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教材:小汤3
曲目:降B大调练习曲
原谱:
这首曲子虽然音看起来非常简单,每只手都是单音,却是小汤3里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第一个,她是小汤里遇到的第一首有两个降号的曲子,降B大调注意xi和mi都要降半音。
第二个,她是第一首加入踏板的曲子。
除了以上两点,想要弹得好听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双手的交替落提,一定要做得连贯。
我在第一次摸谱子时,音都弹下来了,但是怎么觉得这首曲子一点也不好听呢?去看了
所以从技术角度,到底怎么才能把这首看似简单、实则并不弹得曲子处理好呢?综合杨老师在课上给我的指导,练习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一、先不加踏板。把曲子弹熟,力度、表情处理到位,通过落提尽量把乐句连贯起来。
二、加踏板,并练习两种不同弹法下不同的踏板处理。
先说力度的处理和连贯的关键。
1、强弱处理
和普通的44拍的强弱处理有所不同,第一拍并不要太强太突出,反而可以把第二拍稍稍突出一点。
前两行,除了第一个小节有一个mp的力度记号,没有别的记号。
后两行, 有四处保持音记号。小汤3的指导语说,这里要弹得富有歌唱性。怎么理解呢?这里稍稍有变调,是整曲最好听的几句,所以一定要突出。从技术角度怎么突出呢?力度强一点、时值弹满。
最后一句,做渐弱处理即可。
2、双手交替落提
(1)做出连贯的效果,除了踏板,双手落提下键的时间也很重要。一只手在弹的时候,另一只手就提前准备好下键,后手下键之后,前手再慢慢提;千万不要等前手已经提上去了,后手再下键,音就已经断开了。
(2)两只手是在空中不停交替着的,在空中的那只手可以慢慢提-慢慢落,直接下键。如果有多余的动作,大多是这种情况:在空中等待的那只手,落提做得较快,还没等该下键的时候,已经落下来了,下键的时候只好再提一次。所以说,慢提、慢落,该下键的时候直接下键。
把以上处理好了之后,就可以加上踏板了。这里有两种弹法,第二种左手跨越,去弹最后一个尾音。两种弹法,也就对应两种踏板的处理。
1、第一种弹法,没有跨越。踏板的起落和乐句的气口是一致的。
在每句的第一个音踩,最后一个音松。下一句第一个音再踩,最后一个再松。
杨老师建议,踩到2/5即可,松不要一下全放干净,最好慢慢抬起,剩一点点。
以第一行为例,踩和松的位置如下。
第一种弹法对应踏板的处理2、第二种弹法,乐句最后一个音左手跨越用2指弹。因为2指弹完还要再放回原位,乐句的之间的间断比第一种弹法更明显,所以需要踏板延迟一点松,听起来才不会断。
以第一行为例,在第一个音踩,下一个小节的第一个音先松、马上再踩。
第二种弹法对应踏板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