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10个关于鸡蛋的常识
吃鸡蛋不要丢弃蛋黄!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蛋类每周推荐摄入量为280~350g(一般鸡蛋在45~55g之间,即6~7个鸡蛋),且建议吃鸡蛋不弃蛋黄。蛋黄是蛋类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集中部位,并且含有的丰富的磷脂和胆碱,对健康十分有益,所以吃鸡蛋不要丢弃蛋黄。一个鸡蛋的胆固醇含量约在200mg左右,人体对膳食胆固醇的吸收率约为30%,并且随着食物胆固醇含量增加,吸收率会下降。200mg约等于3~4个鸡蛋的胆固醇吸收量。所以在指南推荐的范围内,适量吃蛋黄是可以的。
不要吃生鸡蛋,有细菌感染风险!
相对来说,生鸡蛋不容易消化,而且也容易有细菌污染,比如沙门氏菌,感染了可能会腹痛、腹泻、发热、呕吐,严重时还可能引起败血症。所以,不建议吃生鸡蛋,不要为了所谓的营养或者口感,吃没有熟透的鸡蛋。
鸡蛋不要煮过火或煎过火!
煮或煎,都是最常见的烹调鸡蛋的方式,切记不要过火。煎煮时间过长,会使蛋白质过分凝固,鸡蛋变硬变韧,影响口感以及消化吸收。煮蛋一般在水烧开后小火继续煮5~6分钟即可。
蛋黄颜色不一定越深越好!
研究发现,浅黄色蛋黄和深橙色蛋黄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没有区别,蛋黄颜色与母鸡的粮食有关。如果母鸡吃玉米、南瓜、五谷杂粮比较多,蛋黄中就会含有较多的类胡萝卜素,颜色更黄,但其它营养物质差别不大。至于“蛋黄颜色越深,鸡蛋口感越好”的说法,可能是心理感觉,与鸡蛋的具体成分关系不大。
鸡蛋建议放冰箱保存,储存时间长!
温度高,鸡蛋在室温下更容易变质。建议把鸡蛋冷藏存放,这样可以储存一个多月时间。购买有包装的鸡蛋时要看标签,一周以内的鸡蛋品质相对更好。
不能依靠吃鸡蛋补铁,相比而言,吃红肉或者动物血会好很多!
鸡蛋黄中铁含量堪称丰富,但很难吸收。因为蛋黄中一种叫作"卵黄高磷蛋白"的物质会抑制铁吸收,蛋黄中铁的吸收率只有3% 左右。所以通过红肉、动物血等补铁,会好很多。
蛋壳的颜色和营养价值无关!
红皮鸡蛋白皮鸡蛋,都是好蛋。鸡蛋皮颜色与一种卟啉物质,以及鸡的品种有关,但二者营养价值差不多。红皮还是白皮,选个自己喜欢的颜色就好。
土鸡蛋可能味道更美味,但是没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土鸡是指散养的,主要以虫子、蔬菜和野草为食物的鸡。很多人部觉得"土鸡蛋"应该比养鸡场里圈养的、吃饲料的"洋鸡蛋"更好,但检测数据并不支持这种推测。比较而言,虽然土鸡蛋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胆固醇、钙、锌、铜、锰含量略多一些,但其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 B2、烟酸、硒等的含量却会略少一些。所以总体来说,土、洋鸡蛋营养价值相差不大。但土鸡蛋中因为鸡吃食的因素,会含有一些风味物质,可能会让食客觉得味道更好。
鸡蛋和豆浆可以一起吃!
豆浆中有胰蛋白酶抑制物,会抑制蛋白质的消化,影响鸡蛋的营养吸收。但只要豆浆经过充分煮开,这种物质就被破坏,不会再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所以,早餐喝豆浆时,可以搭配白煮蛋、茶叶蛋、荷包蛋,不用过于担心。但是,如果是把生鸡蛋打入热豆浆中喝,不算好习惯,因为增加了细菌感染的风险。
鸡蛋过敏要警惕!
一项针对中国3~12岁儿童的研究表明,8.4%的儿童有食物过敏,其中对鸡蛋过敏的人数最多,占所有过敏人群的一半以上。孩子吃鸡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鸡蛋过敏的人要注意看加工食品标签,有时上面会提醒含有鸡蛋或其他致敏食物。
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