻新,再次成为和顺开展祖宗祭祀、同族聚会等活动的地方。
历经历史的风风雨雨,如今,早已物是人非。但和顺古镇的祠堂文化,仿佛是一段凝固的历史,依然在坚守着某种动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