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
- 思归,王勃阅读鉴赏诗歌的首句写了哪些内容?
- 檄英王鸡文原文赏析?
- 王勃的思想内涵?
- 王勃送给朋友10对友情的著名诗句是?
- 王勃<<涧底寒松赋.并序>>的翻译?
- 跪求...唐王勃《蜀中九日登高》的赏析?
思归,王勃阅读鉴赏诗歌的首句写了哪些内容?
王勃《思归》:“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复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首句“长江悲已滞”,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 起句不同凡响,很有气势。“长江悲已滞”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诗人登上蜀地的高山之巅,远远看去山下的长江仿佛已经停滞。这景象撩拨起离人倦游的思绪,原已积蓄在心中的悲哀又重新涌起。这“悲”本是诗人之悲,而诗人在这里却说“长江悲”,自然是融情于景,景亦生情了。在诗人的想象中,奔腾澎湃的长江水为他之悲痛而停流,以静写动,反衬内心始终难解难平的悲伤,这悲伤之深以致江河亦为之而恸。
檄英王鸡文原文赏析?
王勃的骈文作品名胜一时,除了家喻户晓的《滕王阁序》之外,《檄英王鸡》的价值也不可估量,是骈文的经典之作,文章用句对仗工整,而且遣词美丽,引用众多的典故。充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才和渊博的历史文化知识。
唐朝一开国,诸王之间争夺皇位、互相攻讦的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王勃《檄英王鸡》无意中触动了高宗这根最敏感的神经,所以被认为挑拨诸王间的关系。可见王勃所以丢官并非偶然,除了才高被嫉之外,主要是上层统治者争权夺利的紧张关系造成的。
王勃的思想内涵?
一、《滕王阁诗》表达作者对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的赞颂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二、扩展知识:
1、原诗欣赏: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作品简介:《滕王阁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诗作,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指此诗。此诗第一句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第二句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全诗融情于景,寄慨遥深,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3、作者简介:王勃(649~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和卢照邻等皆企图改变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诗风(见杨炯《王子安集序》)。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也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但有些诗篇流于华艳。其散文《滕王阁序》颇有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王勃送给朋友10对友情的著名诗句是?
一、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天空中自由飘荡的云彩倒映在水潭中,天天随意聚散;四季景物变化、天上斗转星移,不知不觉已过了好多年。诗句描述天地自然和人间事物不断地迅速地变化,感叹时光和年华之流逝。
二、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迥:远。盈虚有数:月圆月缺有定数。苍天高旷,大地阔远,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过去,悲哀袭来,我认识到兴衰成败、悲欢离合是有定数的。这句话是作者对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生的穷通离合命运的一种感慨。
三、赏由物召,兴以情迁。
出自唐·王勃《采莲赋》。兴,兴趣、兴致。以,因为。迁,迁移、改变。喜悦赞赏之情起于景物的感召,情趣兴致因为感情而发生变化。此言大自然的景物会让人心生感动欣悦之情,但是人的情感却也能左右对大自然景物的欣赏情趣。
四、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爽籁,指箫管之类的乐器。纤歌,指美妙的歌声。遏,遏制、停止。乐器奏响生清风,歌声响起白云停。此以夸张修辞手法写音乐与歌声的美妙情状。
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四海之内存在我的知己好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像是隔壁邻居一样。形容朋友间只要思想感情相通,距离再远也能感受到亲近。诗句表现了作者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意境阔达,格调高昂。
六、言泉共秋水同流,词峰与夏云争长。
出自唐·王勃《饯宇文明府序》。妙语如泉水喷涌而出,与秋水同流;美词如青峰,与夏日之云争长。此乃以比喻与夸张修辞手法极力夸赞朋友言谈与文章的高妙,虽是拍马之言,却也写得高妙生动。此句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诗人《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七、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东隅: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比喻年轻的时光。桑榆:太阳将落时余晖所照的地方,比喻人的老年。早晨已经逝去了,但黄昏应还不算晚。比喻人老也同样可以有所作为,同样应珍惜时光。
八、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贪泉,广州贪泉,传说人饮了那里的泉水,即使再清廉也会变得贪心。涸辙,干涸的车辙,比喻困境。饮了贪泉的水反而觉得更加爽快,即使身处干涸的车辙里也还很愉快。
九、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出自唐·王勃《上刘右相书》。返:通“反”,违反。法律、规章一经订立、颁布,有违犯者必须依法实施惩治;命令一旦发出,只能坚持执行而不能允许违反。这句话指出了法律、规章、纪律的严肃性;而只有通过坚决的执行,才能彰显和发挥法律、规章、纪律的威力。
十、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北海:古代不同时期说的北海指不同的海域,泛指北方的广阔水域。赊:远。扶摇,指自下而上的旋风。东隅:指日出之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之处,表示晚年。北海虽然遥远,乘着大风仍可以到达;青春年华虽已逝去,现在奋发也不迟,晚年会有所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