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三毛与王洛宾在哪本书(三毛与王洛宾的关系),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三毛与王洛宾在哪本书(三毛与王洛宾的关系)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三毛与王洛宾在哪本书(三毛与王洛宾的关系)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一个历经坎坷、磨难的老人,在暮阳之时遇见一份不敢爱的爱情,心中的无奈无法言表。直至得知三毛自缢的消息后,悲伤不能自抑,此后那段时间,他开始整瓶整瓶地喝酒,麻醉自己。在他家门厅的前台上,摆放着一张三毛的大幅照片,还有三毛临走前剪下,留存在乐谱本内,用白绢包起来的一缕秀发。王洛宾始终觉得自己愧对三毛,更有负于三毛。

恍惚迷离之中,王洛宾写下了晚年最后一首情歌:《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且莫对我责怪,为把遗憾赎回来,我也去等待.......等待等待,越等待,我心中越爱!!

王洛宾,天山脚下唱着情歌看夕阳的一代歌王;三毛,走过撒哈拉沙漠的文艺女神。夜莺遇见了白胡杨,相遇却无法在一起。分离不是他们的错,是世事的无奈。两个相知的人,却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她以爱情来安身立命,他却靠歌声走过一生。也许,相见不如怀念。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我愿抛弃了财产,跟她去放羊。”理想总是过于完美,现实的枷锁套住了你的脖子,遏制了你的呼吸。最后,他还是无法走出自己的围城,去为爱而重新营造一个未知的城堡。庆幸的是遇见一份真挚的爱情,悲伤的是在那样一个年底,你连生命都是属于国家的,所有只有无奈着说无奈。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为了梦中的橄榄树”似乎三毛和王洛宾的相遇绝非偶然,两人之间的差距却也不能成为无法相爱的桎梏,也许三毛自己也说不清对这个大自己30岁且饱经沧桑的老人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崇拜、喜爱、同情,可能多多少少都会有。而最初在王洛宾眼里,三毛不过像是自己的晚辈,关爱和怜惜也只是到此为止,到后来,等他真正感受到三毛的迷人之处时,却也不敢再往前迈出哪怕一步了。

那段于荒乱年代的静好岁月

“是谁在敲门,声音那样轻,像是怕惊动主人。打开房门顿吃一惊,原来是一位女牛仔。模样真迷人——镶金边的腰带,大方格的长裙,头上裹着一块大花巾,只露着滴溜溜的一双大眼睛。”

“我把客人引进客厅,端水返回时,她正摘下礼帽,打开花巾,对着钢琴上的镜子一甩头,弯卷的髮发披满了肩头,简直是神话中的仙女动作。”

王洛宾评价三毛:“真是一个热情、开朗、洒脱、无羁的女人!”

此时的王洛宾,对三毛知之甚少,只听说她是台湾著名作家,但到底写了些什么书,他一本也没看过。出于礼貌,他还是热情地接待了三毛。这次的相见与交流,在惬意气氛中进行,他们“谈得很投机”。

三毛和王洛宾聊了各自的经历和创作。三毛为王洛宾演唱了自己作词的《橄榄树》,王洛宾则为三毛唱起了他狱中的作品《高高的白杨树》。当唱到“孤坟上铺满了丁香,我的胡须铺满了胸膛”时,三毛哭了。

后来的日子,三毛穿上她在尼泊尔旅行时专门定做的一套十分精美的藏族衣裙,学起《在那遥远的地方》女主角卓玛的打扮。她还和王洛宾各骑一辆脚踏车,奔走乌鲁木齐街头,进出百货公司、瓜果摊、菜市场,买菜做饭给王洛宾吃。

王洛宾曾写信告诉三毛:“萧伯纳那柄破旧的阳伞,早已失去了伞的作用,他出门带着它,只能当做拐杖用,我就像萧伯纳那柄破旧的阳伞。”后来三毛责怪道:“你好残忍,让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从中不难看出两人在对待感情上的不同之处,因年纪、因环境、也许更是对爱情的比重不同。也许分离才是最合适的结局。

也许,这是近代以来文艺界最动人而悲情的爱情故事,也正是因为让人惋惜的结局,才更令人感慨万千。

我们的多少感情都败在或者给不起,或者输不起。

但你的世界,我曾来过;

我的忧伤,你亦聆听过。

哪怕三月的春帷不揭,

纵使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更多三毛与王洛宾在哪本书(三毛与王洛宾的关系)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