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第一次听到《鹿港小镇》的时候,并不懂唱的是什么,也就是觉得旋律、歌词都还不错,仅此而已。后来是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听懂了这首歌。 那是在考上大学,离开家乡的第一年,十一国庆节。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回家过节,几乎在学校呆了五天。 在学校跟以前一个朋友网上聊天,他没读大学,高中毕业南下深圳打工去了,他告诉我,由于离家远,所以国庆也没回家,但是此刻特别想家,因为长这么大从未离家这么远、这么久过,无依无靠,真想回家。 我自然只能安慰着他,他给我发了一首歌《鹿港小镇》,说听哭了。 我不解,于是打开了这首被我遗忘了很久的歌,仔仔细细看了每一段歌词,我懂了。 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 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爹娘 的后面 卖着香火的那家小杂货店 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 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爱人 多么直白的歌词啊,却每一句都在刺痛着你。想象一下,假如你也身在外地,思念着家乡,刚好遇到了一位来自家乡的朋友,你会不会也着急的向他询问: 是否看见了我的爹娘?是否看见过我的家,就是那间小杂货店?又是否看见了我的爱人,想当年我离家时她才一十八,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一卷长发......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渔村 妈祖庙里烧香的人们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就算台北红灯绿酒,车水马龙又如何?我虽然在这里生活,工作,但那根本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是在没有霓虹灯的鹿港小镇。那里的街道和渔村、清晨和黄昏以及妈祖庙里烧香的人们,才是我的家。 台北不是我想像的黄金天堂 都市里没有当初我的梦想 多少年轻人,怀揣着梦想奔向了如同台北一样的大城市,奔向那心目中的“黄金天堂”。如今,几年过去了,都市里还有你的梦想吗?城市日新月异,家乡的爹娘也在渐渐老去,梦中的姑娘恐怕也不再长发盈空了。 再度我唱起这首歌 我的歌中和有风雨声
归不到的家园鹿港的小镇 当年离家的年轻人 听说他们挖走了家乡的红砖砌上了水泥墙 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 门上的一块斑驳的木板刻着这么几句话 以前这首歌只是台湾的“乡愁”,如今随着大陆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家乡,外出务工,一年可能就回家那么一次,一次不过十天,这首歌便也成为了大陆人的“乡愁”曲。 如今它不仅是台湾城市化的一个见证者,也将是大陆快速城市化进程的一个“注解”。远在外地的人们,心里都有一首属于自己家乡的《鹿港小镇》。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后来,我把这首歌听了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