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315全民季#
海鲜是深受大众喜爱的食材
日常中大家也经常会去购买海鲜
也或者是到店消费
也还有自己买了食材,让店家帮忙加工等
海鲜消费要小心
但在市场上
一些不良商家
却设计了一些消费陷阱
来做“坑蒙拐骗”的勾当
诱人的海鲜大餐
下面让我们来盘点下常见的“陷阱”
消费者们一定要擦亮双眼,提前避坑
一、偷梁换柱、以次充好。
如果你去市场购买还行,在自己挑选完海鲜以后,一定要全程留意摊主的手法,有些不良摊主会通过快速换袋手法,把提前准备好的一些相对劣质或少称的海鲜给换上,要么缺斤少两,要么以次充好等,损害消费者利益。
福建厦门帝王蟹被调包
二、缺斤少两、注水绑绳。
缺斤少两也是非常惯用的伎俩,使用一个可以调的秤,看到“好欺负”的消费者就秤少一点。或者使用装了不少水的塑料袋,或者增加缠绕在海鲜上绳子的重量,以最终达到缺斤少两的目的。
装海鲜的塑料袋还有很多水
螃蟹上绑了特别粗的绳子
三、指哪摔哪、标价诱导。
有些商家,在顾客挑选海鲜的过程中,在顾客只是随便手指一指尚未选定的时候,直接默认游客选定意思,捞出来往地上摔死,让游客一定买单。还有一种就是,标价存在错误诱导,以著名的“青岛大虾”事件为例,顾客以为是一盘虾的价格,哪知道最后商家是以每只虾38元的价格来结算,实属大坑。
著名的青岛大虾事件
大家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常见的海鲜消费大坑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我们大家一起来避坑!~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