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音乐没有歌词的叫什么,没有歌词的好听音乐,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音乐没有歌词的叫什么,没有歌词的好听音乐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音乐没有歌词的叫什么,没有歌词的好听音乐

完全不会。

第一,音乐是一种抽象语言,它对表达具象的形象,形体的功能性是有限的。

以舒曼的op48《诗人之爱 Dichterliebe》为例,是以诗人大佬海涅的诗集《Buch der Lieder》中的一部分为词本来谱的套曲。

op48. no 4

Wenn ich in deine Augen seh’,

当我注视你的双眼

So schwindet all’ mein Leid und Weh’;

我所有的悲伤和痛苦都消缺

Doch wenn ich küsse deinen Mund,

当我亲吻你的双唇

So werd’ ich ganz und gar gesund.

我被治愈而重获完整

这种诗意,是无法只用音乐来进行具象的表达的。

音乐是抽象语言,它的表达是有限的。音乐无法像绘画和文字一样,具象地描述一朵开在艳阳下的白色花朵。它只能就人们的共识,和个人的记忆,产生个人化的思维想象。每个人听同样的音乐,得到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没有两个人脑中的画面是完全一样的。

所以没有歌词的音乐,只能表达抽象的事物,如感情,感觉,氛围等等。

第二,纯音乐是用乐器演奏的。但人声为什么就不能算作一种乐器呢?

如果人声算作乐器,那为什么不能用人声来演奏更为复杂的音符--语言呢?

人声拥有更复杂的音色,变化,和塑造声音的能力,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乐器。而语言又是人声能够产生的一种复杂的声音符号,是其他所有乐器都无法做到的。复杂之上更加复杂,即便不认为这是更加高级的音乐方式,又有什么理由说它比纯音乐低级呢?

第三,歌词本来就是音乐的一部分。就好像绘画,具象的形体是绘画的一部分。

所谓具象的形体,比如一个女人,一个天使,一朵花,一间屋子,都是具象的形体。这些内容对于绘画而言,正如歌词对于音乐一样,都是属于具象的部分。

如果要用纯音乐来类比绘画,那反而是没有具象形体的抽象画。

但奇怪的是,人们更容易接受和喜欢有具象形体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的画。而抽象派的画更少被人接受。但能说抽象主义比古典主义更高级么?

同时,如果从来没有出现过歌词。那么音乐将如同抽象画一样,将更难以被理解。我们对音乐的许多共识,是经由歌词做为媒介来翻译的。

在描述悲伤的歌词时,音乐也需是悲伤的;幸福的歌词,音乐也需要是幸福的。故而音乐和歌词之间产生了对应的联系,形成共识。我们无论是写作音乐,还是听音乐,都必须要采用这种共识。

比如,我们不能用葬礼进行曲,来搭配快乐一天的歌词。否则会无厘头。

这种共识在音乐和文字诞生后的数白数千到数万年间,不断的形成,传播。在语言形成的同时,为音乐进行了标注,翻译。反之亦然,音乐为语言进行了标注和翻译。

正因为有了这种对应关系,我们才能够理解很多纯音乐。否则,就像失去了对应关系的某些先锋音乐,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述,我们听得也是一头雾水。如果不经解释,画面或文字的对应,没法简单的进行理解。

当然,其实大多数先锋派的音乐,正是加倍的强化了音乐语言的色彩,使之更为夸张鲜明和感受强烈。当然,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更多音乐没有歌词的叫什么,没有歌词的好听音乐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