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我终于来到了那个魂牵梦绕意往神驰已久的海岛之城厦门,小憩短住了月余。
阳春三月,中原北方依然春寒袭人;厦门俨然已是初夏,跃入眼帘的人们,都已身着短衫薄裳。 厦门确实是个好地方,空气洁润,风和日丽,天蓝水湛。
悠然想到苏轼“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我想,如果苏轼当年是被贬厦门,此诗句也许就是“不辞长作鹭岛人”了吧!
当代诗人郭小川是这样赞美厦门的:
湖外,海水中,忽有一簇五光十色的倒影;
那是什么所在呀,莫非是海底的龙宫?
沿大路,过长堤,走向一座千红万绿的花城;
那是什么所在呀,莫非是山林的仙境?
真像海底一般的奥妙啊,真像龙宫一般的晶莹,
那高楼,那广厦,都仿佛是由多彩的珊瑚所砌成;
真像山林一般的幽美啊,真像仙境一般的明净,
那长街,那小巷,都好像掩映在祥云瑞气之中。
……
说厦门“像仙境一般的明净”,真可谓浓缩了厦门的美色精髓啊!
厦门的美景佳肴数不胜数,小住时日,乐不思蜀。
然而,让我最感兴奋而盎然有趣的当属赶海拾贝了,我至今仍然念念不忘。那个乐趣,那种忘乎所以,那些难以忘怀的场景,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日。
我借住的小区距离海边只有几公里,驱车几分钟就到了。只要不去逛街游览景区,我们总会来海边踏浪戏水休闲放风筝。
海边沙滩,阳光灿烂,蓝天白云,海风习习,海浪微澜,椰树成荫,安详惬意。
放眼望去,有人在没脚的水中撒欢,有人在细软的沙滩漫步,有的在椰林下的帐篷乘凉,也有人在林荫下的红色绿色的健身步道跑步……
每次也会看到几个当地人在海里游泳。因为这里不是海滨浴场,所以,并无其他游泳的人。
前几次去沙滩玩,偌大的海滩并无多少人,显得很是辽阔空旷。
后来有一次再来,很远就看到海滩上有数不清的人,比平时多了许多倍。
咋一看到人头攒动如此壮观的场景着实感到诧异,不明就里。
走到近处才知晓,这些人都是赶海拾贝的。其中既有当地人,也有不少是旅游探亲的外阜人。
我前几次来皆为“看海”,并不无意“赶海”。而赶海拾贝是在退潮时进行的“海事”。说来也巧,来几次都没遇到赶海拾贝的场面。
既然碰到了,我们自然而然 *** 彭拜地加入到拾贝挖贝的行列里了。
没带工具,就用手挖。还好,挖贝是要赶着落潮的水线挖,沙里含水,很容易挖。挖了大约两个小时,居然装满了大半个矿泉水瓶子。
回到家,先用水泡上,等着它们把肚里的沙粒吐出来,才能烹饪。
可是,第二天早晨,发现扇贝都伸出舌头死了。
原来,泡贝吐沙不能用清水,要用盐水。但是盐的浓度不好掌握,不适宜的盐浓度,贝不张口吐不出来沙,还容易死。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海水泡。
后来又去了几次,每次都算好落潮的时间。我们带着挖贝的工具,和准备灌装海水的大号矿泉水桶,每次都是收获满满——挖贝的收获,和心情的愉悦。
用朋友介绍的烹饪方法,竟然做出了美味的炒花蛤(其实里边有两三种贝类呢)。
吃着自己挖来自己烹饪的海鲜,情绪自然很高兴了。更重要的是,向其他挖贝的人学习了挖贝、清洗、烹饪和潮汐的很多冷知识。
关于潮汐,大部分地方每天都是涨落两次,每天涨落潮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农历每月的十五、三十的早晨六点和下午6点潮水位降到最低。中午12点和凌晨零点涨到最高。每一天涨潮落潮的时间往后推延48分钟左右。
特别要注意:即便是同一个城市,不同的港口或海岸线,潮汐的涨落时间也是不一致的。
从南到北,我已去过许多海滨。只有厦门的沙滩、椰林、阳光、海风,让我久久不能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