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现在的人为什么常常感到无聊,其实主要原因是“更高精神满足感的需求”与“远远不足的知识补给”之间的落差。说白了就是学了少,没文化。那为什么大家都知道学习很重要,但是为什么都学不进去呢?可能有人会觉得都这么大的人的还学什么,有的人可能会说学习那么卷索性就习惯于躺平,或者是学习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里可能就要分出几类人了。
1、放弃学习的人。觉得知识已经够用了,不想去努力。又或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吃不了学习的苦。其实我想对这些人说为什么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呢?2、迫不得己学习的人。这种人往往把学习当成了义务,被迫在学,这样学的话可能永远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反而大脑会很抵触。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况且现在的信息太多,除了书本上的知识,短视频,自媒体不停地向人们传输各种信息。而这些人,更容易被这些信息压垮,导致更不想学了。3、使用错误方法学习的人。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不一样,当然学习的方法也大不相同。错误的学习方法往往会导致了事倍功半的效果了。这就严重地打击了人学习的积极性。渐渐地就会给自己找各种借口,从而厌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愿意把原因归咎于懒,不想动。但真的是因为懒吗?如果你觉得是因为懒,那你就错了,你平常熬夜看剧时候懒不懒?双十一抢东西时候懒不懒?抖音、快手,吃鸡,王者荣耀你一打开恨不得能玩上一天,你能说你懒吗? 其实主要原因在于,刷剧,购物,玩游戏相对来说是一个“低成本,高回报”的事。这些事情能够给你提供及时的反馈,就像让你跑步5公里,你可能会觉得没意思,不想动。但是如果告诉你跑完立马就解锁一个成就,或是得到一份奖品。你可能就会立马开始。这也是游戏惯用的伎俩。
但学习则是一个“高投入,低回报”的事情,还会让人倍感无聊,学了几天,感觉什么都没学到,从而选择放弃。人们往往缺少反馈意识,虽然有些人极其理性,不断地激励自己学习努力,但最终还是感觉如石沉大海一样。恰好人的大脑也往往趋利避害。越对学习没兴趣觉得费力气,就越不想学习。渐渐地人们对自我思考能力就下来了,开始沦为了韭菜。
对于我们来说,最主要的就是要减少和消除学习开始时的阻碍和障碍。网上经常有人说要学习先定一个目标再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我之前就是这么尝试这样,但是往往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空空的计划目标,成了思想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根本坚持不了几天,最后不了了之。
不要坚持追求实现目标,而且是考虑培养自己的习惯。
所谓的习惯,就是那些我们不假思索就能做出来的行为。根据一个习惯的统计,在日常行为中你的习惯行为数量竟然占到了高达45%,所以可见一个好的习惯还是坏的习惯,坚持下来都会是一个巨大的改变。我们每天的时间就那么多,如果我们习惯于刷视频,玩游戏,那我们就不能真正的改善生活,最后的结果也只可能更无聊,丧失自主思考的能力。这点可以参考“ 奶头乐理论 ”。学习虽然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但是我们可以慢慢把它变成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惯来坚持。例如明天上班路上坚持看一篇文章,或者茶余饭后看一段自己感兴趣的有关学习的教程。先慢慢培养自己这个习惯,坚持下来,可能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一件贯穿我们一生的事情。学习是不断完善提升自我的过程,是相伴一生的能力,不管你身处顺境或逆境,都不应该放弃学习,否则将会被社会所淘汰。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杠就是你说的对。
作者:林夕北苑 , 喜欢各种折腾但又怕麻烦的一个人。 每周五晚定时更新~会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