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比较有名的话剧团队(有哪些话剧),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比较有名的话剧团队(有哪些话剧)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最近在整理票夹,发现这些年陆陆续续竟也看了不少,正好一并梳理一下~

1、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坐标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是个不错的选择,除了会对欧美作品进行改编,还时常会推出一些原创作品,总体来说水平还是有保证的。

《大餐》:小剧场演出,是我极为喜爱的一部剧,讲述人人熟悉的家庭主题,全剧一共54顿饭,­26个角色,跨越80年,然而一共只有8位演员。舞台设计非常简单,更加体现出故事和表演的精妙。最打动我的是剧中那句“爱,就是一起吃好多好多顿饭”。

《无人生还》、《捕鼠器》:阿加莎系列,老少皆宜,入门首选。

《禁闭》、《第二性》:原创萨特&波伏娃系列,改编成话剧不太容易。个人更喜欢《禁闭》,非常贴合“后浪.小剧场”的立意,场景设计非常棒,演员和观众之间隔着一层不易察觉的薄纱,红色的舞台呈现出地狱中鬼魂之间的冲突和纠葛。

《他口袋里的石头》:北爱尔兰编剧玛丽·琼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2位演员挑战15个角色,演技满分。

《每一件美妙的小事》:单人独角戏,关于抑郁症,主题和剧本都很不错。但是我看的那一版是文章主演,他的演技放在话剧场上真的太过浮躁,还莫名cue马伊琍,实在是喜欢不起来。现在换了主演,应该还是值得一看的。

《恋人》:白光剧社出品,个人还挺喜欢的一部剧。改编自北爱尔兰著名剧作家布莱恩·弗里尔(BrianFriel)创作的著名话剧《恋人》,这部戏的结构是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成、下部分败,两对恋人诠释了两种不同的情感经历。是一部可以让人沉浸其中并有所动容的剧。

《嘿,我失眠了》:小剧场演出,时长50分钟,短小又精致的一部剧。四位演员,一位饰演大城市在独自生活的女生,三位饰演她脑子的里“三个小人儿”,在失眠的夜晚上演一出生动的内心戏。三个小人儿,一个理性克制,一个直接坦率,一个浪漫自我,不停地互相拉扯纠缠,故事简单又干净,仿佛每天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房间》和《给未出生孩子的一封信》

近期看的两部同为女性主题的剧,可以一起说说。

《房间》讲述了一对母女二十年间发生在四个不同时期不同场景下的故事,代入感极强,仿佛你我身边无数平凡人生的缩影,令人感同身受,沉浸其中。遗憾的是,在全局结尾,似乎母女二人仍未完成分离,依然保持着牺牲与妥协的关系,虽令人动容,也略感遗憾。

《给未出生孩子的一封信》是上世纪最著名的战地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给所有喜欢思考自己与另一个生命之间关系的人写的故事。相比之下抽象许多,基本由大段对白组成,是一部看完后需要抽离出来细细回想的剧。个人感觉三位主演中,黄芳羚最为老练,麦朵也很出彩,沈佳妮的角色略显单薄了些。剧场外的墙板上,选择最多的是“愿意再出生一次”,看来还是认可自己的人占了多数嘛~

2、 经典名著系列

《哈姆雷特》(立陶宛OKT剧院、英国TNT剧院、李六乙导演版本)、《亨利五世》(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李尔王》(日本铃木利贺剧团)、《等待戈多》(爱尔兰圣•拉扎剧团)、《吝啬鬼》(法国兰斯喜剧院)、《傲慢与偏见》(英国书屋剧院)。

莎翁作品占了大头。实话说可能是由于文化背景等原因,个人对于类似《亨利五世》这样的历史剧并不能很好地欣赏,一度昏昏欲睡。。。诸多版本的《哈姆雷特》中,比较喜欢的是立陶宛OKT剧院的版本,整部剧充满东欧式的怪诞与神经质,舞台效果令人惊艳,转场时导演借演员之口说出,“戏剧始终需要直面人性” ,令人印象深刻。

《等待戈多》以及《李尔王》均是上海当代戏剧节邀请作品。《等待戈多》刷了两遍,因为台词太多太密,第一次看其实没能完全消化。比较特别的是铃木利贺的《李尔王》,融入非常明显的日本能剧元素,相当有趣,耳目一新。

3、赖声川

《如梦之梦》、《暗恋桃花》、《冬之旅》、《宝岛一村》。

《如梦之梦》这些已经说得很多了,八个小时看下来,是对体力不小的考验。我倒是推荐《冬之旅》。名导+名角+大剧院的优势就是可以用正统而又宏大的场景和手法讲述一个细腻身后的故事,整部剧节奏平缓,蓝天野和李立群两位老戏骨的表演着实抓人,举手投足都是戏,向老爷爷们致敬。

4、孟京辉

《活着》:被主演吸引,黄渤+袁泉的组合。可能因为原著的原因,黄渤的表演相当出彩,相比之下袁泉的角色似乎没那么大的发挥空间,但是依然值得一看。

《死水边的美人鱼》:号称中国第一部浸没式戏剧,个人觉得从布景和情节只能说一般吧。不过我看这部剧还是在2016年了,那时《SLEEP NO MORE》还没引入,作为国内原创浸没式戏剧,还是觉得挺新奇的。

5、 林兆华

《老舍五则》:改编自作家老舍的五个短篇小说,分别是:《柳家大院》《也是三角》《断魂枪》《上任》《兔》。导演林兆华,主演雷恪生、李诚儒,京味十足。

6、国家大剧院

《简•爱》、《四世同堂》。

国家大剧院出品自然有保证,尤其是其中又有我的女神袁泉!只想说,女神啊女神,请你继续这样高贵冷艳的美下去好不好,不要再去演什么乱七八糟的逗比文艺女青年了好么!

《哥本哈根》:2021年4月底去改造后的艺海剧院看了这部已经连续演出十八年的《哥本哈根》,大概是因为疫情原因。很久没有什么好剧了,大家都憋足了一股劲儿,整场演出显得颇为火爆。开场前导演王晓鹰导演先对故事背景作了介绍。三位主演中,最喜欢的是何瑜老师饰演的玻尔,人物形象立体又生动,相比之下他的妻子玛格丽特则感觉显单薄。整部剧布景非常简单,主要靠演员之间的对白推动剧情发展,是一部需要静下心耐心观赏的好剧。

7、台湾果陀剧场

《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果陀和金士杰的剧只看过这一部,我觉得靠金老爷子就可以值回票价了。

8、爱丁堡前沿剧展

《奥德赛》(英国纸电影剧团)、《迷失》(英国壁虎剧团),《一桌N椅》(波兰卡比杜乐队。每年下半年在上海大剧院耶的中小剧场进行演出。

错过了大名鼎鼎的《安德鲁与多莉尼》(临时有事票送给了朋友,据吃瓜群众说,非常非常非常好看,万年潜水党都激动的发了一条微博),不过《奥德赛》也很不错。荷马史诗中的篇章被栩栩如生地以手绘动画和大师级的剪裁偶人呈现出来,有意思。让人觉得,相信生活如同戏剧,永远充满想象力与无限的可能性。

《一桌N椅》(波兰卡比杜乐队),一张能发出各种声音的神奇桌子,四把椅子,六个黑衣大叔,一小时很难界定为戏剧或是音乐的live表演。1024程序员节这天,看了一场有些geek的表演,却意外的非常喜欢,似乎很适合生活大爆炸的四位。好像无论多么怪异的形式,只要表演者投入足够的热情与专注,总能让人感受到真诚与有趣。

9、中国大戏院-国际戏剧邀请展

《海达•高布乐》(德国邵宾纳剧院)、《西方社会》(英国/德国-大嘴突击队)、《奥德赛》(德国汉堡塔利亚剧院)。

中国大戏院这座建筑颇有来头,已经存在了88年,曾经上海京剧“四大舞台”之一,经过整体修缮之后于去年重新开张,由田沁鑫坐镇打造国际戏剧邀请展。

《海达•高布乐》:同为易卜生的作品,似乎没有《玩偶之家》那么广为人知。这部剧也是塑造了一个复杂的女性形象——海达•高布乐,“海达的内心有深邃的诗意,然而她身处的环境让她恐惧。”这是一部需要静下心细细品味的剧,很希望可以看看英国国家剧院的版本。

10、NT高清放映

《女王召见The Audience》、《天窗Skylight》、《无人之境No Man’s Land》。

近几年英国英国国家剧院现场(National Theatre Live)突然颇为流行,一开始对这种形式还颇持怀疑态度,看过几次之后发现效果不错。也可能我看的这几部布景大多比较简单,着力点多在演员演技。而凯瑞·穆里根、海伦·米伦这些又都是非常喜欢的演员,自有光环加持吧。

11、 其他

《叶甫盖尼•奥涅金》(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近年来看过最为卓越的话剧之一,演员肢体、舞美效果、配乐无一不令人赞叹。后来又看了柴可夫斯基的歌剧版、虽然是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无论是从完整性还是感染力来说,我都认为话剧更胜一筹,或者说,我更喜欢话剧中的塔季扬娜

《西贡》(阿维尼翁戏剧节):关于文化认同都主题,分别发生在50年代的西贡和九十年代的巴黎。越南青年演员的演技稍显稚嫩,但足以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变迁。

《安魂曲》:剧本一般,但是倪大红老师演技满分,台词功底极具感染力。

《繁花》:沪语话剧还挺新颖的,以及,首演的时候看到了金宇澄

更多比较有名的话剧团队(有哪些话剧)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