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头条带你乐享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我是大美河北推荐官#、
巨鹿宋城准确的说应当叫“巨鹿故城遗址”,位于今天巨鹿县城西南部分,是我省于1982年公布的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省、市、县三级共同划定保护范围,其保护面积为112.6万平米。
巨鹿宋城被史学界、考古界视为意大利庞贝故城,是史学界公认的中国保存最好的宋代县城遗址。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把巨鹿宋城比作意大利的庞贝故城,国家文物局首任局长郑振铎也对巨鹿宋城高度关注。巨鹿宋城是极其珍贵的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这一文化资源,对打造文化品牌,促进文旅事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01.巨鹿宋城的淹没和发现
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农历八月初四,黄河决口,突如其来的洪水裹挟着泥沙将整个巨鹿县城埋于地下两丈深处。据“巨鹿县三明寺妙严殿记”碑文记载“大观二年秋,河决旧堤,流行邑中,寺之所存塔与罗汉阁尔……水既东下,退淤之地高余二丈。”
《宋史》【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徽宗二 】“八月辛巳,邢州河水溢,坏民庐舍,复被水者家。”
《宋会要辑稿》记载:八月丙申(十九日),工部将巨鹿灾情奏报朝廷,“诏迁高地”。《宋朝事实》卷十八记载“政和三年十二月十七日,尚书省言邢州巨鹿县昨被黄河淹没之事,今来水势已退,乞兴复旧县。”即洪水在巨鹿滞留五年。经过一年的筹备于政和五年县衙公署恢复办公。
810年后,民国7年(公元1918年),人们掘地打井时,发现了埋藏于地下的瓷器和故城,发生了以“挖古瓷”为目的的局部盗掘现象,出土了一批文物,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
02.巨鹿宋城发现所产生的影响
巨鹿宋城的发现及其大量文物的出土震惊全国。
(1)社会影响。
当时,列强横行,军阀混战,当局无暇顾及此事。国内外的文物贩子,收藏家等纷纷前来收购出土文物。时值华北五省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而巨鹿县城却“入其城者,见憧憧往来之众,口有言言宋瓷,目有营营宋瓷”。“城中顿添饮食店三家”“……顿呈繁庶之象”。
流落到国外的巨鹿宋城出土文物之精美,数量之众多,令人惊叹。收藏于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直隶省巨鹿县民刘荫南等呈控该县知事丁惟棠勒买汉瓦猊枕等古物转售于美国人案》卷宗,直接或间接记录了有关巨鹿宋城的重要信息,
包括近百年前宋城的挖掘范围、挖掘方式、出土文物种类、数量及品质、重要文物的出土地点、获利及分配方法等。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张保卿发表在《华夏考古》上的《巨鹿故城的发现及相关研究》论文,对巨鹿宋城情况梳理、遗物概况和流向、故城学术意义做了系统分析。
(2)学术影响。
大量宋瓷源源不断出土终于引起文化部门的注意。
1920年至1921年,天津博物院先后两次派李祥耆、张厚璜来巨鹿对故城遗址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调查,并将收购的带有题字的73件瓷器辑录为《巨鹿宋器丛录》一书(第一编),于1923年出版。
1921年7月,国立历史博物馆也派裘善元等人前来对古城遗址进行调查,在三明寺旧址附近发掘,希望找到三明寺的遗址,结果发现了两个民宅,出土瓷器、铜器、钱币、铁器、木制家具、算珠等214件文物。发掘报告“巨鹿宋代故城发掘记略”,1926年发表在《国立历史博物馆丛刊》第一期。
考古学家卫聚贤、阎文儒、俞伟超等学者对巨鹿宋城给予高度关注,分别在《中国考古小史》、《中国考古学史》、《考古学是什么》等著作中对巨鹿宋城的史学价值给予高度评价。
不少中外专家学者也专注于巨鹿宋城研究。
美国堪萨斯美术馆前副馆长梁献章在《巨鹿县札记》一文中,对巨鹿宋城的发现及出土文物等情况做了一次简要总结。
美国堪萨斯大学玛格丽特·卡尼·谢博士,1983-1984年专程来中国对巨鹿宋城进行了为期17个月的研究。
此后,相继走访调查了南京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波斯顿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等世界各大文物收藏机构,于1989年完成了《巨鹿—北宋的陶瓷遗产》博士论文。
不少学者对巨鹿宋城出土文物及其价值专门撰文予以研究,国学大师王国维撰写了《宋巨鹿故城所出三木尺拓本跋》一文。
日本学者长谷部乐尔、仓桥藤治郎、小山富士夫、米诺·蓑丰等,分别著有《陶瓷大系》、《巨鹿出土陶》、《宋磁》、《泥土和画笔的自由挥洒》。“巨鹿陶”从此在国际学术界流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