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一座历史悠久的著名佛教寺院,不仅仅只是一个佛门法地,更是一座有着丰富宗教历史文化的珍奇宝库。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南部的大召无量寺就是这样的一座寺庙。
走进无量寺,一种庄严的肃穆感油然而生。大召无量寺是中国的一座大型藏传佛教寺院,属于格鲁派(黄教),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喇嘛教寺院,在蒙古地区有着大范围的影响。
在藏语里,“召”为寺庙之意,“大召”即是“大寺院”。清朝时,呼和浩特被称为“召城”,城中召庙众多,难以数记。民间有“七大召、八大召、七十二个绵绵召”之说,而大召无量寺则位居七大召之首。
大召寺由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 阿拉坦汗 于明朝万历八年,即公元1580年创建完成,万历皇帝曾赐名“弘慈寺”。1640年,后金汗皇太极命令对大召寺又进行了重修和扩建,并赐满、蒙,汉三种文字的寺额,“弘慈寺”改为“无量寺”。因寺内供奉一座银佛,又称“银佛寺”。
进入清朝后因康熙皇帝曾在此寺庙留驻,为了表达尊敬,寺院取消了活佛的转世规定。这座寺院也成了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
上世纪80年代,呼和浩特市 *** 对大召无量寺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重建,寺庙现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八千多平方米,建筑采用了藏汉结合的形式,各种殿堂楼阁宏伟华丽,金碧辉煌。
在大雄宝殿正中供有一尊由3万两纯银铸成的3米高的“释迦牟尼像”,这座银佛经历了400余年的历史至今仍保存完好。
大召无量寺的玉佛殿中供奉的玉佛高4.4米、宽3.3米、重20余吨,镶嵌有48000颗宝石,目前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大召无量寺的珍藏品极为丰富,银佛、龙雕、壁画是大召寺著名的艺术“三绝”。寺里还藏有康熙皇帝的“万岁龙牌”,龙凤孔雀伞,皇宫里的珍珠八宝宫灯,明清两代唐卡以及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等,这些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
在大召无量寺山门的屋檐下有一口题为“九边第一泉”的玉泉井,相传康熙皇帝平息了蒙古噶尔丹之乱,凯旋路过大召,马蹄踏地,有泉涌出。碑文记载:泉水“其性轻而清,其味甘而美”。
大召无量寺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而且还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辉煌的召庙建筑、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以及神秘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乐,构成了大召无量寺独特的“召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