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德约科维奇还能拿几个大满贯(德约科维奇几个大满贯了),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德约科维奇还能拿几个大满贯(德约科维奇几个大满贯了)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德约科维奇还能拿几个大满贯(德约科维奇几个大满贯了)

我是纳豆粉丝,基本不存在任何的费德勒或者德约情感上的偏好,因此感觉还是相对客观的

写于2021-4-5,未进行之后的数据收集。数据来源主要是Infosys和tennisabstract,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自行验证真实性。

2006年温网的费德勒(或者06年温网费德勒的正手加上06年上海大师赛的反手)vs 2016年多哈的德约科维奇,只打一场比赛,不算一整年的赛季长度,并且在现在的场地速度的4个满贯都打5盘,同时忽略掉样本过小,margin of error和significant level的影响,忽略掉球拍技术的变革并假定费德勒在2006年的战术技巧完全平移到现在,忽略掉场外观众对于任何一位球员的偏爱,判断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实在具有太大的偶然性,他们两个谁赢都不奇怪。

但是如果是以一整年的所有比赛的交手作为判断,那么德约科维奇应该更出色一点。原因无他,德约科维奇实在太过全能,而且上限更高。费德勒的比赛不能只看highlights,而忽视了在一两个好球之间往往穿插着4-5个非受迫性失误。

采取整个球员职业生涯数据进行分析主要是为了方便,毕竟很多人对于费德勒或者德约的生涯巅峰究竟处在哪一年尚且存在一定争议,而且单独讲德约11,15年数据筛选出来略显麻烦。虽然答主讨论的是巅峰,但是鉴于费德勒和德约科维奇的生涯错开,因此费德勒和德约科维奇的直接头对头的比赛数据可信度不高,不符合“巅峰”的标准;同时,仅仅讨论费德勒04-07面对休伊特,萨芬之流打出的数据和统治力极其容易造成数据失真,导致过于夸大费德勒技战力;而在德约科维奇同辈球员中,纳达尔,瓦林卡和穆雷的竞争力就超过了04-07所有球员至少一个档次,因此从纯粹理性的判断来说,德约的比赛数据肯定会更显焦灼,略微低于预期。

而且,主观感性上面对于费德勒或者德约科维奇的评价都不可避免要收到个人偏好的影响,唯有数据和立足于数据之上的判断才可能尽可能减少这种错误。

生涯数据:

职业生涯胜率,德约百分之83.1(第二),略高于费德勒的百分之82(第四),第一和第三分别是纳达尔和Bjorn Borg

头对头: 德约27比上费德勒的23 德约以百分之54的胜率占据一定优势。

技术层面:

截止到 2020-10-10,德约科维奇的正手平均速度是79mph(126km/h),而费德勒是77mph(123km/h),当然费德勒的正手转速更快,倾略性会略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

1.费德勒的正手放小球战术的赢球率达到了百分之67(德约百分之63)。

2.在用正手inside-in终结比赛时,费德勒打出来百分之57的赢球率(略低于德约的百分之64),正手直线进攻的赢球率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61(德约科维奇百分之58)

3. 费德勒正手重复落点的赢球率达到了百分之66(德约仅仅只有百分之52)

4. 费德勒2拍连续的反斜线赢球率达到了百分之66,高于德约科维奇的百分之55

在网前,德约科维奇的网前百分之74的赢球率(费德勒百分之73),百分之76的1-2punch赢球率(和费德勒相同)和百分之84的winner-forcing errors/unforced errors(费德勒百分之80)没有跟费德勒拉开太多的差距。但是鉴于费德勒的上网进攻次数更多,更积极地想在网前调动对手,所以可以认定费德勒的网前比德约更好。

在主动进攻层面,费德勒的正手和网前明显比德约科维奇更具有倾略性,节奏和进攻多样性更为出色,职业生涯的进攻手段,角度和直接下分能力更加突出;正手巅峰时候单次接近4500转的程度也显示出了费德勒在核心力量方面显然比德约占据更大的优势。

而德约科维奇的反手速度在67.3mph附近,比费德勒的66.1mph的反手(几乎与ATP前100的选手的反手速度持平)显然更具有说服力。更重要的是,德约科维奇的反手转速达到了1148rpm,几乎是费德勒548rpm的两倍,以至于在反手进攻和主动相持方面,德约科维奇几乎比费德勒强出了一个维度。当然费德勒的反手削球更加出色,主动削球占比更大使得费德勒在反手转速这一块出现了数据失真。但是过度的削球已经被证明了无法帮助费德勒赢下更多的比赛,在面对顶尖高手的时候,费德勒的削球几乎成了对手调整节奏,全力进攻的绝好点。(参考2019年的温网):

1. 在使用反手削球之后,费德勒在这一球的赢球率骤降到了百分之49(跟德约持平,但是德约的反手削球频率几乎只有费德勒的1/3)

2. 费德勒反手制胜分的数量比比其职业生涯所有对手平均低了百分之15,而在非受迫性失误比例相同的情况下,德约打出的反手制胜分要比其对手多出百分之50

3. 费德勒反手直线进攻仅仅维持在百分之45的赢球率附近,而德约科维奇在这项数据则为百分之54。

4. 绝大多数的的时候,费德勒靠近底线的Retrieving/tempo backhand更多只能将球打向对角或者中场。反手所能撕开的角度的概率普遍不大

也就是说,费德勒的反手可能比一些资深奶粉想象地更加的脆弱,在进攻方面缺乏足够稳定的进攻手段,无法打出他正手级别的角度以及变线。一旦面对德约这种反手历史级别的高手,费德勒将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大量的反手相持。

—— 至于某些高赞回答认为费德勒反手能够跟德约科维奇相提并论,这个属于明显夸张的。根据数据统计,德约科维奇平均反手每一拍球能够比对手多拿下百分之45的分数,但是他反手平均每一拍所丢失的分数却比他的对手少了百分之1。这项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和真实的反手的技战力体现是费德勒的反手远远不具备的。当然,费德勒的反手观赏性更高也是毋庸置疑的。

也就是说,费德勒的反手并不像某些球迷认为的只能被纳达尔针对,而是无论是战术大师,还是毛头小伙,他们几乎所有的战术展开和战术构成都是围绕费德勒的反手弱点,且基本上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效果。

至于有些回答认为费德勒的反手是在为下一拍或者接下来奠定优势,因此单论制胜分的比例不能说明费德勒的反手真正实力。且不说这种理论在逻辑层面上如何的荒谬,费德勒反手之后下一拍直接下分的统计,以及反手制胜分与失误比的净值在面对四巨头时候常年为负数

P.S. 在ATP中,反手的直线进攻比例占总体的百分之17.4,而对角线占百分之52.9;正手直线进攻占百分之35.1,对角线进攻占百分之51.8。这也是为什么德约的反手直线进攻能力那么难得,而他反手直线的下分能力是将他跟费德勒反手区分开来的最为重要的标志。(至于单反面对上旋的先天劣势,这个大概率只有在费德勒面对纳达尔的时候才会凸显出来)

在发球局方面:费德勒历史百分之88.81的保发率排在历史第四,德约科维奇百分之85.81的保发率排在历史第九。费德勒的破发点拯救率在百分之67.28(第四),略高于德约的65.44(第11)infosys给出的费德勒的发球总体评分是290.9(第八),高于德约科维奇的283.0(第21)。除此之外,费德勒仅仅百分之5的双误率使得他的发球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他打出ace球的概率也比德约科维奇要更高。

但是,德约科维奇百分之44.4的破发点的转换率位于历史第二,仅次于纳达尔,而费德勒的破发点转化率仅有百分之41.15,位于历史第十七。德约科维奇生涯百分之32.01的破发率(第三)也远高于费德勒的百分之26.66(第9)

结论:费德勒在发球方面相较于德约科维奇占有明显的优势,因为在一发进球率相差无几的情况下,费德勒有着更为出色的1,2发(1发赢球率比德约高了4个百分点左右,2发高了1.3个百分点),每场平均大概率多1.5个ace球,而且在双误数量上面比德约平均每场少1.3个;巅峰费德勒的发球速度上限也要高于德约科维奇,大致是143mph比上136mph的水平;但是两者在整体赢球率之间的差距仅有三个百分点。相反,在接发球以及破发率方面,德约科维奇对于费德勒具有明显的领先。德约接一发的赢球率为百分之33.62(第二),略微高于费德勒的百分之32.54(第五),但是德约的接二发时候的赢球率达到了可怕的百分之55.14(第三),远高于费德勒的百分之50.94(第17)。

比较有趣的是,当费德勒处在一区发球的时候,他针对德约正手的一发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而在二区的时候,费德勒会将更多的球发向德约科维奇的反手(wide section);而德约无论是在一区还是二区,他大概率都会将球发向费德勒的反手,尤其是针对费德勒的一区内角发球(百分之75的赢球率)。由此可见,单反的弱点不单单体现在底线的对攻,同时还体现在接发球方面:费德勒需要更多发球的变化才能对德约的接发产生实质性的威胁,而德约只需要将球发到费德勒的反手就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发球加接发:德约之于费德勒就数据而言基本持平(这里没有将费德勒衰退的2013年之后对德约的h2h纳入考量)。但是如果一旦打到抢七,费德勒生涯百分之65.4(第一)的抢七胜率相对于德约百分之64.9(第三)略微具有一定优势。也就是说,如果双方在对方的发球局中没有太大的作为,那么进入抢七,巅峰费德勒和巅峰德约几乎是处于一个互爆的状态

数据结论:

基于对于费德勒和德约整个职业生涯的分析(费德勒的技术统计到2019年为止),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德约在跟费德勒的直接对位上可以占据一定的优势。两人在其它能力相差无几的时候,费德勒的反手几乎成为了他的阿喀琉斯之踵。当然费德勒的粉丝可以声称费德勒巅峰时期5300rpm的反手削球,和6成以上的反手放小球得分率赋予他进攻更多的“多样性”,但是从数据来看,费德勒的反手削球,除了在温网和室内硬地上面,就是他被动防御的一个场合手段。

费德勒统计:

根据tennisabstract的统计,费德勒用反手击球和用正手击球的频率几乎相同,因为没有人会傻到跟费德勒比拼正手对攻;但是在非受迫性失误的数量跟正手几乎相同的情况下,费德勒反手打出的制胜分可以说是远低于预期(低于ATP平均的反手制胜分比例),同时反手失误率还要高于ATP平均水准。当费德勒跟德约科维奇正面相遇的时候,他没有太多的机会发挥他正手的优势,因为他不可能每一球都强行侧身让位给正手,从而将自己空旷的正手位暴露在德约的进攻之下。

对于关键分上面的掌握和心态上面,德约会是更强的那个。如果是在大满贯赛场上,谁先拿下第一局往往决定了比赛的走势。(德约科维奇 百分之95.8 vs 费德勒 百分之 92.3) 但是,一旦比赛打到了第5盘,德约可以说是占尽了优势,生涯百分之76.7的5盘胜率排名第9,而费德勒百分之58.2的胜率竟然排到了106位,跟德约几乎不处于同一个档次。在关键set胜率上面,德约百分之73.5的胜率历史第一,而费德勒65.1的胜率排名历史第24,可以说做实了他漏点大王的名号。也就是说,一旦费德勒无法在3盘之内解决战斗,那他将面对一个愈发坚韧的德约科维奇;在体能劣势逐渐凸显的3-4盘,费德勒战胜他的几率将会剧烈降低。

但是,费德勒又有多少可能在大满贯赛场上3盘带走德约科维奇呢。因为就算丢掉了首盘,德约仍然有可怕的百分之42.6的几率赢下比赛(比费德勒的百分之42.2的胜率略高)。如果这个讨论是处在真实的大满贯赛场上,那么德约历史第二的对战世界前十的胜率(百分之68.6)会让他更有可能走到最后决赛的舞台。

如果职业生涯的大数据或多或少能够反映一个球员的整体层次和间接体现他技战力的最高水平,那么德约的巅峰勉强压盖住费德勒的巅峰几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温网除外)

德约统计:

技术结论:

发球+接发:德约=费德勒。费德勒的发球更加出色,德约科维奇在接发上面技术更好

正手:费德勒优势,武器库更加丰富,但是非受迫性失误比例相对较高;与此同时,虽然进攻能力相对缺乏,德约平均每拍正手球比对手多拿百分之19的分数的表现也足以让他面对费德勒正手的强攻硬凿的时候打出相当不错的防守相持

反手:德约无论是在防守还是进攻都远强于费德勒,但是在中前场放短球和随机任意球的处理上,费德勒凭借极为惊人手腕和小臂的力量往往也能打出不错的角度

进攻性vs相持能力:费德勒在1-3拍的回合中胜率更高,德约在5拍以上胜率具有一定优势;也就是说,在这个场地速度普遍不断减慢的时代,费德勒的快速终结能力收到了一定的制约

网前:费德勒主动进攻能力更强,德约网前相对求稳。鉴于费德勒百分之22的分都是在网前拿下的而两者在网前的得分率基本相同,而且费德勒的1-2punch的打法可以很好的整合他的正手,发球还有截击,可以得出费德勒在网前的实力远胜于德约科维奇。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在费德勒百分之22的网前得分中,超过六成都是跟发球直接作为一个组合拳,也就是俗称的发球上网。德约作为历史级别最强的接发者和穿越者之一,对于费德勒的发上不是特别的恐惧。

体力+心理层面+关键分的把握:德约远大于费德勒;当然费德勒每个set比德约少跑了大概300-700feet(大概90-200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缓解了费德勒和德约科维奇之间的体能差距。但是,德约科维奇22.38mph的最高冲刺速度远远比费德勒16.17mph的冲刺速度要快。这直接导致了德约科维奇的救球能力,穿越球能力和场地覆盖的面积会更加可怕。

在场地速度,弹跳等明显趋于同质化的今天,巅峰德约在一整个赛季下来的大满贯争夺中之于巅峰费德勒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巅峰费德勒面对巅峰德约科维奇就一定落入下风,只是说明费德勒必须尽量避免被德约拖入消耗战和阵地战,尽量通过正手和网前的优势将回合数量控制在1-3拍以内,去弥补单反所一直存在的力量,稳定性的缺陷。费德勒的打法容错率相对较低,且比较忌讳反手相持;在和德约的直接对位中,费德勒显然是那个对于战术和球路配置要求更高的那个。在一年下来的所有比赛组成的样本中,费德勒这种失误比例更高的攻势网球和关键分上的把握不足有较大的可能性被德约所牢牢针对。

(德约的每项技术得分在四巨头之间的比较,是唯一一个在所有单项技术中都领先于其他人的巨头)

当然有的费德勒粉丝可能会质疑,说费德勒巅峰时期的单反稳定性和进攻性同样相当不错。这种结论忽略掉了两点:1. 没有数据支撑,仅仅凭借赛场观感,对比赛的直观印象,和对费德勒巅峰时期的模糊记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备说服性。这种倚老卖老,流于表面,用一些模凌两可的技术细节作为论据的论证方式在大龄球迷中体现的非常明显(比如说,用“费德勒在发球的时候手腕有一个加压的动作”来论证费德勒的发球更好,但实际上麦肯罗兄弟对于费德勒发球技术的解析中提到了“费德勒在击球那一刹那手腕与底线完全平行”,这个所谓的手腕几度的微小偏移实在不知从何得来的,所选取的样本数量有多少。)。毕竟,记忆和情感是紧密联系起来的;当你崇拜费德勒的时候,你更加倾向于记忆他极为华丽的赛场表现,而非他的相对较多的非受迫性失误 2. 费德勒年代的选手在反手领域没有太大的作为(除去萨芬,柳比西奇,加斯奎特和纳班)。在其他技术领域与费德勒的巨大差距使得费德勒的反手弱点一直得以缓和,没有暴露的那么明显。3. 强行论证数据,记录不重要的球迷,其行为的荒诞程度类似于“高考的分数不重要,在考试的时候写一手好字更重要” 的观点

———分割线 ———

希望费德勒的粉丝能够稍稍冷静一点将答案看完;纯粹的谩骂和叫嚣并不能让一个人的观点具有说服性,这个哪怕受过最基础教育的人都能够明白这种行为只是在给你的偶像招黑。如果纯粹拿主观印象和对一个球员的偏好得出他更强的结论,用一个人看球时候的主观情绪波动作为论点,那么对于一个球员的技术统计就没有了任何的意义。当然有人可以说数据不能够说明所有的问题,有些深层次的球员表现不能够被数据直接体现出来,但是就像在Moneyball中billy Beane通过数据分析将奥克兰国家运动队变成了获胜率最高的球队之一,数据分析在通常情况下可以说是跟现实紧密相联。抓住回答中一两句进行攻击,大做文章而忽略了主要的论证思考和论点,更是一种极其舍本逐末的行径。

—— 分割线 ——

写于 2021/4/8

补充一个10年之后反手down the line数据,在这个数据中,费德勒的反手直线进攻的赢球率有了显著增长,略微落后于德约科维奇

BHP数据:

补充一个费德勒反手的BHP的数据,具体来说就是反手制胜分(+1),反手为下一拍得分奠定基础(+0.5),反手造成反手之后的下一拍丢分(-0.5),反手被对手打出制胜分(-1)

在费德勒巅峰的2011赛季之前,反手的BHP为+0.1(生涯平均+0.2),只能说堪堪没有给他的比赛拖后腿。17年费德勒反手表现再创新高达到了+3.5,但是其中的outlier实在太多,比如17年澳网费德勒跟锦织圭的比赛中打出了惊人的BHP +16 的恐怖表现,但是在17年澳网决赛的时候,费德勒的反手BHP又回归了+0.1。而ATP选手在2005年之后的平均的BHP为+0.8,也就是说费德勒仅仅在2015,2017,2018反手表现和整体的进攻效率达到了ATP的平均值

而德约在这项反手数据上面是+3.4,几乎是费德勒的17倍

需要注意的是,在19年之前,费德勒只有27场比赛的BHP达到了-10,而其中9场比赛都是在跟德约科维奇的比赛中打出来的,进一步说明了不光是纳达尔,德约对于费德勒的反手压制也是显而易见的。

FHP数据:

费德勒生涯的FHP(正手,计算方法与BHP相同)平均为+9,但是当他和德约科维奇相遇的时候,他的FHP则降到了+4,验证了之前的结论:德约的正手虽然缺乏一定的进攻性,但是对于费德勒的正手进攻能起到不错的限制作用

更多德约科维奇还能拿几个大满贯(德约科维奇几个大满贯了)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