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中医四大经典的本草是《本草纲目》吗?答案不是,是《神农本草经》,相传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除了《神农本草经》之外,想学好本草还需要读哪些经典?
神农尝百草
《本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其历史地位不可低估,它将东汉以前零散的药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总结,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被历代医家所珍视。《本经》的问世,对中国药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几部《本草》,如《本草经集注》(已佚)《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都渊源于《本经》而发展起来的。
书目如下(按朝代次序):
东汉·佚名《神农本草经》唐·苏敬等《新修本草》宋·唐慎微《证类本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明·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清·徐灵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清·唐容川《本草问答》清·汪昂《本草备要》《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东汉】佚名,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神农本草经辑注》
※人民卫生出版社重刊1982年的《神农本草经辑注》可作为参考
【简介】《神农本草经》托名“神农”所作,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后世公认的现存最早药物学专著,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本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其中上品一百二十种,无毒,可以久服;中品一百二十种,无毒或有毒,其中有的能补虚扶弱,有的能祛邪抗病;下品一百二十五种,有毒者多,能祛邪破积,不可久服。《本经》所论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七情合和等药物学知识,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药传统理论研究体系,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唐】苏敬等,贵州科技出版社
【简介】《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第一部药典、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是我国隋唐时期的本草代表作。由李勣、长孙无忌、苏敬等21人编撰。载药850种,新增114种新的药物。该书共54卷,附有图经7卷,药图25卷。是在《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和《本草经集注》等书基础上进一步增补了隋、唐以来的一些新药品种,并重加修订改编而成。系统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本书不仅流传广泛,而且流传时间也久。自公元659年直至公元10世纪中叶(宋)这300多年中,中国和日本的医家都把它列为必读之课本。
《证类本草》
《证类本草》,【宋】唐慎微,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简介】《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总结了北宋以前药物学成就,集宋之前本草学大成。北宋后期唐慎微将官方编辑的掌禹锡《嘉祜补注本草》和苏颂《图经本草》校订增补,编成本草、图经合一的《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此书共31卷,载药1746种,新增药物500余种。其资料之富、内容之广、体例之严,对后世本草发展影响深远。李时珍也是以《证类本草》为蓝本撰《本草纲目》的。本书不仅流传至日本、朝鲜,而且影响及于元、明两代,在《本草纲目》问世之前近五百年间一直为研究本草学之范本,占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在本草发展史上实属罕见。
《本草纲目》金陵版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人民卫生出版社
【简介】《本草纲目》是明代对药学贡献最大的本草著作。李时珍参阅了经史百家著作和历代本草800多种,历经30年,编写成52卷、约200万字、载药1892种的巨著《本草纲目》。其中新增药物374种,附方11000余条。这部著作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本书以药物自然属性作为分类基础,每药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名称统一,结构严谨,为自然分类的先驱,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神农本草经疏》
《神农本草经疏》,【明】缪希雍,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简介】《神农本草经疏》简称(本草经疏》,是明代学术价值仅次于《本草纲目》的一部临床用药专著。全书30卷。前2卷为总论,有药学专论33篇,阐述临床用药原则,提出著名的治吐血三要,每多新见。各论28卷,载药495种(多取《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之药)。各药分三项:“疏”,阐发药性功治之理;“主治参互”,列述配伍及实用方;“简误”,提示用药易混误之处。全书重在阐述临床用药之理,多结合作者丰富的用药经验,有其独到之处,对明末以后中医临床药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清】徐灵胎,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简介】倪师讲课参考书目之一。徐氏择《本经》百种草药作注,认为前人本草注述之作,“只释其所当然,而未推测其所以然”.故而编著此书,以达到“辨明药性,阐发义蕴,使读者深识其所以然。因此悟彼,方药不致误用”的目的。徐氏为崇古派的代表,书中阐述病理、生理妊然援引《内经》,并推崇张仲景用药之义。同时徐氏突出运用了传统哲学、阴阳五行及取象比类等思维方式阐述。《四库全书提要》对此书评价为:“凡所笺释,多有精意,较李时珍《本草纲目》所栽发明诸条,颇为简要”。
《本草问答》
《本草问答》,【清】唐容川,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简介】《本草问答》是清末名医唐宗海与其弟子张伯龙答问药之理的记录,也是倪师讲课中参考书目之一。唐氏在《本草问答》中具体地阐发了辨别药物的理论与方法,指出药物的形色气味、部位、升降、所生的天地时间方位等因素,决定了药物之功效。唐氏采用传统的阴阳五行、行色气味、取类比象学说来阐述中药药理,是不可多得的本草专著。
《本草备要》
《本草备要》,【清】汪昂,人民卫生出版社
【简介】书名“本草备要”,意即所载药物学内容既完备又扼要。被认为是“清代流传最广的普及性本草学著作”。《本草备要》共八卷,共计药物479种。每药先辨其气、味、形、色,次述所八经络、功用、主治,并根据药物所属之“十剂”,分记于该药之首。书中所载药物多为便、廉、易得、使用广泛的品种,极其实用。自刊行以来,风行海内,其刊行版次之多,为古代药书之冠。该书选药精当,突出重点药效,使用方法翔实,适合于初学中医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