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
赞美娘子的诗句?
1、更待西湖彻底干,此间应有再生缘。(全文如下)
咏白蛇传事
白蛇初下峨眉山,坐对青峰结翠鬟。白蛇初见西湖水,游女如花彩云里。
不慕繁华不为恩,自爱西湖万种春。谁知波上同舟子,便是三生石上人。
雨露初结湖上缘,还依湖水作家园。解炼金丹图济世,便是鸳鸯亦是仙。
可怜琴瑟有人妒,悲歌却起无声处。都缘佛子太愚执,肯信鸳鸯能独宿。
柔肠有愤亦如雷,千里江南一片哀。零雨暗从阊阖下,海潮飞压镇江来。
虹霓缭乱与云低,百万鱼龙天上嬉。最怜意气倾肝胆,同行妙手空空儿。
雷峰塔下重门闭,想见报仇心未死。到今岁岁有余波,广陵潮吞金山寺。
沧海桑田谁复记,雷峰亦已当风屺。更待西湖彻底干,此间应有再生缘。
2、半是凡心半是仙,蛾眉空付一千年。
断桥难断尘寰事,西子湖畔续前缘。
端午节闲说白蛇传
当代·九彩鹿
时逢端午说许仙,邂逅借伞红线牵。
心诚情动白娘子,也因厚道也在天。
3、白素贞
一
峨嵋一跃到西湖,浓抹清妆恋画图。
借伞雨中心已许,红楼招作女仙夫。
二
法海心歹伎俩多,夫妻恩爱受煎磨。
险峰采得灵芝草,水漫金山怒斗魔。
三
可憎法海举金钵,更恨雷峰锁白娥。
喜得小青三昧火,一家又唱镜圆歌。
小青
爱情卫士逞英豪,双剑璘璘任怨劳。
每见不平娇颜怒:负心人你看吾刀!
许仙
雨中借伞结奇缘,不慎曾迷雾与烟。
法海枉施伎俩尽,情经劫后更婵娟。
半是凡心半是仙,蛾眉空付一千年。
断桥难断尘寰事,西子湖畔续前缘。
小青率性质天真,出生入死侠胆存。
拔剑欲斩窝囊废,不解白姊百日恩。
最恨伤天法海蛮,佛禅扫地恶迹斑。
深扼白娘亏一篑,未能灭顶漫金山。
叹服前人凄丽篇,蛇心原本也缠绵。
湖边又耸雷峰塔,活该二字应永传。
活该:见鲁迅先生著《论雷峰塔的倒掉》
古诗词中对妻子的称呼,小说?
自古对妻子的称呼有很多,主要有:
小君细君——最早是称诸侯的妻子,后来作为妻子的通称。
皇后——皇帝的妻子。
梓童——皇帝对皇后的称呼。
夫人——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近代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
荆妻——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又谦称荆人、荆室、荆妇、拙荆、山荆。贱荆,有表示贫寒之意。
娘子——古人对自己妻子的通称。
糟糠——形容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
内人——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书面语也称内人、内助。尊称别 *** 称贤内助。
内掌柜的——旧时称生意人的妻子为“内掌柜”,也有称“内当家”的。
太太——旧社会一般称官吏的妻子,或有权有势的富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太太”,今有尊敬的意思,如“你太太来了”。
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女。早期有“妻子”、“妻室”,也单称妻,有的人为了表示亲爱,在书信中常称贤妻、爱妻。
堂客——旧时江南一些地方俗称妻子为堂客。
右客——旧时湖北鄂西山区对妻子的一种称呼。
另外,旧时对妾的称呼有“侧侄”、“偏房”、“小星”、“加夫人”、“妇君”等。
古诗词中描写女子勇敢刚烈,不屈服的诗句?
1. 身为女子,志似男儿。
悟来跳出门儿。
《满庭芳 赠零口通明散人害风魏姑》年代: 元 作者: 马钰
2. 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
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
《自责》年代: 宋 作者: 朱淑真
3. 文死罔明休卜度,瞿昙女子谩针锥。
《颂古三十一首》年代: 宋 作者: 释玿
4. 女子职修箪食足,病身何幸亦安闲。
《题北村六首》年代: 宋 作者: 张载
5.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送杨氏女》年代: 唐 作者: 韦应物
6. 楼下公孙昔擅场,空教女子爱军装。
《剑器》年代: 唐 作者: 司空图
7. 后有女子执巾裾,床前红毯平火炉。
《江邻几邀观三馆书画》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8. 二合兆嘉偶。
女子礼有行。
洁己入德门。
终远母与兄。
《为陆思远妇作诗》年代: 魏晋 作者: 陆机
9. 采桑女子智于男,晓雾浸鞋携笋篮。
幼年父母责女红,蚕事绩事兼其中。
《采桑曲》年代: 清 作者: 阎尔梅
10. 绝知至德终难掩,女子亦称韩伯休。
《渔父诗四首》年代: 宋 作者: 赵蕃
11. 猕猴学定生天界,女子才思入道门。
自利利他因果备,若除定慧莫能论。
《定慧相资歌》年代: 宋 作者: 释延寿
描写白蛇法海的诗句?
1.义鹘行
阴崖有苍鹰,养子黑柏颠。
白蛇登其巢,吞噬恣朝餐。
雄飞远求食,雌者鸣辛酸。
力强不可制,黄口无半存。
其父从西归,翻身入长烟。
斯须领健鹘,痛愤寄所宣。
斗上捩孤影,噭哮来九天。
修鳞脱远枝,巨颡坼老拳。
高空得蹭蹬,短草辞蜿蜒。
折尾能一掉,饱肠皆已穿。
古人离婚的诗句一别两宽?
离婚这件事情,在古代却是一件有违人道的事情,并且为当时的人们所唾弃,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古人在离婚问题上闹出了不少的故事,比如孟子和李清照。
愿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扫蛾眉,巧呈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盛唐休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