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Aloha!大家好,我是休。
从制作第一张谱到现在也快5年的时间了,尤克里里弹唱曲谱最终要表现成什么样,可以说这个问题到现在依然没有找到答案,但我感觉目前的曲谱版面应该算是相对接近的状态了。。吧,接下来我会逐步说明是怎么样一步步发展到这个程度的。
希望能给到想要自己写谱的朋友一个参考,那么我们开始吧!先上一个最新制作的曲谱
「 水星记 」最新弹唱曲谱最终版第一页回到2016年,刚学琴的那会,网络上能够看到的弹唱谱大概都是长这样的。。这首歌也是我初学的时候跟着视频练会的前几首中的一首。当时还蛮有成就感的,所以这张曲谱一直被保存着。。
「 夜空中最亮的星 」事实上这个版面维系了很长时间,到现在网络上能够搜到的大部分曲谱也都长这样。先来说说它的优点:
制作周期短,文档类的编辑软件就可以做到,不涉及复杂的曲谱制作流程;谱面看起来相当简洁,页数少;读谱的难度小,对于新手入门同学更友好。如果只是随便弹个伴奏,不要求更精细化的处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个版面内容就足够了。但如果你有更多的细节要求,它提供的内容显然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先来说第一个问题, *** 没有时值信息。我们都知道 *** 本身是有节奏的,它的时值可能占满一个小节,也可能更长或更短,在个别歌曲中甚至会出现一个小节四个 *** 的情况。当然歌曲和声节奏没有变化这就不会影响到什么,如果和声节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而没有提供 *** 时值的话,可能会出现无法匹配节奏型或者无法演奏的情况。
和声节奏变化,单一小节出现更多 ***基于这点当初大家给出的解决办法是用增时线给 *** 标注节奏,后来我也是这样做的,甚至可以将它进一步发挥。
给 *** 加注节奏信息更复杂的节奏信息,波浪线是我为了方便进行的简化处理i但这样做会让谱面显得过于复杂,读谱时总得观感并不友好。同时也会衍生出一个新的问题,当 *** 变得复杂后, *** 谱例就会变成摆设了,因为很难有人去一一对应记住这些复杂的 *** ,比如说这样。
复杂的 *** 谱例,是不是相当内卷这也是我一直被群友调侃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30个 *** 的曲谱,我是不会看的”,“ *** 不到30个,还好意思更新?”等等。事实上歌曲并非有30个 *** 类型或者性质那么多,有的相同 *** 会有不同的按法,主要是为了伴奏变化考虑。但将它们完整的罗列出来显然已经失去了它的意义。假设你真的了解了这些 *** 按法,在不看视频演示的情况下,依然无法完成这首歌曲,因为 *** 按法没有被定位,不同的G *** 完全不知道放在哪里才对。
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又将曲谱变成了这样的形式。。
*** 谱例被放置在了 *** 的上方说实话,看 *** 是更容易了,但违背了这种曲谱简明扼要的初衷,曲谱页数爆炸性增长,同时每篇的内容信息量下降,演奏中需要频繁翻页,所以这种类型我只做了大概2-3首歌就被弃用了。
接下来代替它的是类似于指弹四线谱的表现形式。
将伴奏的部分用四线谱呈现出来,这样就不需要特意标注 *** 按法了这是我制作第一版的样子,整体看起来内容精细度够,但整体谱面观感比较差,歌词也没有标明位置。然后马上迭代,变成了这样。
整体谱面规整了很多虽然曲谱的页数依然无法得到有效的缩减,但整体的观感变得好看了,它算是解决了前面提出的两个痛点:1、 *** 时值的问题;2、 *** 过于复杂的标注情况。其实它也解决了另一个疑难杂症,歌曲节奏型安排。
在初学阶段,伴奏时都会依赖一个固定的节奏型,在制作曲谱并发表后,节奏型是被问及最多的一个问题。那你知道最早期的伴奏型是什么样的么?
有没有被吓到?哈哈哈哈,不过这不是我的谱这个是我的。。开个玩笑,这不是最早期的伴奏型,但它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最省事节奏型。下面是我能找到最早期的曲谱节奏型表现形式。
够简洁吧,时值全靠猜后来逐步演变成了这样。
算是把那一句话变个方式呈现了出来更复杂的扫弦节奏型我在18年后的弹唱曲谱中,几乎都没有加入节奏型的标注,主要是因为单一的节奏型无法完整的呈现出歌曲的状态,同时一些加花部分也没有办法写,索性就直接不标了。但后来我在「 往后余生 」这首歌中尝试了一下将加花融入到曲谱中的表现形式。
在需要加花的位置标注弹法变化总体来说。。。还算可以,这首歌也是我少有的几首有人愿意去弹的曲谱之一。但这种表现形式仅存在与这首歌中了,原因只有一个,排版不好看。
再后来就回到前面提到的四线谱加入的时间点了,这部分就完美的得到解决。
接下来还有另外的分支问题,那就是前奏、间奏、尾奏。即使是现在,我们能找到完整版标注的曲谱可能占比都不会超过10%,是一个相当稀有的状态。原因我认为可能有一下三点:
曲谱冗长,快节奏下大家可能只想弹奏歌曲其中的一部分,没必要去标注独奏段落制作复杂,需要一定的曲谱软件制作能力扒谱难度相对较大,很多间奏甚至是华彩段都与歌曲本身不同,还会有转调的段落。所以大家在开始普遍采用的都是标注几个 *** ,通过节奏型带入的方式完成歌曲中的独奏部分。
*** 一笔带过总体来说这样也是挺棒的,尤克里里作为伴奏类主打的乐器,如果前奏只弹旋律或和声安排不明显的时候,很容易在进入唱的部分找不到调,反而通过一系列的扫弦来固定调式来的更容易一些。但终归还是朴素了些,在经过一系列扒谱和制谱学习后,更常规的独奏段落被加入进来。
曲谱过早,图片画质惨不忍睹独奏段落有了 *** 标注歌曲开始变得完整,有了间奏与尾奏尾奏在歌曲有了前奏、间奏、尾奏,同时又将弹法细节详细标注后,我认为弹唱版的曲谱应该发展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状态了,好像能够想到的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直到一位老哥给我提出意见,如果能在歌曲中加入旋律部分就更好了。
其实在刚开始的时候我对这个看法是抵触的,因为我大部分时间是自学的,所以我的很多视角都是从自学这个角度去观察,就像很多人在看曲谱的时候并不会过多的关注旋律部分。因为他一旦想弹这首歌并且找到了你的曲谱,很大概率是他已经会唱旋律的部分了,或者不会唱也回去跟原曲学,不过过多的关注旋律谱,在曲谱中标注旋律会显得多此一举,徒增工作强度。另外,我也没有找到一款更合适的曲谱制作软件来支撑这个要求(这里要提一下,我在最开始是没有想到用GTP增加五线谱来标注旋律的,这部分是昨天VIP的群友Elmo分享的心得)。
所以这部分一直都处于被搁置的状态,直到我开始制作150分钟乐理课。因为课程中很多时候需要用到旋律的部分,就感觉是时候将旋律加入进来了。但是加简谱好呢?还是加五线谱好呢?
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简单,我用了5个月才总结出一套我自己的流程。在刚开始尝试制作第一版曲谱的时候使用的是类似于古早时期的制谱版面,简谱+ *** +节奏型的表现方式。
实质上就是将早期的内容版面在旋律上得到了延伸,本质上还是一样的内容方面没有什么值得挑剔的地方,但看谱的成本变高了,同时谱面变得特别拥挤,但即使这样,我依然用这个版面制作了两首歌。
里面增加了关键位置的加花标注这种曲谱的制作成本已经不能用小时来衡量了,直接变成了以天为单位的跨度。多个软件的协同才能得到这一张曲谱,对于我来说,它的优点是:
使用简谱移调会更简单;在熟悉旋律的情况下,可以将其忽略,只查看 *** 及加花部分,更简明;每页容纳的信息量够多,曲谱的总页数很少,通常只有2-3页;对于我来说它的缺点只有一个,不够美观。能够制作简谱+四线谱的软件太少了,前面这两个曲谱制作过程都属于缝合怪,是多个软件整合的结果,不能直观的呈现旋律与伴奏对位的谱面。后来了解到国内有一款软件:易谱,可以做到这方面的内容,很多线下的机构或线上的公号也都用这个软件来给学生制谱,之后我也顺带着制作了一些。
曲谱中的细节也是拉满的,它是早期曲谱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伴奏部分看上面的 *** 与节奏时值通过固定的节奏型来表达,演唱或指弹部分看下面的简谱与四线谱。这个曲谱可独奏可合奏,这种类型的曲谱最近制作了很多,但没有发表,这里留个悬念,在年底的时候可能会出一版与别人合作的面向小孩子的教学类手册,期间会将这些曲谱安 *** 去。如果顺利的话,年底应该能够制作好,但各方面的细节工作还要时间。
我对这个曲谱依然有一点不满意的地方是四线谱的美观程度不够,在多音甚至复杂节奏的表现上不够好,就比如说上图中第二小节的8和10间距就明显宽与其他,这是因为歌词的排版原因,但在这个软件里解决起来就会比登天还难,过于复杂。所以强迫症的我又进行了重新探索的模式。
接下来要感谢一位专业制谱的老哥,说起来也是巧合,偶然间他加了我的VIP群,在聊天的过程中注意到他是一位专业的制谱者,但主要倾向是吉他方面,他的曲谱谱面特别整洁好看,且内容足够丰富。
其实从简谱旋律加入之后的曲谱都或多或少受到他启发,比如增加指法变化图、独奏段落的谱面细节、符杠的呈现、字体的变化等等细节,这里要对他表示感谢!
改版后的间奏最终我确定了一个我认为不错的版面类型,就是开头的那个曲谱格式。
「 水星记 」第五页曲谱曲谱中五线谱部分用来呈现旋律,四线谱用来还原伴奏,能够看到曲谱中依然没有一个固定的节奏型,不同小节间的伴奏副旋律变化也能够呈现出来。歌词与伴奏在节奏时值上得到了对位,比如说在上图中43小节,伴奏的前两个音所处的位置在第一个旋律音之前。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你对节奏有非常精细的要求,可以在练习的时候更容易对节拍,不会出现节奏飘忽不定的情况,任何人看谱演奏结果都会高度统一。这对于具有复杂旋律或伴奏的歌曲来说,是一个福音。
同时在一些关键位置,也进行了文字性的标注,用来提醒你这里是个重点。
整体谱面变得更加工整,各种音符、文字的字体均进行了重新调整,四线谱的间距与字体也进行了放大处理,更适合打印观看,同时还支持超清打印,我感觉它应该能算得上是出版级的曲谱了。
后续可能还会对其中的一些细微格式进行变化,但大体上我认为目前这可以算得上是一篇接近完美曲谱的版面了。这种曲谱的制作成本又上了一个台阶,高的离谱,动则就是1-2周,甚至更长的时间,现在制谱的时间比弹琴的时间都多,为的就是能够给大家提供更优质的内容。(其实就是个人演奏水平不够,所以内卷到制作曲谱去了。。。)
以上就是我对尤克里里制谱方面的一些心得看法,从最初的形式一直到最后的版面,一路走来用来将近五年的时间,也感谢这五年来对我支持的小伙伴,这些曲谱虽然不能够带来多大的价值,但能让你在看到曲谱的那一刻拥有一个好心情,也是值得的。
如果你对曲谱有什么看法或者你更喜欢哪种类型的曲谱形式,欢迎在下方留言。也欢迎大家积极的转发到各种群当中,更多的人看到会对我的曲谱版面设计有帮助,在这里先表示一下感谢。也希望我的这篇专栏能够对想要制作曲谱的小伙伴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