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林忆莲首张专辑(林忆莲最经典的专辑有哪些歌),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林忆莲首张专辑(林忆莲最经典的专辑有哪些歌)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林忆莲首张专辑(林忆莲最经典的专辑有哪些歌)

不会画画的音乐家不是好诗人。

从很多种角度来讲,《0》都可以算作是一张绘画作品——用声音涂抹与编织的绘画作品。《太阳系》用电吉他画遥远的星球,《纤维》用回音画回忆,《晨光》用和声画爱恋,《rivers》用堆叠的鼓点画依恋,《幻觉动物》画荒凉的异世图,《魅惑》里面包裹着碳火。每首歌都布置好了一幅星河似的布景,等叙述者出场。

编曲是如此具有直觉感性的描绘,复现氛围场景,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和声不仅仅作为强调或者简单的装饰性作用,还与歌词互为补充,在一旁直陈出心里潜台词。唱词却是呢喃的,仿佛歌者也要融入空旷的布景之中了,留的空间是给听者遐想。

但情绪并非露骨,感动并非共鸣,哀却不伤。也许这就是渲染氛围的音乐之所在,如同电影配乐,置身感受同时抽离,给足人以画面感。然而不同于六年前锋芒四露的《盖亚》,《0》听起来像是蒙着轻纱向外看,看到的都是朦胧的光影,仿佛所有鼓点的锋利,都裹上软布来缓和了,偶尔用吉他点缀零星的亮光。呼吸虽是柔的,却是支撑起生命的基本活动,因此整张专辑曲子的粘合性比起《盖亚》,更加糅合,不可分割。力量有放必会有收,由外转向内心寻求答案。你可以说,这是一张势能无比强大的专辑。

如果只带个耳朵,有些音乐不会进脑,因为有些音乐并不是用来顺耳朵的,而是表达。好的音乐家有作家的性质,创造一个世界,里面藏了密码,有各种出口和可能,旋律编排,编曲设计,歌词,甚至是实体专辑包装上的文字,都是密语。或以专辑的形式,有明显想表达的主旨,像圈出一块国域,一首本身只能代表一种心情的单曲因为置身于更大的背景而有了新的层次,新的意义,并与其他种心情产生联系,正如自我的一个片面与自我的其他侧面有了相互照应,也正如自我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这些特质,在《0》里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联系很重要,但《0》并不是一张求索意义的专辑,如果有,也在反复的自我博弈中抵消掉了。这张专辑的结构很有意思,完全应了主题,一呼,一吸。探究一下每首歌的含义,你会发现:《太阳系》唱“吸引别太靠近”,《纤维》“太用力结果拧捻成断裂点不再相连”,是相斥,是释放,即呼;《晨光》“我们又爱上”,《rivers》“stay”,相吸;《沙文》批判,《归零》reset是呼;《幻觉动物》“一腔哽咽只为你劳碌”,《魅惑》“魔鬼被天使勾引”是追逐,即吸。整张专辑的节奏就在这样规整的起起伏伏中首尾相连。答案暂存在最后一首歌里,不求意义,万物归零,然而归零又意味着开始。所以答案并非某个点,而是过程。

在概念性的完整上,我可能没有见过比这张专辑更好的。呼吸除了本身的含义,还象征着自我不断碎裂不断重组的过程,也是专辑反复提及的。我们是从黑暗处来,带着前世碎裂的记忆,以及初生而原始的那种懵懂,自问“Wanna build back the pieces. Who am I supposed to be?”(《breathe in…breathe out》)。自我的碎裂可能是因为与他人相处的问题,也可能是因为外部环境的关系。《纤维》里说,曾经两人因为彼此太过靠近,终毁坏掉自我,毁坏沟通的桥梁,就像被撕裂后的纸屑,成为飘散在空气中的一丝丝纤维,因为“不懂分开一点”。音乐永远不会有答案。那不妨听听《太阳系》所给出的箴言:“宇宙水手丢的浮瓶,消歇那可能的,不可能着迷。”每个人都是一颗行星,拥有自己的轨道,相遇然后离去,当然,既然离去一定还会再相遇。“Learning and letting go. All I need is endurance.”(《breathe in…breathe out》)。

接下来的《晨光》与《Rivers》是整张专辑中心绪最为明亮,最为入世的两首了。“树 站起来 影子挪得比过去悠长……爱 为所有的爱 为眼前有一扇窗……我们又爱上,天地有晨光。”(《晨光》)。“And the rivers of our love will stay.”(《Rivers》)。是相爱与结合。《晨光》与《纤维》一脉相承,一直到《Rivers》时尚感的跳动,是从上一次离别中恢复过来,生命又开始跃动起来,像是在房间里,在白色窗帘的窗边。

由《沙文》开始,便是新毁坏的开始,亦即前世记忆所在。直到《归零》,情感达到最 *** ,场景还是在人间,充满了现世感。《幻觉动物》里,人被流放至异世荒陆,熔铸成相望不相及的石像。人与人即使相互吸引,不过是“幻觉浮出”(《幻觉动物》),“拿自私当财富”,爱的是真实的人还是爱自己塑造出来的幻觉呢。创作人跟听众之间有一扇无形的门。人也许是在更深的夜晚,将血泪写成歌,情感在心中爆炸。声音如果只是声音,没有为人感同身受,其实我们只是远远地望见了静止的蘑菇云,甚至感叹它的美丽。

欲承其轻,必承其重。失望,痛苦,沮丧,这些断续,粘滞,沉重的心理命题,在这张专辑里,几乎每一种诉说的心情都被歌者描述成纷扬的羽毛状,值得注意的是《沙文》,作为负面情绪公开释放的开始,也作为整张专辑下半场表演的开始,可以被当作是在修炼自己的道路上一种宣誓的态度——对待来自外部世界强加于身的恶,绝对不会无止尽的容忍,自省转为控诉。《归零》可以说是情绪至顶点的一次爆发,但爆发也是消散,决绝里面有自信,自卑,乐观,又悲观,做了人生最重要的决定,未来仍是在看不见的不知名处,来到异域异世的荒凉,意义被自己消解,又面临空虚的难题。“我们都在被拐卖的归途,争先恐后匍匐,惹了一身惊艳的世故。”(《幻觉动物》)。又或者,妖魔是我,天国也是我,所有的可能早已存在于自我中,生命只是展露此消彼长的过程。追求虚幻可能带来不自知的自我囚禁。

场景的转换也随专辑中跃动的节奏,张弛的呼吸一道,充满了电影的镜头感与时间维度。这也是前面所说的画面感强原因之所在。我们的思虑,随着音乐的起伏来往于行星运行的轨道,房间,窗前,异世大陆,天国地狱,女歌手的呢喃像极了我们自己的呼吸,这种高难度的造景造梦能力,如果音乐家不具备出色的通感力,是根本做不出来的。

《0》发行的时间,选了个形态上特别的日子,12.21。发行日期如此对称,遑论整张专辑内部歌曲的对称性呢,不得不引人遐思。假使10首歌曲的排列,正如专辑名“0”一样,上下亦有相应,那就又是一番思虑了。

高水准制作与内容深度,配合贴合人心的曲调,适用于日常的氛围编曲,听觉,视觉,触觉,无论考量哪个方面,《0》都能拔得头筹,它的格局已经远远超出一张简单的音乐专辑的范畴。能免费听到这样一张百用的专辑真是一件幸事。这样的音乐应该被更多人所熟知。不会画画的音乐家不是好诗人。

从很多种角度来讲,《0》都可以算作是一张绘画作品——用声音涂抹与编织的绘画作品。《太阳系》用电吉他画遥远的星球,《纤维》用回音画回忆,《晨光》用和声画爱恋,《rivers》用堆叠的鼓点画依恋,《幻觉动物》画荒凉的异世图,《魅惑》里面包裹着碳火。每首歌都布置好了一幅星河似的布景,等叙述者出场。

编曲是如此具有直觉感性的描绘,复现氛围场景,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和声不仅仅作为强调或者简单的装饰性作用,还与歌词互为补充,在一旁直陈出心里潜台词。唱词却是呢喃的,仿佛歌者也要融入空旷的布景之中了,留的空间是给听者遐想。

但情绪并非露骨,感动并非共鸣,哀却不伤。也许这就是渲染氛围的音乐之所在,如同电影配乐,置身感受同时抽离,给足人以画面感。然而不同于六年前锋芒四露的《盖亚》,《0》听起来像是蒙着轻纱向外看,看到的都是朦胧的光影,仿佛所有鼓点的锋利,都裹上软布来缓和了,偶尔用吉他点缀零星的亮光。呼吸虽是柔的,却是支撑起生命的基本活动,因此整张专辑曲子的粘合性比起《盖亚》,更加糅合,不可分割。力量有放必会有收,由外转向内心寻求答案。你可以说,这是一张势能无比强大的专辑。

如果只带个耳朵,有些音乐不会进脑,因为有些音乐并不是用来顺耳朵的,而是表达。好的音乐家有作家的性质,创造一个世界,里面藏了密码,有各种出口和可能,旋律编排,编曲设计,歌词,甚至是实体专辑包装上的文字,都是密语。或以专辑的形式,有明显想表达的主旨,像圈出一块国域,一首本身只能代表一种心情的单曲因为置身于更大的背景而有了新的层次,新的意义,并与其他种心情产生联系,正如自我的一个片面与自我的其他侧面有了相互照应,也正如自我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这些特质,在《0》里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联系很重要,但《0》并不是一张求索意义的专辑,如果有,也在反复的自我博弈中抵消掉了。这张专辑的结构很有意思,完全应了主题,一呼,一吸。探究一下每首歌的含义,你会发现:《太阳系》唱“吸引别太靠近”,《纤维》“太用力结果拧捻成断裂点不再相连”,是相斥,是释放,即呼;《晨光》“我们又爱上”,《rivers》“stay”,相吸;《沙文》批判,《归零》reset是呼;《幻觉动物》“一腔哽咽只为你劳碌”,《魅惑》“魔鬼被天使勾引”是追逐,即吸。整张专辑的节奏就在这样规整的起起伏伏中首尾相连。答案暂存在最后一首歌里,不求意义,万物归零,然而归零又意味着开始。所以答案并非某个点,而是过程。

在概念性的完整上,我可能没有见过比这张专辑更好的。呼吸除了本身的含义,还象征着自我不断碎裂不断重组的过程,也是专辑反复提及的。我们是从黑暗处来,带着前世碎裂的记忆,以及初生而原始的那种懵懂,自问“Wanna build back the pieces. Who am I supposed to be?”(《breathe in…breathe out》)。自我的碎裂可能是因为与他人相处的问题,也可能是因为外部环境的关系。《纤维》里说,曾经两人因为彼此太过靠近,终毁坏掉自我,毁坏沟通的桥梁,就像被撕裂后的纸屑,成为飘散在空气中的一丝丝纤维,因为“不懂分开一点”。音乐永远不会有答案。那不妨听听《太阳系》所给出的箴言:“宇宙水手丢的浮瓶,消歇那可能的,不可能着迷。”每个人都是一颗行星,拥有自己的轨道,相遇然后离去,当然,既然离去一定还会再相遇。“Learning and letting go. All I need is endurance.”(《breathe in…breathe out》)。

接下来的《晨光》与《Rivers》是整张专辑中心绪最为明亮,最为入世的两首了。“树 站起来 影子挪得比过去悠长……爱 为所有的爱 为眼前有一扇窗……我们又爱上,天地有晨光。”(《晨光》)。“And the rivers of our love will stay.”(《Rivers》)。是相爱与结合。《晨光》与《纤维》一脉相承,一直到《Rivers》时尚感的跳动,是从上一次离别中恢复过来,生命又开始跃动起来,像是在房间里,在白色窗帘的窗边。

由《沙文》开始,便是新毁坏的开始,亦即前世记忆所在。直到《归零》,情感达到最 *** ,场景还是在人间,充满了现世感。《幻觉动物》里,人被流放至异世荒陆,熔铸成相望不相及的石像。人与人即使相互吸引,不过是“幻觉浮出”(《幻觉动物》),“拿自私当财富”,爱的是真实的人还是爱自己塑造出来的幻觉呢。创作人跟听众之间有一扇无形的门。人也许是在更深的夜晚,将血泪写成歌,情感在心中爆炸。声音如果只是声音,没有为人感同身受,其实我们只是远远地望见了静止的蘑菇云,甚至感叹它的美丽。

欲承其轻,必承其重。失望,痛苦,沮丧,这些断续,粘滞,沉重的心理命题,在这张专辑里,几乎每一种诉说的心情都被歌者描述成纷扬的羽毛状,值得注意的是《沙文》,作为负面情绪公开释放的开始,也作为整张专辑下半场表演的开始,可以被当作是在修炼自己的道路上一种宣誓的态度——对待来自外部世界强加于身的恶,绝对不会无止尽的容忍,自省转为控诉。《归零》可以说是情绪至顶点的一次爆发,但爆发也是消散,决绝里面有自信,自卑,乐观,又悲观,做了人生最重要的决定,未来仍是在看不见的不知名处,来到异域异世的荒凉,意义被自己消解,又面临空虚的难题。“我们都在被拐卖的归途,争先恐后匍匐,惹了一身惊艳的世故。”(《幻觉动物》)。又或者,妖魔是我,天国也是我,所有的可能早已存在于自我中,生命只是展露此消彼长的过程。追求虚幻可能带来不自知的自我囚禁。

场景的转换也随专辑中跃动的节奏,张弛的呼吸一道,充满了电影的镜头感与时间维度。这也是前面所说的画面感强原因之所在。我们的思虑,随着音乐的起伏来往于行星运行的轨道,房间,窗前,异世大陆,天国地狱,女歌手的呢喃像极了我们自己的呼吸,这种高难度的造景造梦能力,如果音乐家不具备出色的通感力,是根本做不出来的。

《0》发行的时间,选了个形态上特别的日子,12.21。发行日期如此对称,遑论整张专辑内部歌曲的对称性呢,不得不引人遐思。假使10首歌曲的排列,正如专辑名“0”一样,上下亦有相应,那就又是一番思虑了。

高水准制作与内容深度,配合贴合人心的曲调,适用于日常的氛围编曲,听觉,视觉,触觉,无论考量哪个方面,《0》都能拔得头筹,它的格局已经远远超出一张简单的音乐专辑的范畴。能免费听到这样一张百用的专辑真是一件幸事。这样的音乐应该被更多人所熟知。

更多林忆莲首张专辑(林忆莲最经典的专辑有哪些歌)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