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失眠多梦的中医辨证治疗(名老中医治疗失眠多梦经验方),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失眠多梦的中医辨证治疗(名老中医治疗失眠多梦经验方)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中医理论根本就找不到“失眠”一词,但只需2味药就可治疗各种不服,并且这个方子就是专门为失眠而设立的,来源于《黄帝内经》的:“半夏秫米汤”。

组成:半夏 秫米

《黄帝内经》载:

“以八升流水千里以外者,万遍扬之,取五升其清者煮之,炊薪苇,火沸,置一升秫米,治五合半夏,徐炊,令竭为一升去其滓,饮汁1小杯,日3,稍益,以知为度。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病久者,3饮而已也。”

意思是:

取8升水(甘澜水),用瓢多次扬起再倒下,直到看见水面上有无数小泡沫,用这样的水去熬制半夏和秫米。

取汤汁服用,每次一小杯,一日三次,逐次稍为加量,以见效为度。

如果病是新发的,服完药后立即安眠休息,出了汗病就好了;病程较久的,须服至3剂才能痊愈。

《黄帝内经》认为:

失眠是由于卫气运行不循于常道,阳不能够入于阴,营卫失调所致,所以,但凡各种致病因素,包括脏腑功能失调、邪气入侵客止于体内以及体质差异因素等,只要影响到卫气的运行,使营卫之气运行失度,都可能导致阳不入于阴,阴阳相交之路受阻而影响睡眠,导致多种失眠病证的发生。

治疗原则是:“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

也就是说,只有祛除厥逆之邪气,开通阴阳交会的道路,使阴阳之气调和贯通,则能安卧入眠,所以《灵枢·邪客》对失眠的治疗方法,推出了“半夏秫米汤”。

为什么这个治疗失眠的祖宗方子这么简单呢?只有半夏、秫米2味药?

实际上看似简单的2味药,一点儿也不简单,并且意旨非常深远。

半夏——性温、味甘、通阳,降逆而通泄卫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指出:半夏可以治疗“不得卧”、“目不暝”;

秫米——性凉、味甘,能通利大肠、养营益阴。李时珍说:“秫,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半夏汤中用之,取其益阴气而利大肠也,大肠利则阳不盛矣。”

这个方子,除了这2味药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煎药的水(甘澜水)。

甘澜水——荡涤邪秽、疏通下达的作用。用这个水煎药,可以调和阴阳。

所以,“半夏秫米汤”具有补虚泄实、沟通阴阳、和利营卫的功效,失眠患者服之,效如桴鼓。

这个方子从病理、立旨、组成、煎服方法等方面,对后世临床医治失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方书及历代医家屡有记载,许多治疗失眠的传世之方也是以此为祖方,所以说,“半夏秫米汤”被誉为治疗失眠的“龙头老大”,一点也不为过。

辩证加减化裁举例:

兼有心脾两虚的——加党参、炒白术;

兼有痰热扰心的——加黄连、淡竹茹;

兼有食滞胃脘的——加陈皮、神曲等。

这个方子的秫米,历来都有争议,有人认为是“糯小米”、“北方人称为小黄米”,也有人认为是薏苡仁,也有人认为是高粱米,但从这几种米的性能来看,小米也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可用于助眠,用小米,则义胜,也可用薏苡仁替代。

半夏

更多失眠多梦的中医辨证治疗(名老中医治疗失眠多梦经验方)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