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春秋孔子在线阅读,孔子编撰的春秋,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春秋孔子在线阅读,孔子编撰的春秋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春秋孔子在线阅读,孔子编撰的春秋

麒麟歌舞流传于平台镇,相传郁南县的麒麟舞源于清代嘉庆年间,流传于平台镇与广西苍梧、广东封开相交地域,距今有约200年的历史。

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代就与龙、凤、龟并称“四灵”,而且列为“四灵”之首。

麒麟的样子有点怪,遍体鳞甲,尾巴长毛,故称“四不像”,在民间有驱邪避鬼之说,中国历代把它当做吉祥瑞气的象征。

这里有个故事,叫做《麒麟送子》。

故事的主人公,是中国文化史上大名鼎鼎的圣人孔子。

传说孔子诞生的前夜,他的母亲在睡梦中见到天昏地暗,雷电闪闪,一头有着龙头、鹿角、狮身、羊蹄、牛尾、全身鳞光闪闪的灵兽,在烛光烈焰烘托下,伸着长舌,从天而降。

然后,这头灵兽从口中吐出一册玉书,附在孔母的身上,孔母从梦中醒来,但见东方霞光万道,祥云满天。

就在此时,一代圣人孔子就这样降临人世。

麒麟口中吐出的玉书,就是孔子的传世经典《春秋》。

这当然是一个传说,但麒麟作为吉祥的象征,却为中国人普遍所接受。

麒麟的形象从最早的图腾、信仰,进入文学艺术创作有韩愈的《获麒麟》、黄庭坚的《麒麟赞》等。

接着,麒麟走向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如陶瓷、年画、剪纸、泥塑、刺绣,以及麒麟舞等等。

麒麟最初发源于中原地区,广东的麒麟舞,据文献记载,宋咸淳九年,由中原南迁的南雄府始兴县传至广州、湛江、东莞、顺德、中山等地。

广州番禺的黄阁镇是著名的麒麟之乡,当地人称之为舞麒麟。

但是,郁南县平台镇的麒麟歌舞不同番禺黄阁的舞麒麟,黄阁的有歌无舞,而平台的有舞有歌。

麒麟歌的旋律基本固定,曲调柔和抒情,与江西的采茶歌非常接近,而江西也有麒麟舞。三个地方的麒麟舞应该认为均源自中原,彼此之间又有相互影响。艺术是没有地界的。

郁南县平台镇的麒麟舞活动,主要在每年的。旧历正月初二到正月最后一天,村民自愿组成的麒麟舞队到各家各户拜年。

当天下午,派出一人手持灯笼到农家送交一张红纸的贴,贴上写着今晚何时到贵府庆贺,署名是某社某村拜。

晚上,麒麟队出动,前头一人举着灯笼,另一人举着一幅有吉祥图案和村名的刺绣,接着

是一对男女骑着麒麟或白马随后,边走边舞,不断唱着“我骑麒麟和白马,富贵荣华到你家”,还有其它吉祥如意的麒麟歌,并有音乐伴奏。

一年一度,有麒麟白马舞来庆贺,家家户户都视为驱邪纳福的大好兆头,所以都在家中诚心等候。

在门前拜过年之后,有的农户还热心邀请到家中的牛栏、猪圈走一遍,六畜平安,五谷丰登。

活动完毕,农户送一个红包作为酬谢。

这样挨家挨户歌舞庆贺,一个晚上到一条村或几条村,直到半夜甚至天明才返。

最先由广西艺人传入广东,流传于郁南县平台、古同、赐步、康顺等村。

建国以来,平台麒麟白马舞蹈先后十多次参加县、市民间艺术汇演或调演,均受当地群众好评。

麒麟白马舞步法基本沿用“十字”步。开场时先由掌头牌之人领头,次到掌宫灯、掌鼓灯、掌鱼灯、挽花篮,列成两队,以“双龙出水”之阵势分站两旁。

骑白马的“状元”(掌罗伞者随后)和骑麒麟的“状元妻”(掌御扇者随后)分别从东西方向以流水碎步走“∞”字形2次,会合走向中央,边行“十”字步,整个表演过程配以吹奏乐。

麒麟白马舞人物、服饰:1、掌头牌(男1人)穿旗牌服;2、掌宫灯(女2人)穿宫女服;3、掌鼓灯(女2人)穿宫女服;4、挽花篮(女2人)穿宫女服;5、舞鲤鱼 (男2人)穿手下服;6、坐麒麟(女1人)戴凤冠、穿女蟒袍;7、掌御扇(女1人)穿宫女服;8、骑白马(男1人)戴乌纱、穿元领;9、掌罗伞(男1人)穿手下服。

鼓乐手:大笛手2人,鼓手1人,打钹1人,打锣1人都穿黄绸“唐装衣裤”。

道具:1、宫灯2支;2、鼓灯2支;3、花篮2只;4、御扇1把;5、罗伞1顶;6、头牌1个;7、鲤鱼2尾;8、麒麟1匹;9、白马1匹。

歌词:麒麟白马到你家,五谷丰登有揸拿,左边绣只金狮子,右边绣只玉麒麟。麒麟白马舞彩霞,天增岁月人增寿,吉星到我家日子好,广进财源幸福来。

2006年11月,麒麟白马舞被列入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更多春秋孔子在线阅读,孔子编撰的春秋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