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 1、野茶叶什么时候可以采?
- 2、清晨顺口溜?
- 3、关于下雨的谚语及动物的反映?
- 4、眼下正值北方农村种植小麦的时候,是雨前种小麦好还是雨后种好呢?
- 5、为什么信阳毛尖雨前茶这么苦涩?
- 6、今年秋分不一般,农谚“秋分不分,来年人吃黑”,是什么意思?
- 7、河南这里不下雨咋办啊?
- 8、写两句你知道的农谚?
野茶叶什么时候可以采?
野茶叶宜在春季谷雨前后采摘
我们普洱市景谷县野生紫芽苞采的时间在2月28日左右,野生茶一芽二叶的茶叶,采回来加工成野生红茶,采的时间在3月15日左右,其它时间基本上不在采野茶,保护好茶树,希望来年有收获。
其实春夏秋三季均可采摘的,但春茶口感鲜美醇厚,夏茶味苦涩,秋茶气香,通常我们只采春茶的!
茶树在越冬后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时间上主要以立春后到谷雨节前,这段时间采制而成的茶叶大体上称为“春茶”
春茶又分为“明前茶”和“雨前茶”
1.“明前茶”,清明节前采制的春茶。清明采摘,因其芽叶细嫩,色清香绝而成为茶中上品。也常被称为“火前茶”。其来源与寒食节紧密相连。
古时候,寒食节有禁火三日的习俗,三日内不生火做饭,而寒食节是在清明节前一天,因此明前茶,实际上就是指清明节以前采制的茶,也因此也可称之为“火前茶”
明前茶,带些许初春的寒意,稍显高冷,却十足有让人惊艳的本事,香气喷薄而出,舌尖感触更香甜醇滑。明前茶往往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佳的,香气滋味最具茶的幽韵,芽叶形状最好看,自然茶叶的价格也是最高。
一般是春季,高山茶主要是指800-1300米海拔种植的茶叶。由于山上温差大,在气候、土壤、水分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茶叶内质丰富、营养丰富,所以民间有“高山出好茶”之说。据我所知,现在较好的高山野茶好像是个叫明隐茶的野茶,又简称明茶。
当然是清明前,茶叶刚刚长出来不久最好了,这个就是所谓的清明茶,质量最好,口感最佳。
清晨顺口溜?
今天早上心情好煮碗面条吃个饱骑上铁驴到处跑河边小道鸟儿叫民乐闸口风景好牵牛花说早早早我说我快中暑了宝贝铁驴辛苦了咱们回家洗个澡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判断天气及播种、收割、收获的农谚:
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
关于下雨的谚语及动物的反映?
1.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2.亮一亮,下一丈.3.天上鱼鳞云,地下雨淋淋.4.云彩向南,大雨冲船,云彩向东,一阵大风.5.细雨没久晴,大雨无久落6.一日到暗,雨不断线,大雨明日见7.天乌地黑无风发,大水落得阔8.大水无雷,浸崩屋,9.东闪空,西闪风,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10.西班牙有句关于雨的谚语 六月雨千遍11.蚂蚁搬家要下雨12.朝虹雨,夕虹晴。13.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14.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15.月色朦胧,不是起雨就是起风。16.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17.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18.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20.送月雨,后月无焦土。(月底下雨,占下月雨多。)21.早落早好天,慢落遘半暝。(晨下雨,午后阴转晴。午后下雨,就会到半夜。)22.八月八落雨,八个月无焦土。(八月八日下雨,占长雨。)23.风台做了无回南,十日九日湿。(尚有多日下雨。)24.四月芒种雨,五月无焦土。六月火烧埔。(芒种日下雨,五月多雨,六月久旱。)25.麻雀滚土洗个澡,下雨日子远不了。26.黄鼠堵洞口,下雨没多久。27.灶烟不起,必定下雨。28.天上勾勾云,地下雨淋淋。29.处暑下雨烂谷箩。 农民谚语30.立秋下雨万物收,处暑下雨万物丢。31.立了秋,那里下雨那里收。32.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33.立秋下雨,百日无霜。 时令节气谚语34.夜里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35.刮风走小巷,下雨走大街。36.刮风走小巷,下雨走大街。37.刮风走小巷,下雨走大街。38.立夏下雨,九场大水(浙)。39.立夏日下雨,夏至少雨(闽)。40.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云)。41.闪电强又猛,有云不下雨;闪电弱又多,雨水马上多 雷电谚语42.天寒,春不寒;春雨,春不雨:如果立春那一天天气寒冷,那么整个春季的气候就不会再冷下去;如果立春那一天下雨,那么春季的雨量就会少。 春天谚语43.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若下雨,则病人少。 清明 春天谚语44.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45.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日: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 春天谚语46.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春天谚语47.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春天谚语48.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 下雨谚语49.头发响,风一场。 下雨谚语50.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下雨谚语51.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下雨谚语52.河里浮青苔,毕有大雨来。53.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54.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55.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56.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57.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58.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59.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60.雨打五更,日晒水坑。61.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62.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63.雨洒尘,饿死人。(河北)64.淋了伏头,下到伏尾。(河北、山西宁武、河南嵩县)65.雨洒中,一场空。(湖北)66.饭时雨,下四指。(山东栖霞)67.雨生蛋,落到明朝吃过饭。(江苏常熟)68.落滴起泡定阵雨。(江苏常州)69.一点雨似一个钉,落到明朝也不晴;一点雨似一个泡,落到明朝未得了。70.一点一个泡,还有大雨未到。(湖南)71.雨前麻花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久。(江苏苏州)72.雨前蒙蒙终不雨,雨后蒙蒙终不晴。(河北、陕西武功)73.久雨见天星,明朝雨更猛。(同上)74.夜睛无好天,明朝还要雨连绵。(广西郁林)75.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浙江义乌)76.早雨天晴,晚雨难晴。(江苏无锡、常熟、浙江义乌)77.开门雨,关门睛。(江苏元锡)78.开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江苏无锡)79.晏雨不晴。(同上)80.雨打五更,日晒水坑。(《田家五行》论雨)81.早雨睛一日,晚雨到天明。(陕西武功)82.早晨下雨,一天晴。(河北沧县、山东栖霞)83.投瞑雨,天卖晴。(福建福州)84.鸡鸣雨,下不长。(浙江象山)85.早晨下雨当日睛,晚上下雨到天明。(山东)86.雨打鸡鸣丑,雨伞勿离手;雨打黄昏戍,明朝燥嘻嘻。(南京)87.雨打鸡啼卯,雨伞不离手。(浙江义乌)88.老夫活到八十八,未见阵头东南发。(江苏苏州)89.西南阵,单过也落三寸。(《田家五行》论云)90.天东雨,隔堵墙;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山西太原、安微全椒)91.十里不同天。(江苏无锡)92.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浙江)93.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94.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95.月色朦胧,不是起雨就是起风。96.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97.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98.朝虹雨,夕虹晴。 下雨谚语99.蚂蚁搬家要下雨 下雨谚语100.东闪空,西闪风,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101.大水无雷,浸崩屋, 下雨谚语102.天乌地黑无风发,大水落得阔,103.一日到暗,雨不断线,大雨明日见,104.细雨没久晴,大雨无久落,105.云彩向南,大雨冲船,云彩向东,一阵大风.106.天上鱼鳞云,地下雨淋淋.107.亮一亮,下一丈.108.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109.白露下雨,路干即雨。110.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111.火烧乌云盖,大雨来得快(积雨云) 云从东南来,下雨不过响。112.黑猪过河,大雨滂沱(大块碎雨云) 炮台云,雨淋淋(堡状高积云) 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113.蚂蚁垒窝要下雨。114.东风下雨,西风晴。
眼下正值北方农村种植小麦的时候,是雨前种小麦好还是雨后种好呢?
眼下正是我们胶东农村秋收最忙的时候,一些人家有的已经将花生拔完,倒出地来准备种小麦。像我们这边,大多数人家是利用拔完花生的地块种植小麦,而种玉米的地块等玉米收完以后再耕地,留着来年种花生,这样也算是倒一倒茬,庄稼产量也高。那么是雨前种植小麦好还是雨后种植小麦好呢?
一般来说,小麦产量的高低与田间管理及小麦的品种有着直接的关系。只要土地墒情好,种植时间适宜,小麦出苗整齐,后期小麦田间管理跟得上,小麦才能高产、丰产。
种植小麦,施底肥是关键。像我们过去农村种植小麦,在耕地之前都要往地里运粪。记得那时候,家家户户喂猪攒粪,就是为了给庄稼当底肥使用。一般是一年两圈粪,秋天起圈的粪用于小麦种植,春天起圈的粪用于花生种植。 将积攒的猪粪起圈之后,用小推车运到地里,然后用粪叉撒施均匀,将地翻耕一遍,耙平。
我们胶东半岛农村过去种植小麦有句俗语叫“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说的就是小麦的播种时间。但近几年全球气温变暖,这经过几年的农耕经验,人们普遍将小麦的种植时间拖后。因为如果种植过早,外界温度高,只会造成麦苗旺长,不利于小麦安全越冬,而如果种植过于晚了,麦苗生长过弱,也有可能受到冻害,所以种植小麦的时间基本上拖后至寒露前后。
为什么信阳毛尖雨前茶这么苦涩?
感谢邀请,欢迎关注 Hello茶叶。
茶有百味,每一款茶都有不同的味道,好的“茶味”可以让人身心愉悦,坏的“茶味”却会破坏茶的口感。很多人认为信阳毛尖的口感应该是统一的,但其实不是,信阳毛尖从时令上分为春茶、夏茶、秋茶,每一个时节的口感各不相同。有人问信阳毛尖茶叶苦不苦,只能告诉你可能夏茶滋味较为苦涩。下面我们就按分别来了解一下信阳毛尖各个季节茶的味道吧!
信阳毛尖的味道
春茶
春茶又分为明前茶,雨前茶,雨后茶明前茶。
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修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
特别明前茶,它是信阳毛尖级别最高级别的茶,独具“鲜、嫩、爽”的特点。
夏茶
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
夏天采制的茶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 *** 、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
秋茶
茶叶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
此外,生产加工中的工艺差异也是茶叶口感不同的另外原因,比如杀青太嫩茶叶的苦涩感会加大,青草气息明显,比如烘干过程中烘箱温度不是太高茶叶口感更趋向茶叶原本的清香,而烘箱温度加大会时茶叶呈现栗香或者少许豆香。
春茶就是典型的”先苦后甜“的茶叶,夏茶则是“先苦后也苦”的茶叶。
除了季节外,信阳毛尖等级也是影响口感的一个因素,等级越高信阳毛尖的口感越好!信阳毛尖口感特点是初入口通常都有点苦,当然对好茶来说,这种苦一定要在品茶者承受范围之内,如果茶汤吞咽下去,苦味随即消散而感受到甘甜,通常认为带这种苦味的茶是好茶,如果苦味无法消失或吞咽下去后才感觉到苦味,通常认为不是好茶!
今年秋分不一般,农谚“秋分不分,来年人吃黑”,是什么意思?
秋分下好雨,
来年馒头吃,
麦喜八十三,
产量也平安,
泥里拖苗出,
雪天也及时,
农谚老祖传,
丰收大从前,
管理最重要,
仓储备粮票。
今年秋分不一般,有3个特点,分别都是什么呢?
再过几天将正式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节气了,在古书《春秋繁露》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到了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赤道,不仅把整个秋季的90天平分了,还把昼夜平分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分秋色”。秋分交节过后,太阳逐渐南移,北方地区的白天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温度会越来越低。
在古代民间有“秋分不生田,秋分万物止”的说法。当然,这句农谚指的是北方地区,意思是说,到了秋分节气庄稼都成熟了,不再生长了,不只是庄稼,万事万物都进入停止状态了。
有人说古人留下的二十四节气和农谚已经失去指导意义了,环境和气候已经大变样了。说得没错,古人的农谚是不准了,但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农谚了解古人是怎么和自然相处的。例如,古人在战国时期写的《甘石星经》里面就记录了天上有多少颗行星,它的位置在哪,书上都记得清清楚楚。并且,月球的上面还有五个环形山是用古人来命名的,分别是石申、张衡、祖冲之、万户和郭守敬。你看!咱们古人是充满智慧的,天文方面的研究在几千年前就开始了。所以,咱们古人发明二十四节气和总结的农谚可不是瞎编,都是有经验总结在里面的。
河南这里不下雨咋办啊?
科技不发达,要是科技发达的话,比方,北方缺雨,而南方阴雨不断,国家可以往天上放一个高科技推雨弹,把雨快速推向北方,北方连阴反过来把雨推向南方。不就0K了。
革命尚未成功,科技继续努力。
河南省除南部信阳属淮河流域,雨水较多以外,其余地区常年雨水较少,几千年来一直如此,从农作物的分布也能看出来,北部常常是十年九旱,农作物已耐旱作物为主,城市近些年都修建了不少引水工程,基本能够满足生产生活用水。
下雨不下雨☔️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因为他是自然问题,大不了 人工降雨,话说过来了,人工降雨 也起不上什么着用,这位网友 还是等等吧!
等着了
谢悟空小秘书邀请!记得本人2000年本人在西安交大出席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年会,其主题是西部大开发,有人提出西部缺水咋办?会场上讨论十分热烈,多次出现了多人抢话筒的场景。陕西及甘肃有代表提出滴灌节水,有人提出农家水窖收集天然雨水或打井取水,有提出引藏水入疆。有人提出加强环保,避免黄河大面积干涸。当然从科技角度现在还有人工增雨技术……我觉得还是当年的说法人定胜天。总之只要群策群力,办法总比困难多。
写两句你知道的农谚?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连绵。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
吃饭看牙口,种地看茬口。
过了芒种,不可强种。
处暑不出头,秋后喂老牛。
很快就到夏至了,6月21号,五月初一交夏至,也巧了,百年不遇,初一夏至又逢日食奇观。我就夏至为题说几句有关夏至的农谚,以娱友友:
夏至至长,冬至至短。
长到夏至,短到冬买。
夏至无风,瓜果成功。
夏至无雨,礁头无米。
夏至出蒜,不出就烂。
夏至未过,水袋未破。
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
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夏至插老秧,只能喝米汤。
夏至谷长穗,白露豆结顶。
夏至无青麦,寒露无青豆。
夏至靠端阳,麦子不上场。
过了夏至节,锄地不能歇。
夏至日落雨,一滴值千金。
雷打夏至节,六月田开裂。
夏至乌笼笼,大水浸到冬。
夏至是晴天,有雨在秋边。
夏至起西南,时里雨潭潭。
夏至东风摇,麦子水里捞。
夏至初一逢日食,千奇百怪事必多。
不过夏至天不暑,夏至三庚数头伏。
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熬煎。
夏至不过禾不黄,鸟儿不叫天不光。
夏至栽秧时管时,芒种栽秧天管天。
夏至有雨主大收,处暑有雨万人愁。
夏至不过天不炎,冬至不过时不寒。
夏至鸣雷三伏旱,夏至无云三伏热。
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夏至冬至,日亱相距;
春分秋分,日夜平分。
……
农谚,是指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农谚流传相当久远,不少古书上已有记载。农谚讲的是农业生产,广义的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农之中还包括农作物、果蔬、蚕桑等,这些内容在农谚中都有。再说,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肥料、水分、温度以至于季节、气象、气候条件,这些方面在农谚中占有大量内容。农业生产又是由人在进行的,因此农谚中还有很多内容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经营管理的经验等。
关于农业生产的谚
农民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的经验
起源作用数量特点内容特点结构分析正确理解农谚农谚示例
基本解释
农谚是指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农业谚语是广大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对天时气象与农业生产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升华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虽寥寥几字,却是对农业生产与天时气象关系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可谓道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