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永存作者(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永存不变),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永存作者(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永存不变)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永存作者(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永存不变)

张寒晖,河北定县人,生于1902年。1925年入北平国立艺专戏剧系,同年加入中国 *** 。1930年在北平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4年回老家组织抗日救国会,同时从事小说和戏剧创作,为宣传抗日奔走呼号。1935年去西安,在东北军中宣传抗日。1937年再度深入农村,宣传抗日救国。

《松花江上》并非创作于东北,而是诞生于西安

1936年,被蒋介石调集到西安执行“剿共”任务的10万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小,布满古城街头。他们流亡关内,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却要为 *** 反人民的内战卖命。人人心中都郁结着悲苦怨恨。张寒晖班上的东北军子弟,常把他带到新城北门外东北军家属寄居的地方,与学生自己的父母和亲人见面。在那里,张寒晖目睹了东北籍同胞忧郁愤怒的情形,听到他们背井离乡的哭诉。伤痕累累的“九一八”已成为他们的切肤之痛。

于是,他以北方女人失去亲人在坟头的哭诉声为音乐素材,写成了《松花江上》的曲调。如泣如诉的歌词也涌向笔端。当试唱这首歌时,连他自己也忍不住泪流满面,呜咽得唱不下去。旁边的学生和流浪难民也跟着恸哭。张寒晖的朋友姚一征说:“当歌曲写完后,我们唱到‘爹娘啊,爹娘啊’时,大家哭作一团。”

1936年11月,中国抗战史上一首经典名曲就这样诞生了。

歌声共鸣那种深重的民族创痛

这首歌曲开始是由张寒晖在西安二中学生中教唱的。当时正值纪念“一二·九”学生运动一周年,西安二中的同学们在 *** 队伍中唱起了这首歌,立即震动了西安古城。随后由东北军政治部宣传队印成卡片分发到各军各师,又经 *** 地下党转给北平学联歌咏队。就这样,悲愤激越的《松花江上》迅速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那血泪凝成的旋律强烈地感染着爱国的中华儿女,无数热血男儿高唱着这支血泪悲歌扛枪奔赴抗日前线。

西安事变发生后,伴随着《松花江上》的歌声燃起的抗日烽火已成燎原之势。在中国 *** 和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下,迫使蒋介石在卢沟桥事变发生3天后发表“庐山谈话”,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面抗战迅速展开。1936年底,周恩来曾代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出席东北军军官会议,他指挥与会代表唱起了《松花江上》,全场军官热泪盈眶。还有人举起拳头说:“一定要打回老家去!” *** 也说:“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

1941年8月,张寒晖因积极组织救亡宣传活动被 *** 监视和迫害,他来到了陕甘宁根据地。1942年初又来到延安,被任命为边区文协秘书长兼组织部长。由于长期过度劳累,积劳成疾,张寒晖同志1946年3月11日在延安病逝,年仅44岁。

张寒晖除了留下《松花江上》、《军民大生产》这些名曲外,还创作了《游击乐》、《当兵去》等70多首抗战歌曲。1950年,西北文代会期间,为纪念张寒晖同志,大会筹备处把这个油印本正式铅印出版。直到此时,人们才知道了《松花江上》等歌曲的作者就是张寒晖。真正为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是永远不会被埋没的。

(来源:人民政协报)

更多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永存作者(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永存不变)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