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作为一个泪水时常划过胡须的大叔,我认为: 听歌流泪的人,感性思维太强,共鸣能力太强。 想到感性思维,突然很想聊聊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身上找痕迹的思维粗分类型。 有些人觉得感性思维强的人,理性思维就弱。或者反之。但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讲,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是每个人并存的。有此强彼弱,此弱彼强的,也有同时很弱,同时很强的。 感性思维强的,我觉得是听歌容易落泪的。 而听歌容易落泪的,可以再细分。如果听到歌词或者知道歌词,歌词击中了自己的故事,听着落泪,相较于听到没有歌词的纯音乐或交响乐这类,也没有击中自己什么故事的,也会流泪,感性思维就相对再弱一些...所以并没有什么故事也能听哭的,说明感性思维特别强。共鸣能力,同理心,情绪代入能力,都特别强。 音乐对人内心的触动,恰似一个共情能力水平测试工具。当然,乐曲本身表达和传递的应该是催泪的情绪信息,如果听到说唱、金属和喜悦的快歌也会流泪,那不是感性思维强,那要去医院挂心理科... 我十几年前写qq空间日志时,就分了两个日志分类:感性思维,理性思维。那时候就感觉到感性与理性双强算是自己的一个特点吧。一边作无病 *** 的文青文,一边作条理清晰的剖析文。我平时也是艺术性的事物和工具性的事物都感兴趣的人。 所以,大概以前就自我暗示,往感性与理性杂糅之后的文风上走,现在总是用理性的视角去剖析感性的人心。 感性思维强,可以共情越来越多的性格模型。曾经有一度,我认为几乎可以理解任何人的立场和性格,像一个专业的心理医生一样,对所有人作潜意识深处的精神分析。我认为我只要有足够的信息,可以比没有自知之明,迷困在自身过去中的那些人,还了解他们自己。尽管我并没有掌握太多心理学的专业工具,可我觉得我的共情能力是足够的,有天赋的。所以我能代入不同经历的人,不同立场的人,不同性格的人,不同抉择的人,不同道德的人,不同境界的人,不同喜恶的人... 大概因为这种并强思维,我读书时候相比多数人,能代入更多书中人物,能够找到更多别人不易察觉的解释逻辑,以及更容易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蛛丝马迹,隐蔽的线索,建立更通透的联系,对联系的普遍性更敏感。 不过最终我发现,思维方式就仅仅是思维方式。人的行为模式与思维方式并不完全一致。因为每个人的潜意识健康水平都不同。很多事情,知道了也做不到,甚至做不了,没有动力去做...因为人的欲望不同,同一个事件,对有些人就是激励,对有些人却不值一提...心理大师,可能本身就是个心理病人。 感性与理性思维搭配粗分的四种类型,应该如果使用和驾驭,如何各得其所呢?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无论待人还是视己,审视一下思维方式的差别,对自己肯定有益。 感性思维,可以用一首感人至深的音乐来测试自己...感动、流泪,就是感性水平的反映。 理性思维,可以坐下1个小时,看自己能不能静下心,对任何一个自己熟悉的身边事项,做一个swot分析策划和计划方案。如果觉得特有耐心,还挺有意思,说明理性思维不算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