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既要能挣钱,又要一点不受生病的影响,这一道难题在全球目前的情况看,似乎都没有最优解。相比之下,我们稳妥的应对三年之后,在一道复杂的选择题面前,我们有了更清晰的判断,的确,我们已经在国家的庇佑下,度过了最凶险的时间段!
比较国外的几种群体免疫的路径,可以看见我们自己在接下来的半年会出现的一些情况,提前有所预判,有所准备,给职场人一些实用的建议。
①越南
隔壁的越南,最开始强力管控,几乎是我们差不多的模式,休克疗法,疗效显著,无论是感染率还是病死率都是当时全球最好的。
但后来迫于经济压力和多方面原因,反反复复封控开放了几次,最终熬不下去,在今年年初,彻底放开。
但是在放开之前,他们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提高疫苗接种率。
因此,在完全放开之后,他们在短期内出现了一波感染高峰,但过了三个多月,感染人数迅速回落,降到了比较正常的水平,生活和经济秩序,也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了,经济也大幅度增长。
②韩国
隔壁的韩国,因为早在2015 年他们经历了更为凶残的中东呼吸综合症的袭击,所以,他们最开始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全面的严格的封控!
当他们的全程疫苗接种率在去年10月左右达到了接近80%的时候,他们就开始逐步放开了,但是放开得很谨慎,这个缓慢放开的过程一直持续了接近一年,但是在放开的过程中,依然一度出现日均感染超过60万例的高峰。
但是后来,他们也逐步探索出了压低感染峰值数量,尽量减少医疗资源挤兑的系列措施,比如继续提高疫苗接种率和加强针接种率,阳性确诊居家隔离,重症才去医院治疗,放宽诊断标准,把核酸检测改为抗原检测等等。
但目前的状况,基本已经平缓了。绝大部分人也都比较适应了。
③新加坡
隔壁的新加坡,一直都是比较严格的管控,疫情应对一直处于比较高的水准。在新一轮变异株流行之时,他们也收紧了管控措施,尽可能限制短时期大规模传播带来的医疗资源挤兑。当确认奥密克戎变异株对人体的确没有太大伤害的时候,他们开始有步骤谨慎的放开。
这种谨慎的放开措施,有效拉长了感染的峰值期,所以一直到今年6月底,新加坡都没有出现医疗挤兑和超正常的死亡病例。
④英国
英国从一开始,就无法执行严格封控。对他们而言,全面的,严格的封控措施完全不可持续。因此,他们很早就采取了不完全性的放开措施。
但是在病毒毒性最强的前两年,他们为他们的完全放开的措施付出了惨重代价,不少抵抗力不强的群体成为重症并出现超正常的死亡病例。
后来,他们采取了拖延策略,以期用拖慢感染速度的方式让民众实现群体免疫。
因此,他们经历了好几轮放开,短暂的封控,再放开的循环,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感染的峰值周期,为接种疫苗,降低死亡率,避免医疗挤兑赢得了一定的时间,但代价也不小。
比较了海外几个国家,总结他们的应对和出现后果的特征,可以比较清楚的看见目前走出疫情的策略和基本路径。
走出疫情的路径之一:小步快走,有节奏逐步的放开。
走出疫情的路径之二:加快接种,加强脆弱人群保护。
走出疫情的路径之三:自我防护,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走出疫情的路径之四:居家治疗,逐步回归到病毒性流感的应对方式。
按照上述四种走出疫情的清晰路径,给我国的职场群体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七大实用建议。
给职场人的建议一:在逐步放开的最初三个月,尽量躲一躲邀约聚餐
最初三个月,按照其他国家的经验,基本都会迎来第一波感染的高峰,这个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首先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大部分被感染,然后大城市的人员广泛流动,带来感染的外溢,中小城市迎来第二波感染,比较偏僻的小县城和乡镇会在明年四月份左右迎来感染的高峰,最终会有90%的人都会被感染。这是权威专家说的,是数学模型推算出来的。
这个病毒,越往后面进化,传播率越高,毒性越低。因此,越到后面,无症状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基于传播的特征和方式,群体性聚餐最容易出现大面积感染,因为聚餐空间密闭,人员复杂,聚餐之后大部分还会到歌厅去嗨歌或者搞其他娱乐活动,因此,不聚餐就是城市人避免在第一波就被感染的最佳防护策略!
因为第一波被感染的人,在后面几波还可能被第二次,第三次感染。因此,能躲过一波就能少重复感染一次,对免疫系统,也是一种护佑,更是对自己和家人的最好贡献,也是对疫情防控的最大贡献。
聚餐不仅是请客社交聚餐,还包括婚礼葬礼等人员复杂稠密聚集的场合中吃饭,也容易中镖
给职场人的建议二:今年春节可以回家过年,但提前做好自我隔离五天的行程安排
今年是三年来,春节回家这件事,第一次没有任何倡议,也没有任何阻力的一年。这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但是今年你的春节假可能要请长一点了,至少12天嘛。尤其是老家在农村的,必须在腊月20左右就要回家,无论是否有感染,自己回家后找一个独立屋子乖乖隔离观察几天,是最好的。
想想,一大家子,好不容易一起过个年,你腊月二十五才回家,然后不自我隔离,又把一大家老少都染上了阳,不可能都是无症状感染吧,尤其是老人孩子。虽然这个病不可怕,也就七天的周期,但是,很可能这个春节因为老人和孩子被感染,发烧咳嗽,你这年夜饭怎么吃啊!等到老人孩子症状好转了,节都过完了,你说,糟心不!
给职场人的建议三:大城市上班的人,能打车或能开车就不去挤地铁公交
这一点毋庸置疑了,我想有条件打车和开车的,其实都应该明白。这一点算是废话建议了。
给职场人的建议四:不要对来年挣多少钱抱太大希望,走出困局绝不是一年两年能办到的事
千万不要认为现在逐步放开管控了,经济立马就会好起来,工资会立马好起来,工作会立马找到岗位。
没那么简单的,你想啊,这三年难以为继的单位不少啊,欠债的也很多啊。那是说缓过来就能立马缓过来的吗?
另外,即便逐步放开,至少一半的人,还是会犹豫,观望,不敢消费,不愿消费的状态,这种人性决定的状态,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因此,期待很快走出阴霾其实挺难的!
不过放开不可遏制,至少可以看到一些稳步恢复的希望了!
给职场人的建议五:当下去找一份工作打工依然是最好的选择,创业还是等一下更稳妥
这一点就不用说了,历史上任何事情,经历了大的疫折腾之后,各行各业都大伤元气,需要较长的时间恢复,各行各业其实也都有一个调整思路,重新洗牌的问题。
给职场人的建议六:如果有点闲钱,可以去买个小房子或者买点保值抗通胀强的理财品
在放开之前,叫现金为王。但逐步放开之后,其实现金就不是王了。原理很简单,各行各业伤了元气,需要复苏,复苏需要启动资金,消费也需要手里有点钱,如此,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稍微的宽松的金融和货币政策是大概率事件,宽松的金融货币政策,大家都懂,说白了,后面几年的钱,可能有点猛,至少给人的感官上,钱比较多一点,好搞一点。
因此,在这种时期,纸币实质上是加快贬值了的。所以,几年之后价格率先抬升的,一定是固定资产中的优质资产,比如成长性城市的房产,各级城市核心地段的房产,黄金等。
现在买这些东西是抄底,几年之后,多少都有一点的涨幅。
给职场人的建议七:文旅行业,餐饮行业,可能并不会出现你我想象的报复性消费现象
文旅行业和餐饮行业,可别期待明年就来个全行业火爆了。因此,也不要去盲目扩张战线和店面,稳妥一点,后面两三年是逐步复苏,深度调整,想要大幅度翻转,概率比较小。未来三年左右的主旋律,大概率依然是“活下去”!
复苏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一切都有待时间去验证。
最后用世卫组织谭干事的话结束吧:“终点就在眼前”。
过去三年,是可预见的冲击。
对于当下的我们,一切未可知的冲击其实才刚刚开始,坐稳了,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