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追风者,被风带走;领风者,带着风跑。
越卷越大的陶瓷市场,进入2023年,众多厂商开始把目光瞄向900×1800陶瓷大板。可以肯定,要不了多久,目前来说还算不上主流,对许多企业还存在一定门槛的这一大规格产品,必将成为新一轮市场竞争的焦点。
从800×800到600×1200,从750×1500到900×1800,从抛釉到干粒,从亮光到哑光,从模具面到数码釉……市场的风口一浪接着一浪。但回头盘点一下硝烟弥漫的战场,真正能够引领行业、创造风口的企业和品牌并不多见,更多的是追逐风口的跟风模仿,某款热销便蜂拥而至,然后在短时间内将价格干到令人惊讶的地步。
过去一年多,价格下降最厉害、竞争最惨烈的当属750×1500的抛釉砖,要知道,许多企业为了这款厚利产品,对很多设备都进行了改造升级。虽然目前市场需求旺盛,消售占比较大,但价格已非常透明,且无限接近成本,一些企业纯粹就是赔本赚吆喝。如此窘境下,迫使企业向着更大规格、更厚利润的产品升级就成了必然选择。
这种内卷到极致的产品竞争策略,让陶瓷企业始终在红海中挣扎,在上新线、搞技改、推新品的迭代中疲于奔命。新产品的回报率越来越低,技改的投入却越来越大。企业赚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技改的费用。改还是不改?成了许多企业面临的两难选择。不改,企业产品缺乏竞争力,只能被淘汰出局;改,对装备和工艺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投入越来越大,看似追着风跑,却让企业未来面临着更大的经营风险。
事实上,900×1800规格面市已有1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形成量产和销售还是近两年的事,尤其是在750×1500成为微利产品之后,900×1800有望成为占比增长最快、利润贡献最大的品类。与此同时,900×1800规格,在装备升级和技改投入上,在应用铺贴和终端交付上,明显比750×1500规格投入要大,这也是许多厂商面临的挑战所在。
形象展示 图文无关
这种因市而变,追逐热点的经营策略,使诸多陶企、品牌和经销商在同一红海的搏杀中,最终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同质,越来越急功近利。在“你有我有全都有”的自我陶醉中失去了企业的产品差异和经营特色,从而难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和品牌势能,只能永远在追风的道路上越追越远,越追越难,直至被另一场更强劲的风口边缘化甚至淘汰出局。
企业之间的竞争,表面上是品牌、产品、价格、渠道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上背后战略优势的竞争。而要构建和培育这种战略优势,首先就要让企业的品牌和产品在消费者心智中与众不同。在产品的规格、花色、工艺上,具有强烈的辨识与个性,让人一眼就能够看出这是某某品牌原创的产品;在品牌的推广建设中,要有精准的定位、独特的价值诉求和文化内涵;在满足消费需求的表达中,要让消费者有一个强购买的理由,而不仅仅是因为你的价格比别人便宜。
形象展示 图文无关
盘点身边那些“黑马”式的企业和品牌,就会发现,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自己选定的赛道上孜孜以求,精耕细作,坚守初心,持续迭代,最终形成自己强大的产品和品牌势能,与周边企业的发展路径形成鲜明的对比。
如佛山某陶企,近年来专注灰色系瓷砖的研发与推广,不断在此领域升级换代,从“重构与瓷砖之间的亲密关系”角度发力,把情感藏在瓷砖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带给消费者极致的人文体验,最终形成了所谓的“高级灰”,并凭此形成独具特色的产品和品牌IP,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资料图
如佛山某陶企,在同规格、同工艺、同花色竞争异常激烈的红海市场,牢牢锁定瓷砖最核心的“耐磨”功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反复强调自主产品的耐磨性,让“耐磨”这一瓷砖的关键指标成为其品牌的独特标签,企业也赢得了“增长王”的称号。事实上,许多企业同类产品在耐磨性等关键指标上并不逊色于该企业,但该企业通过放大这一关键指标,最终成就了其独特IP,得到诸多消费者的认可。
再如佛山某陶企,曾是行业内最早规模化量产900×1800薄板的企业,多年来,消费者一句“包铺贴吗?”让许多经销商望而却步,最终成为叫好不叫座的产品。随着大板、岩板风口的到来,昔日大规格的产品,成为了普通的规格,而该企业最终凭借在该规格领域丰富的产品体系、庞大的产能和完善的交付能力,为大规格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趟出了一条新路,该企业也最终进一步夯实了在大规格领域领跑者的地位。
企业经营,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虽然需要因势而异,拥抱变化,却绝不是跟风模仿走捷径。只有从难处发力,从困处破局,从冷板凳和寂寞中化茧成蝶,才能形成别人难以追逐的核心竞争优势,从而让自己获得更长远、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作者 I 王力 蒙娜丽莎集团文化总监
原标题:红海搏杀,更需差异化的战略优势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