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都说温州人有钱,但是夸奖温州省经济发达的却不多,这是为啥?
原来在温州,民营经济出乎意料的发达,遍地是不起眼的中小企业甚至是家庭作 坊,好多温州人肯吃苦,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生意越做越红火,资金越来 越多,所以虽然温州的GDP并不是很高,但每家都非常富裕。
就这样倚靠标新立异的发展模式和别具一格的商业头脑,温州人合力将这座城市 推到了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之一的宝座。
如今,浙江温州已经坐拥十几个国家级产业名片,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商业温床!
1、中国锁都
2002年8月,温州荣获“中国锁都”的称号,温州锁具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65%以 上,产口远销世界60个国家和地区,温州也因此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锁具产品的制 造加工中心和集散地。 严格来讲,温州制锁业起步于 20世纪80年代初。从家庭作坊发展为公司化,集团 化生产经营的格局,如今温州制锁品牌强企层出不穷,锁具产品花式多、品种 齐。 在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温州锁具己从实用型向艺术型发展,向高科技型发展。
2、中国鞋都
温州鞋革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起源可追溯至南宋时期。 上世纪二十年代时,温州皮革业已相当发达,城区出现了制革街、皮鞋街、皮件 街等一系列皮鞋产业,形成了手工制鞋和制革的完整体系,此后,温州皮鞋业迅 速发展。
1978年,温州市区有国营、集体皮鞋厂10余家,年产皮鞋49.68万双,后面在改 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温州鞋革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 *** 。 如今温州 "中国鞋都"产业园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设备,以及完善的软环 境,"必将成为温州"中国鞋都"走向世界的有形标志。
3、中国皮都
2001年,温州水头镇荣获“中国皮都”的称号。水头镇主要以皮革,皮件产业为 主,镇上坐拥550多家制革企业,企业的年产值可达30多亿。 虽然说制革产业是当地发展的重心,但该产业对环境影响较大,找到经济发展和 环境保护的制衡点,是温州水头镇皮革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4、中国塑编之都
萧江镇因盛产塑料编织袋而闻名遐迩,是平阳县的四大工业明星镇之一,是全国 最大的塑编生产基地。在40年的塑编产业发展中,温州萧江镇先后斩获了“中国塑料编织城”“中国塑料编织第一镇”“中国纺织材料包装名镇”“中国塑编之都”等4个 荣誉称号。
5、中国纽扣之都
如今,温州已经形成了以纽扣、拉链为龙头,上下游产品及各类配件齐全的产业 群,成为“小商品、大市场”,温州模式的典范,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命名为“中国 纽扣之都”和“中国拉链之乡”。
6、中国制笔之都
2002年,温州正式被授予“中国制笔之都”称号,仅笔产品这一项,温州就拥有12 大类200多个品种,上千款有效专利和产品。 在文具市场迅速发展的今天,消费者对笔产品的需求从实用、好用,逐渐向环 保、智能等升级,温州制笔紧跟时代潮流,生产总量、装备水平、品牌建设、产 业集群等方面都保持在全国制笔相关集聚区的领先地位,为温州制笔业集聚区持 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7、中国汽摩配之都
温州瑞安塘下拥有汽摩配生产企业近2000家,是“中国汽摩配之都”,其行业产值 占到全镇工业总产值近一半。 随着时代的发展,塘下镇已形成汽摩配、通用机械、电气机械三大主导产业。为 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的经济基础。
8、中国教玩具之都
浙江省永嘉县桥下镇有着“中国教玩具之都”的称号,是专业生产教玩具的地区, 主要产淘气堡、游乐设备、益智玩具等教玩具及教玩具周边配件产品。
9、中国合成革之都
温州合成革部分生产技术已赶超日本、韩国,而无论是产业规模、聚集度、装备 水平、治污成果,温州合成革都走在了国内前列,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合成革之 都”。
10、中国五金洁具之都
温州水暖行业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海城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洁具的生产、 加工和销售,这便是最早的家庭作坊式洁具企业。
随后,海城的洁具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涌出,大企业带着小企业,小企业带动家 庭作坊,经过三十年来的发展,海城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着跟五金洁具有关的实业。
如今海城洁具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行业规模迅速扩大,涌现出一批实力强 大的龙头企业和一大批发展势头强劲的优秀企业,这些企业无论在生产规模还是 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都提前实现与现代企业接轨,成为温州水暖洁具行业的排头兵。
2004年,龙湾海城被评为“中国五金洁具之都”,龙湾区洁具业的生产量和销售量 分别占全国三大水暖洁具生产地基的55%、52%,产品群体居全国首位。
11、中国低压电器之都
“中国电器之都”落户乐清市柳市镇,是中国生产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产 品种类最齐全的工业电器生产基地。
浙江温州坐拥十几个国家级产业名片,印证了其商业模式发展强劲,未来这个城 市还会带来怎样的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