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历史开讲#“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嘴一点点,杨柳细腰赛笔杆”,这是评书中的美人赞,虽然有些夸张,但从中可以看出,大众心中的美女,主要体现在五官和形体上。
古代四大美女
现代人的审美受西方的影响很大,是否可以称为“美女”,取决于三围和身高,最重要的是丰乳肥臀大长腿。而在我国古代,美的标准最看重的是脚。
古人选美首先从“莲足”开始。
不论古代还是现代,面对美女,人们都会对其“品头论足”。
就像西方的束腰,我国古代妇女盛行缠足,并且延续了一千多年,古人对美的评判标准是“以脚小为美。”
现代为凸显身高的高跟鞋
为了满足男人的审美欲望,古代女性便在自己的脚上“狠”下功夫。
明正德年间流行赛足会,也叫晒足会、晾足会、莲足会,尤其盛行于山西、直隶地区。每逢六月六、元宵节或是其他庙会节日,士女们或聚于广场,或坐于车上,也有的坐在自家门前,头上蒙着盖头(为的是不让看脸,增加神秘感),把自己的小脚露出来,让众人品评。因为古代女人的脚是最隐私的部位之一,是绝不可被外人所见的,所以所有的参赛者都是穿着鞋袜的。
根据考古发现仿制的小鞋
经过多轮筛选,由大饱眼福的评委根据“瘦、小、 尖、 弯、 香、 软、 正”的评判标准最终评出前三名,现在叫冠、亚、季军,那时叫王、霸、后,也有的按科举制的排名叫状元、榜眼、探花。
经过赛足会获得名次的,身价倍增,名声远扬,尤其是待嫁闺中的,媒婆一定会踏破门槛,争相保媒。嫁个东床快婿是手拿把攥了,可见,一双小脚对古代女人的重要性,脚小,是一生幸福的保障。
古代的三寸金莲
《水浒》中,西门庆在王婆的教唆下,吃酒期间故意把筷子掉在地上,借捡筷子之机偷偷地摸潘金莲的脚,以试探能否把潘金莲搞到手。如果潘金莲否负气而走,说明她恪守妇道,视贞操为生命,如果它没有生气,证明她是有意红杏出墙了。由此足见脚是女人非常敏感的部位,是男人的禁区,现在依然如此。
西门庆与潘金莲剧照
缠足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陋习,打着追求“美”的旗号,美其名曰“三寸金莲”,实际上是统治阶级为维护男权对女性的压制,是对女性残忍的迫害。
上层社会以及文人的畸形审美也对妇女缠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就曾作《菩萨蛮·咏足》专咏缠足: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fū)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词中有对三寸金莲的赞美与欣赏,也有对缠足带给女性痛苦的同情与批判,这是历史的局限性,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
步生金莲的芭蕾舞
小脚,是选美的资格预审。有资格参赛以后,其他的标准都是什么?
古人对选美有着极其严密的标准,尤其是为帝王君主选美,从头到脚都有量化的考核指标。而我今天所说的选美,主要是古代文人骚客对美的评判标准,因为他们的评判是有权威性的。对美女考核主要分为以下几大项:
乌发蝉鬓 娥眉青黛
明眸流盼朱唇皓齿
玉指素臂 细腰雪肤
乌发蝉鬓指的是头发乌黑发亮,鬓角的头发薄如蝉翼。黑头发黑眼珠是华夏民族的典型特征,所以,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就是美女的必备条件,是天然丽质的首要条件。不像现在流行染发,赤橙黄绿青蓝紫,什么颜色都敢往脑袋上招呼。
影视剧中的卫子夫
传说西汉的卫皇后,就是因为她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才使汉武帝迷恋上她的。当时卫子夫只是平阳侯家里的一名歌姬,那天汉武帝刘彻祭祀归来,顺道看望平阳公主(刘彻的大姐),由于刘彻与陈阿娇没有子嗣,平阳公主就海选了一批美女,准备献给弟弟,但这些美女没有一位入了刘彻的法眼。平阳公主于是令众女退下,摆下酒宴,招待弟弟。席间安排歌姬们歌舞助兴,卫子夫便在这群 *** 中。
跳舞时卫子夫的发簪意外脱落,一头乌发如瀑布倾泻而下,瞬间吸引了刘彻的目光,大汉天子饥渴难耐,于是拉着卫子夫上了自己的豪华座驾,在车里临幸了卫子夫。
汉武帝与卫子夫剧照
娥眉青黛指的是剃掉原生的眉毛,用黑色的颜料画出蚕娥形的假眉。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载:“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是一种青黑色的矿物质,碾磨成粉后用水调试,专供女子画眉。
唐代艺术作品中的美女头像(局部)
条件差些的女子,就用烧焦的柳枝画眉,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画眉就已经开始盛行了。但眉形各个时期不尽相同,唐宋时期的眉型争奇斗艳,鸳鸯眉、小山眉、三峰眉、垂珠眉、拂烟眉等十几种,宽、浓是特点,明清时期渐渐改为细、长、弯的长娥眉。
张敞画眉的典故想必大家都知道,文人笔下描写青黛娥眉的诗句也不在少数,如白居易《赠同座》:“春黛双蛾嫩,秋蓬两鬓侵。”宋代秦观《南乡子》:“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现在科技发达,为了节省化妆时间,进化成了永久或半永的纹眉绣眉。这个不知道是我国发明的还是韩国人发明的?
古代画眉工具
明眸流盼,朱唇皓齿好理解,相信这条我不必解释,大家都懂。不妨我再强调一下。
作为美女,必须明眸善睐。大多数人看靓妹,都是先看眼睛,明亮的大眼睛是必须的,眼睛小不能入围。流盼就是指眼睛会说话,脉脉含情,回眸一笑,或温柔或妖媚,都要靠眼睛来表达。所以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会说话的大眼睛是古往今来对入选美女始终未变的准则。
朱唇皓齿说明古代的女性就很注重化妆技巧了。古人化妆,主要是眉毛、脸颊和嘴唇。各个时代画眉的眉型特点变化很大,前文已做了简单的介绍。朱唇,同样需要用红色的颜料加上动物油脂做成“口红”,进行涂抹。古时称为“点唇”,“点唇”和画眉一样,每个历史时期,都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古代点唇的演变
对红唇的审美标准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以及精神文化的融合而发展。红色的嘴唇衬托出牙齿的洁白,洁白的牙齿又反衬红唇的艳丽。从众多的图文资料中,不难发现,古代女性“点唇”的面积越来越大。先秦时代充满了原始和神秘,除了实用外,还渗透了原始巫术图腾崇拜的痕迹,充分展示了人类精神文化的丰富性和审美能力的发展。明清时期,涂唇的面积渐渐增大,到了民国时期,才覆盖了全部嘴唇。看来,古代的“口红”应该是奢侈品,不舍得涂满整个唇部,余下的部分就用敷粉代替了。用现在的眼光看,就会有一种神秘怪异的感觉。
当我们看古装剧的时候,如果里面美女唇部口红涂满,那是不符合史实的,说轻了是穿帮,说重了,是无知。
我们手里的智能手机,相机是标配,自带的美颜,无非是美白、红唇、瘦脸、大眼,这和古人的审美标准是一致的。
古代妇女对镜化妆
玉指素臂 细腰雪肤是对美女肢体的要求。玉指是说手指要纤长绵软,温润如玉。素臂则是要求胳膊白皙肌肉柔软有弹性。细腰就很明显了,古今中外,这条审美标准出奇的一致,古代的欧洲就流行束腰的习俗,类似我国的缠足,都是对美的要求,同样也是男尊女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白居易有诗为证:“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雪肤则是对皮肤的要求:吹弹可破,滑如凝脂,似玉胜雪。
手指舞
一个女人,就算容貌差点,但只要有玉指素臂,细腰雪肤,对男人来说,就是终极武器。
一代艳后夏姬,传说善“采补之术”,50岁时,皮肤还娇嫩光滑如妙龄少女,引得无数帝王公卿垂涎于她的美色,争相为其献身。
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虽说有点胖,但那“温泉水滑洗凝脂”的诱人肌肤,还是把唐明皇拿捏得死死的,也不枉李隆基给她专造华清池了。
和圣柳下惠,想必他怀中的女子一定是皮肤粗糙黝黑,再加之夜黑体寒,所以他才坐怀不乱的。
尾语 综上所述,古人眼中的美女,除了“莲足”和如今差异较大,其他几条标准,和现在没有太大区别。只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东西方文化的不断融合,如今的审美更加细化,化妆工具、化妆品、化妆技术更加先进与丰富,甚至出现了整容整形,但这样做,有悖于自然唯美的准则,不知是进步还是倒退。因为人造美女,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其实,现在人追求的美,已从颜值上升到了性感。从上到下,以露为美。上边从露颈开始,逐渐往下发展,露肩、胸、腰。下边从脚开始,逐渐向上发展,露踝、小腿、大腿直到肚脐。所以现在的选美,第一项就是泳装走秀,目的是看三围,大家同意我的观点吗?
时装优秀表演
(本文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侵权立删)
摘录一些古诗词,请带着批判的眼光欣赏:
春葱玉指如兰花,
三寸金莲似元宝。
露来玉指纤纤软,
行处金莲步步娇。
美人卷珠帘,
深坐颦蛾眉。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不乏对美女的溢美之词,但也因为历史的局限性,不免带有男尊女卑的歧视。古代女子的地位地下,是男人的附属品,所以才会“自古红颜多薄命”的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