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年过不惑,见多了离别的场合。但每每遇到这种场合,心底还是会泛起涟漪,那些转身离去的身影和莫以名状的离情别意,长时间地留在记忆的深处,不经意间,就会触动那记忆的闸门。
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塞北的部队后,才真正开始体验到了铁打营盘流水的兵的含义。那时每年初冬,都是一年一度老兵退伍的日子。因工作原因,每年都要送别退伍老兵到车站乘车返乡。临走时刻,那兄弟相别的场面让人热泪盈眶,心潮难平。当年唱着“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的战友们,从各自的家乡汇集在“八一”军旗下,开始了在第二故乡崭新的生活。由陌生到熟悉,由不适应到适应,由一名地方青年转变成一名戍边军人,这其中经历了怎么的蜕变啊!如今就要脱下军装,给自己的军旅生涯划上句号,各奔东西,谁知道这一别日后是否还能重逢。想起多少个日夜的朝夕相处、摸爬滚打,想起多年来结下的军旅情谊,怎不让人动容!那紧紧的拥抱和寒风中的热泪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彼此心中那份沉甸甸的感情。每每送别回来,离别的情绪一直在我心中萦绕,直到一批批新兵从四面八方来到部队,此前显得有些空寂的营区才又充满了青春的气息,离别的情绪才慢慢平复下来。
随着兵龄的增长,我也渐渐习惯了那别离的场面,直到一九九八年的深秋,又一次离别让我终生难忘。
那一年,是我到部队的第12个年头。那一年,继百万大裁军后人民 *** 又裁减员额二十万。此前一直想到自己所在的部队是革命战争年代有英雄称号的老部队,不会列入裁减之列。出乎我的意料,上级的命令中,我所在的部队也要精简整编,这就意味着除刚入伍的新兵外,其他老兵都要退出现役,包括一部分还不达规定服兵役年限的战士,也要脱下军装。部队干部也不例外,他们在组织好战士精简整编的同时,下一步也面临分流或转业,只是比战士们晚一步。在我思想上还没转过弯的时候,部队的精简整编工作已经开始。上级首长带领精干的工作组到我所在部队蹲点,负责指导整编工作。
那一段时间,部队的生活依然规律,战士的口号依然响亮,但离别的情绪已在部队中弥漫开来。整编工作的繁忙让我来不及考虑其他,心中直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无条件服从上级命令,按要求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一直忙碌到最后一批老兵离队返乡,才得以抽出身来去送别。最后一批离队的老兵是人数最多的一批,二十多辆军用卡车满员装载,从营区缓缓驶往车站。在前往车站的路上,战士们望着渐行渐远的营房,望着军旅生涯中的第二故乡,望着即将离别的战友兄弟,没有人组织,没有人动员,不知道谁低声唱起了军歌,一个、两个、三个……,渐渐变成了合唱,由一辆车上的合唱变成了一路的歌声。军歌一首接着一首,此起彼伏,声响震天。那是怎样的气势啊!几百名青春热血的小伙子吼出的歌声,二十多辆军用卡车汇成的车流,穿行在开往车站的路上。这熟悉的歌声一如昨日般响亮有力、铿锵豪迈,但其中也让人体会到了浓浓的离别情、战友爱,战士们用他们熟悉的旋律来告别朝夕相处的首长和战友,告别挥洒青春热血的军营,告别第二故乡的父老乡亲。
我跟随在送别的队伍中,泪水夺眶而出。
车站广场上,几百名退伍老兵静静地肃立在那里,这是他们军旅生涯中最后一次 *** 。有的人双眼有些红肿,有的人脸上还有泪痕,但更多的人一如昨日队列里的刚毅和严肃。 *** 、进站、告别、上车,一切有序进行。车辆启动的那一刻,战士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热泪长流,依依惜别。这些一向坚强勇敢的小伙子,长年远离家乡和自己的亲人,紧张的军营生活无论多苦多累,工作生活中无论有多少委屈,他们都不会流一滴眼泪。挂在他们嘴边的是“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口头禅。而今天,他们让自己的泪水尽情地流淌,让热烈的情感尽情地渲泄,惟有此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波澜和依依惜别之情。
车站上送别的人群里,有首长也有战友,有朋友也有乡亲,好多人眼里都含着晶莹的泪花。大家向着徐徐开出的列车挥动看双手,向返乡的战友兄弟们作最后的告别,目送着列车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远方。忘记了冷冽的寒风,也忘记了双脚已麻木。
十几年后,我也要离开部队。在记不清送别了多少战友后,自己也成了要送别的人,此时心中反而多了份坦然和宁静,人生不就是这样吗?时事更替,往来变化。不变的是那份真挚的战友情谊,不变的是那份浓浓的军旅情结,这份情感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也融入到了自己的血脉里。
时光如流水,所有的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的过客。曾经在一起工作生活过的战友兄弟,在岁月一刻不停的脚步里,慢慢地走出了相互的视野,慢慢地音信皆无。每每想起,我都会在心底默默地问候:你们现在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