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步骤一:(工作准备)
1. 采集人员准备:着装整洁规范,七步洗手法洗净双手。
2. 采集对象:有序排队,间隔一米以上距离。
3. 环境准备:安静安全,通风良好。
4. 物品准备:安卓系统手机一部、工作帽、N95口罩、鞋套、灭菌手套、防护服(不连脚防护服另配靴套)、护目镜/防护面屏、隔离衣、快速消手液、手电筒、压舌板、标本采集管、标本采集袋、核酸转运冷链箱、黄色垃圾袋、医废垃圾桶(带盖)、尼龙扎带、涉疫医废、喷壶1(75%酒精)、喷壶2(1000mg/L含氯消毒液)、过氧化氢消毒湿巾或(1000mg/L含氯消毒剂抹布)、抽纸。
步骤二:(用物摆放) 步骤三:护士A(采样)穿防护服,戴N95口罩,面屏
护士B(辅助核对)穿防护服,戴N95口罩,面屏
护士C(扫码核对)穿隔离服,戴N95口罩,面屏护士C:
核对登记被采集人员信息并粘贴采集条形码,核对确保每组10人登录信息准确完善(重点核对姓名、身份证后四位电话号码)核对无误后提交
护士B:检查咽拭子有效期及外包装完整性后打开外包装将咽拭子递于护士A,
护士A:进行手卫生, 护士A取出咽拭子,手持咽拭子进行采集
(口咽采集): 护士A再次核对被采人员信息,充分解释,消除其紧张情绪,嘱被采集者取坐位或站位,摘下口罩,被采集人员头后仰,护士A查看其口腔粘膜是否完整,然后嘱被采集人员头部微仰,嘴张大,发”啊“音,露出两侧扁桃采集人员将拭子越过被采集人员舌根,在两侧咽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3次,然后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次。
(鼻咽采集): 护士A再次核对被采人员信息,充分解释,消除其紧张情绪,嘱被采集者取坐位或站位,摘下口罩至唇部,被采集人员头后仰,护士A查看其鼻腔有无鼻中隔弯曲或鼻腔黏膜有无出血等情况。护士A首先测量被采人员鼻孔距耳廓前的距离,(这一距离越等于拭子头触及鼻咽后壁时进入鼻道的深度。)然后嘱被采集人员头部微仰,嘴微张,一手轻扶被采集人员头部,一手持拭子贴鼻孔进入,延下鼻道底部向后缓缓深入(以垂直面部方向插入鼻道),直至感觉到“触壁感”,轻轻旋转一圈(如遇放射性咳嗽,应停留片刻),然后缓缓取出拭子,动作轻柔,以免发生外伤出血。
护士A:一手持拭子,一手持标本管并将其轻轻拧开(切勿将拭子头触碰手套或到其他物品),将拭子头垂直插入标本管中,在拭子柄折痕处折断,保证拭子柄低于管口水平,盖好标本管盖帽并检查密封是否完好,确保病毒保存液无渗漏。
护士A:再次行手卫生后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其他人员的采集,十混一采集管十人采集结束后,再次核对被采集人信息。
护士B:使用75%乙醇喷洒消毒十混一采集管,将采集管装入标本袋密封,再次使用75%乙醇喷洒消毒标本袋,装入采集点临时存放站(不得超过3小时)。3小时内冷链箱送检(存放、送检过程中标本应垂直摆放,标本存放站、核酸转运冷链箱外表面均用75%乙醇擦拭消毒)。各点采集完成后在3小时内由护士B和护士C再次核对装入冷链箱确认,关闭冷链箱75%乙醇喷洒消毒后贴装箱码,护士C扫码(装箱码)再次确认,与检测机构双核对交接签名(交接采集份数和采集时间)
医废处理: 各采样点产生的医疗废物均采用3-2-2原则处理,既由医务人员采用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包装,在装到3/4 时,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均匀喷洒医废后鹅颈式结扎,再次均匀喷洒第一层黄色垃圾袋外面,第二层黄色垃圾袋再次采取鹅颈式结扎,再次喷洒第二层黄色垃圾袋外面,处理后的医废不能落地密闭封存于临时存放站,并注明“涉疫医废”标识,转运医疗废物的工作人员现场进行医疗废物称重,交接完成后与各采样点医务人员在医疗废物交接本上双签字记录。
护士A: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抹布或过氧化氢消毒湿巾擦拭物体表面(如:桌面,椅子等)及周围环境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
护士A与护士B 脱防护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