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一览:
金陵游记(其三)·茶韵馐香芳醪醇
清茗候,行箸香,停杯醉。洞天水月。匆促而来去不舍,满座皆是忘尘客。
——题记
我是个不懂吃食的。
或许,对于吃,只要不至于难以入口,我的要求便只剩下是否可以果腹了。说来的确有几分夸张,但现实也的确与此不差。在我每个曾停栖过的地方,附近的餐馆饭店,孰好孰坏,我一直都未下过定论。于是就总有这样的场景:同学同事故友或者其他与我有交集的人,问出“去哪里吃”的问题来时,我往往都是一句“都行”。我几多因此自嘲,苦笑。
我一直如此。
闲极无聊时思考过自己对于美味无甚追求的原因:和家里的餐桌有关,和那每一餐都有的土豆有关,和那两三随季候更替的野菜有关,还有那一锅只放了油和盐再加了白开水烧成的“油汤”,两勺可以泡润一碗玉米疙瘩......更早些年其实这些都不在桌上,没有桌,摆地炉边上就动碗筷。这是我味蕾最初体会的味道,之后不论过了多少年,不论我在哪,这就是我品味的基准了。依此,往往在吃到自认为十分美味的菜肴,而父母不在身边时,我很容易听到一种极美妙的乐音——泪水滴落碗底的声音,响在心底。
我的确不懂吃食。但此番到金陵一遭,我有一个关于吃的执念——南京大排档。
因为来时好友的力荐,更因为长久的慕名,我决计要去品味一番。我其实早在大学时就听同学说过南京大排档,当时所得的信息中我颇在意的一点是大排档的古风,正契合我的爱好。此后就一直惦念着想去,只等一个机会,但这个机会一直在有时间没资本和有资本没时间之间闪躲着,到而今才终于愿意让我逮到。
在南京停留了三日,每日各去了一处大排档。夫子庙平江桥南一处,夫子庙以北水立方一处,还有狮子桥美食街一处。水立方一处店面最小,最难找,不用手机定位是找不到的。狮子桥我们去的时候正在整街翻修,许多美食店都是暂停营业的,我们并没有体会到许多游玩的乐趣,但此一处大排档店面最大,最出名,轻易就能找到,也幸而它没有关门,不致让我们白跑狮子桥一趟。三处的店面大小有所差别,但菜单是一模一样的,本以为三天下来我们可以将其中菜品吃遍,但事实是我们妄想了。
首日在平江桥南。早就打听好营业时间,中午11:00开张,知道会有许多人,我们便赶在10:00前到那。前面果然已经排了好多桌,我们拿到桌号是“甲桌零零捌号”。掌台的是位中年大叔,言谈温和,穿着长袍马褂,典型近代服饰。因为对手里“甲桌”的挂号有些好奇,我便试问甲桌乙桌的区别,他笑答只是排序,并没有档次差别。我安心了许多,自在等候区坐下。终于到了时间,服务的小生带我们找到对号的桌子。正要坐下,忽听他扬声:“甲桌零零捌号,两全其美。”近处的几个服务员应和:“请上座。”我先是一惊,倏尔疑惑是何道理。未几,听到邻桌喊的是“一帆风顺”,应声看去,才了悟:根据来客的人数,喊一个对应人数的具有祝福意义的词语,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之类。确是新奇的迎客方式(至少在我是第一次见识)。
我们开始点菜。菜单是个折子,封面作门扉的样式设计,我自理解为推开门定会别有洞天的寓意。除却样式,我更在意封面上的一列行书:“金风玉露嫩凉天”(槽冠《好事近·岩桂》),这意境正契合当下时节,十月秋凉。翻开折子,首页是关于大排档的注解:
老宅深院、食肆摊档,迎客堂倌,巧手厨娘;
炭炉小火、野蔬时令,原汁原味、传家手艺;
商谈宴请,亲朋相聚,食坊间美味、听乡音小曲;
谈笑间盘空杯尽,酣畅淋漓,实则人生之极乐也。
——齐曰:“雅俗共赏,本味民俗,乃“大排档”也。
早听闻大排档的特点是“雅俗共赏、本味民俗”,却原来此句是这般由来。我自来不少有“附庸风雅”的行径,心为风物动,以爱好为籍口,写诗填词习笛箫,自以为自醉,其实不过自娱自乐,此时坐在此处亦然。但我并未自失自知,到底是比不得真名士,如何算高雅,如何算浅陋,我还是能够分明的。是以,此番品赏美食,不论我再如何追求“雅赏”,都只当得“俗赏”,也就无从体会十分的“本味”了。
次页的主题是“不时不食”,语出《论语》,如其表意,食随时令。此页只有五个菜品:蒸蛋、金玉满堂、粥、桃胶、春卷,但每个菜品的食材,随四季轮回更替,风味不尽相同。单论金玉满堂,春季为春笋、蚕豆、菜苔、酱香肉,夏季为鲜藕、茭白、四季豆、红虾仁,秋季为玉米、山药、老菱、银杏,冬季为冬笋、蘑菇、蒜苔、酱香肉,非是对应的季节,食不到特有的口味。我并不懂得这样的安排于养生之裨益,我所知道的,不过只是食材之新采与陈放的色香差别,有时或许前者更美味可口——蚕豆、鲜藕、山药、冬笋,在它们各自的季节里是有着各自的气韵的。当然,早春晚秋还能通过塑料大棚供应的新鲜瓜果蔬菜不论。
第三页主题是“金陵十二钗”。我首先想到的是《红楼梦》中十二冠首之女子,少读红楼,或因为不经事,读而不深,我不完全懂得此十二者各自的性情与心迹,只会在香陨时摇头喟叹,到头还是没能读懂这十二种人生。除却薄命,入选“十二钗”还有一个条件是聪颖灵秀,便是从众女中择其善者,亦即择优而取。再看菜单,我或许可以将“十二钗”理解为最好的十二道菜——鸡汁长江白鱼、清炖狮子头、牛腩粉丝砂锅、鸭血粉丝砂锅、江米扣肉、家传云斗煮干丝、招牌虾黄豆腐、王府泡椒鸡、金牌响油鳝糊、乡下白肺浓汤、江南水乡一桶鲜、薄饼牛肉松。同对红楼十二钗会因个人价值观不同而生出不同的态度一样,对于眼下的“十二钗”,偏好也因人而异,但这个差异得是建立在“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的,而我对此“十二钗”,除了鸭血粉丝,可以说是全无了解,是以无从言说偏好,只待吃过才好定论。
“秦淮八艳”——花雕冰醉龙虾、老红糖炝闸蟹、招牌盐水鸭、金牌蜜汁藕、天王烤鸭包、老牌阳春面、古法糖芋苗、民国美龄粥。同十二钗一样,八艳之名,享誉秦淮。又或许有些不同,前者只是太虚幻境薄命司执笔一人之见,而后者,是传誉。“十二钗”与“八艳”似乎也有这样的些许差异,我从传闻里剖析来的信息,“八艳”要稍多一点点,盐水鸭、烤鸭包、美龄粥所占的八分之三,到底是大于鸭血粉丝所占的十二分之一。如此关于“十二钗”与“八艳”的解析,只是我的自我见解,或许事实上只是简单的命名,其实并无十分高深的寓意。我却兀自乐在其中。
副页是“秋季上新”,时令菜,有些像“不时不食”,不同的是,这些菜品不是固定随季节更替的,来年此季,或许就不是这些菜了。末页是酒水饮品,种类繁多。
合上菜单,我同友人自在闲谈里等候了。
如期,先上茶。一壶青瓷,两杯清韵,轻啜,唇齿流香。雨花茶,此地特产,彼时我曾因茶汤清透无色而误判为白茶,此后于茶事有了些许修养,才知它是绿茶。我喜欢的绿茶不多,此算其一,同坐的友人也好茶,此时正好论茶,手里杯中,是新或陈,是明前而或雨后......好茶咸与知交饮,浮生快意莫如是!可喜我们这桌是靠窗的,曲轩之外,樇竹翠碧,时而鸟语,和着清幽茶香,所有的心事,尽都同壶底嫩芽,静静舒展。
神游之际,菜已上齐。咸水鸭、王府泡椒鸡,与一盘清炒时蔬,都与菜单里的图片一般无二。金陵盐水鸭,作为我知道的第一道金陵菜,我是不论如何要先尝的。但看盘中白玉,快刀匀段,整齐而置,举筷挟得其一,皮白肉嫩,油润光亮,入口,酥软不老,微咸却香鲜味美,毫不油腻。其实其色香味不止如此,只因为我少写吃食,词穷。王府泡椒鸡,属瓦罐汤,主食材是鸡胸,佐料我确尝不出有哪些,约摸能猜几种:微辣,有姜、椒;微甜,有糖;微酸,有醋;酒味来自料酒......五味有三,掺在一处,我更无从说道了。至于清炒时蔬,本味自然。
“梦忆江南老街,旧事垂现,似水流年,与君把酒欢颜。”似水流年,难得邀约,不可无酒。在这古色古香的境地,啤酒与红酒都不适宜,只看白酒:照殿红、醉春归、秋月白、寒江雪,莫不更有诗意?此四种酒,名字各有由来,我只识出醉春归应是出自“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一句,本打算就选它,但转眼正看到窗外竹间的桃树,想起此时并非春归之日——我选了秋月白。斟满一杯,浅酌,先是浓郁的酱香,吐息之余,又转作悠悠的桂花香,“月挂南楼,凉浮桂酒”,此酒若饮在仲秋月夜,就真能少饮辄醉。除却自困于心的昏暗时光是胡乱买醉,我喝酒大抵都是在享受的,如若真醉,也应是情醉。“桂酒牵诗兴,兰釭照客情。”许是醉了,我果真有了几分诗兴,信口:江湖决会逍遥子,醉论流年忘了期。
一叶知秋凉,只燕报春归。眼下三盘两壶足以惊艳,而况菜单里诸多,更是万林千壑,水月洞天。从来最怕回味早已深谙的不舍,我或许不该对太执著。
[img]茶韵优秀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茶韵优秀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茶韵优秀作文1
夜静半,茶叶在杯中起伏。捧一卷唐诗宋词,走过千年的衰愁,徜徉于墨香的淡雅,这一刻我们沟通与墨香之中。——题记
橘黄色的灯光下,茶愈发淡雅。阵阵幽香袭来,我仿佛融进这茶香,逃脱了城市的羁绊……
旧时常听人说,茶是有灵性的。一个闲暇午后,独坐窗前。倚窗,眯眼,把一盏清茶,缓缓饮下,有如淡泊宁静的濮水岸边,一种情愫涌上心头,我懂得了,甘于淡泊、乐于淡泊、自得于淡泊。只愿像梦中化蝶而逍遥,不愿牵绊于尘世,只愿像那盘旋而上的鹰遨游天地,却依稀碰到了这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是这般滋味!品茶之际,倘或没有一颗悠闲绝不慵懒的心,则实在是霸王风月了。
“喝茶当于瓦窗纸屋之下,陶作的素词,与二三人共饮,得半日闲,抵十年尘梦……”钱钟书先生这样写道。茶,这天地间难得的尤物,可谓极聚造物之灵气了。如何品得动这般尤物?《红楼梦》中刘姥姥的“牛饮”自有一番风格,而妙玉的“三倍即是蠢物”却亦别致。品茶之道必在品茶之心境,或飘逸,或隐忍,或坚毅,或豁达。必当如风一般清逸爽朗。
尝记一次到茶庄做客,主人很热情,招呼我在一张老八仙桌前坐下。一辆片茶叶静静的躺在杯底,新烹的泉水冒着这热腾腾的蒸气,缓缓注入杯中,茶叶瞬间翻滚了起来,随即一阵清香……
茶,却有净人心脾,怡情养性之效。善品之人,一如陶潜、蒲松龄,钱钟书等。依山傍水而居,以清泉引源,泡上一壶清茶,无丝竹之乱耳,消遣世虑,因此上酿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又“湿露沾我衣。衣湿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千古家句。却说蒲松龄不也是在中年之际卖大碗茶时,才回好点墨写出的《聊斋志异》吗?
塞北秋风烈马,江南春雨杏花。茶之韵,便正如那北方“昨夜寒蛩不住鸣”情愫,正如南方“芜西杨柳醉熏烟”的水性柔情的向南。它被文人墨客赞颂了多少回,吟唱了多少次,千百年来,风韵不减……
拙笔不堪,却也“舞文弄墨”了一番。偶然拾来,变做了此悠悠一梦。水中的茶杯不仅颤动了一下,几滴茶水溢出,又一阵清香袭来,我醉了。
茶韵优秀作文2
“热水从茶壶落到杯里,随即冒出一股烟,涟漪在杯中慢慢晕开。茶香不知不觉的已经跑到鼻子里,淡淡的',一不注意,便消失了。”我看着电脑,并打下这些字,在最后面还加上了“红茶馆”三字。
在生活中,花的香气、书的香气、食物的香气、以及洗好衣服的香气,总是在我身边围绕着,那种飘飘然的感觉,让我读读不忘。然而在这些香气之中,令我最难忘的还是红茶馆的冻顶乌龙茶,浓浓的茶香,精致的茶点,在在让我回味无穷。
红茶馆,是一间“古迹茶馆”,可以吃饭、喝茶的地方。而红茶馆的茶,更是色香味俱全。每当我看到有人在泡茶,便会想起那时在红茶馆的情景,历历在目,使我怀读不已。
记得有一天的假日,姐姐说想去红茶馆喝茶,对这家店一概不知的我,胡乱的说也想去,我以为是喝饮料、吃东西的地方。然而,到了红茶馆,我才知道原来红茶馆是类似自助式饮茶,店家会准备茶具,而喝的茶则是要自己亲手泡的。当我们一坐下来,服务生便拿出“茶单”来,上头一横一横的字,都是用毛笔写的,除了有茶的名称外,还有泡的方法,都详列在里头。看完茶单,我们点了“冻顶乌龙茶”和小点心、芒果干。接着妈妈就开始泡茶,一开始,要先温杯,接下来把茶叶放到茶壶里,再将它摇一摇,并加入热水,等个二十秒后,就可以倒入小杯子了。看着眼前还冒着烟的茶,一股香味扑鼻而来,随即又散去,这种淡淡的香味,有一种古老的感觉,又感觉有花香,像一种不可思议的味道,围绕在身旁。在一次接着一次,一泡接着一泡,茶香也慢慢消失不见时,我们也要离开红茶馆了。而留在那里的,只剩下那些无形的回忆。
手指在电脑上持续的按着键盘,脑海里不断的重复播放着那时的情景,茶的香味也不知不觉的回到记忆里,等待下次,再将它唤出,细细品尝。
茶韵优秀作文3
人之道,即为茶之道。回味茶那甘中带涩,涩中透甘,猛然回首,人生百态,人情冷暖,皆在一茶中。
一米黄色的台布,一块墨绿色茶布,透着醉人的秋意,温暖又不失芬芳。视即稍远,一排润玉茶杯映入眼帘,一些零落银杏叶散落周围,又添几分暖意。不淡不深的褐色紫砂壶,温润而又不失细腻,光泽萦绕其中,由黑底青花的壶承相托,更添古韵。侧有一清朗盆栽,上刻“上善若水”,俨然一副山水画卷。
状如枯枝的茶叶静置于白色茶荷中,黑中染绿,味浓而不腻。初闻之,以涩为主,仅略甘;后再闻,其味甘在先,涩则弱。慢慢的,甘涩一体,难分,难辨。
笔主老师轻轻地置叶入壶中,待水沸,则拎壶而注水也,其水柱忽细忽壮。先,水细而长,溅入壶中,泛起声音,如弹瑟,如吹箫,如落玉,且回音不散。此音,此声,只因天上有。
少顷,出汤。汤,色如琥珀,清亮透彻,方可见缕缕白烟,袅袅升起,盘旋于上,随即又缓缓消散,不见踪影。
初饮,舌尖以至小半舌面皆觉其味略甘,并无太大涩意。至后半舌面,涩则渐浓,苦味尽现,甘味则少一分。
再饮,则觉腹中热流淌过,暖意渐布,只觉毛孔皆开,但仅为热与水,而味中之甘,涩,尽留于舌中,融入体内。
饮罢,趁暖意未失,随机缓缓闭眼,由身至心,散发出一种欢愉,如卸万金重负,又如浸于温泉之中,仅一瞬,仿佛移至山岭之中,见那号称“梅妻鹤子”的林道——林君复,然在那高山之上,深岭之下,必茶为伴,谁可知为何他弃锦绣前途于不顾,可知在他梦中,依稀有一白衣女子,在那细雨朦胧中,持伞而行……
一转瞬,我的思绪越入那首《江雪》,我仿佛看到在那天寒地冻之间,一位身着蓑衣的老人,在一片白雪之中,独钓寒江雪。但那并不是枯燥无趣的寂寞,而是享受的,舒适的,出尘的孤独。却又不知,在那孤独之中,有一颗充满热情,永持希望之心。
又言,品茶,即品人生。淡泊与功名之路,何取?有起有落,何妨?
关于水的歌曲
1、忘情水——刘德华:由陈耀川作曲、李安修作词,歌曲的灵感来源于陈耀川一次坐飞机的经历。在接到刘德华的写歌邀约后,陈耀川想到刘德华有一首歌曲叫《谢谢你的爱》,既然已经“谢谢爱”了,接下来只能“忘情”了。
于是,陈耀川就开始思考如何把情忘掉。在一次搭飞机的过程中,空乘人员问李安修是要喝酒还是水,李安修突然有了灵感,想到把忘情和水放在一起诠释酒的概念,这样人们想到忘情水就好比想起了孟婆汤。
2、爱如潮水——张信哲:由黎沸挥李茀民作曲、李宗盛作词。李宗盛在写这个歌的时候,他的内心里面想象的是一个历经沧桑、对于感情有很多经历的男人发出来的一种想法;而在90年代,人们对于男人的要求是硬汉,可是李宗盛却在歌曲里显现出男人的懦弱以及面对爱情的无力,所以开始李宗盛对这首歌曲也没有信心 。
李宗盛创作完了《爱如潮水》以后一直找不到心仪的歌手来演唱,原本李宗盛是希望一个历尽沧桑、很男人的声音去演绎这首歌曲,而张信哲在93年时刚当完兵退伍,还带着校园学生的青涩。
后来李宗盛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张信哲,让他来试着唱一下这首歌曲,试试看会不会带来不一样的听觉效果。试音后,张信哲细腻的演绎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李宗盛也很喜欢,于是这首歌曲就由张信哲演唱,并收录在他1993年发行的专辑《心事》中 。
3、《雨一直下》
是台湾男歌手兼唱作人张宇于1999年正式发行的第十张专辑。张宇凭借专辑获得Billboard的1999年亚洲华语创作歌手奖。
新专辑雨一直下在美国完成音乐後制的部份,与席琳狄翁、玛丽亚凯莉、菲尔柯林斯、理察玛克斯、唐妮布蕾斯顿等一流艺人所合作的幕後音乐伙伴再度携手,打造世界级的音乐高品质。
4、香水百合——张韶涵:是由李天龙作词作曲。收录在张韶涵2006年发行的专辑《潘朵拉》中,是专辑中的热门曲目。Olay内地及香港的代言广告歌曲。香水百合有做百合香水,即有百合味的香水,寓意爱情的味道。
5、大海。
《大海》是台湾歌手张雨生的第四张个人专辑。内含的同名歌曲《大海》人们至今耳熟能详,同时也被舆论误导称为了所谓“最杰出”的代表作。
我想去桂林 歌词
我想去桂林
作词:陈凯 作曲:张全复
演唱:韩晓
我想去桂林呀 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桂林呀 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Hoo I want to...
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
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
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
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祈望
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
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
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
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
我想去桂林呀 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桂林呀 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我想去桂林呀 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桂林呀 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
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
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
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
我想去桂林呀 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桂林呀 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我想去桂林呀 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桂林呀 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Hoo I want to...
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我想去桂林呀 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桂林呀 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茶香夜雨原唱
《茶香夜雨》原唱是:杨晨晖。
歌曲:
茶香夜雨
演唱:杨晨晖
词:音乐走廊
曲:音乐走廊
和声:杨晨晖
录混:上海8G影音吴迪
发行:杨晨晖音乐工作室
飘雨的雨夜里
茶香就飘小楼
听雨里煮茶浓
只听那窃窃语
小楼它晃悠悠
远处的摇橹声
浓浓的江南雨
茶香就把你留
一壶香玉指就纤芷秀
我问你阿妹妹茶香你为谁留
欲言又止的江南雨
黏住这过往的客呦
一壶香茶香悠飘远方
我问你阿妹妹茶香你为谁留
青石板上的江南雨
留住这过往的客呦
飘雨的雨夜里
茶香就飘小楼
听雨里煮茶浓
只听那窃窃语
小楼它晃悠悠
远处的摇橹声
浓浓的江南雨
茶香就把你留
一壶香玉指就纤芷秀
我问你阿妹妹茶香你为谁留
欲言又止的江南雨
黏住这过往的客呦
一壶香茶香悠飘远方
我问你阿妹妹茶香你为谁留
青石板上的江南雨
留住这过往的客呦
一壶香茶香悠飘远方
我问你阿妹妹茶香你为谁留
青石板上的江南雨
留住这过往的客呦
留住这过往的客呦
歌曲鉴赏:
中华大地,茶香四溢;乐坛茶歌,耀耳倾听。《茶香夜雨》是知名创作歌手,中国茶歌王子杨晨晖继《茶恋》《茶香四溢》之后推出的又一中国风茶文化力作!
《茶香夜雨》从谷雨时节华灯初上的陆羽公园茶经楼穿梭到茶韵悠远的江南古镇,以茶圣陆羽与唐时才女李季兰(李治)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依托,表达了男女之间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茶香夜雨
品味茶韵感悟人生
导语:茶,淡淡的苦涩,花,浅浅的芬芳,橘皮悠悠的的隽永,古筝潺潺的流淌。以下我为大家介绍品味茶韵感悟人生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品味茶韵感悟人生1
————在这般喧嚣中开始宁静
人间,一杯滚烫的开水。天地间,如我一般的人坐在桌前或者伏案在不知名的地方,不能像几年前可以为了一时的开心而丢下一切匆匆去到一处美景享受,也不能太在乎自己的感觉开始不顾周围欢唱或者起舞,开水滚烫,不能一口气喝完。
随手撒上一层茶叶,茶叶就这样在开水上漂浮着。多么像众生啊?人,渺小得如蝼蚁,来到世间如浮萍一般飘摇。
记得有个小学同学同我讲,人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皮肉不同,皮肉之前都是白骨。那时的我才八九岁,哪里懂,只觉得这个同学有点奇怪,如今想来,她可真是一位哲学家。那时我与她是相当好的朋友,如今恐怕见了面都不认识了,觉得奇怪,为什么世事会这么无常,人从陌生到熟悉,又从熟悉到陌生。
读书的时候还有很多好朋友,如今联系的寥寥可数,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淡忘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窦初开的时候,那时喜欢的同桌,而一直没有表白,曾有一次同桌主动先向我表白,把我着实吓了,慌忙逃跑。如今同桌已经不知去向,而我也即将成为新娘。
大学的几年曾经去了好些个城市。曾在每个城市生活过一段时间,甚至在那里工作,可是总是找不到归属感,不管如何都感觉没有长沙来得亲切。想必这是很多身在外地的人的感觉,不管那个城市再好,都不能和自己的家乡比。那是发生在逛街的小事,身在另外的城市,一个小贩问我是哪里人,我很开心的告诉他,我是长沙的。他愣了一下,问:“长沙是哪里?”周围的人疯狂的笑了,我有点尴尬,不知道是怎么了,一旦涉及到自己家乡的事情,就变得敏感而多疑。我曾经非常讨厌长沙,因为觉得夏天热,而且老是修路,很多灰尘。可是一旦远行,身在他乡的时候总会开始想念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几缕茶叶就在杯中飘着,没有沉下去。但是茶叶的颜色慢慢化开,染得整个开水慢慢呈现出酱色。平凡无奇的生命就这样被打破,我们看着别人的生活觉得新奇有趣,再看自己的就觉得平淡乏味。十岁那年,我的父母分开了,可笑的是我当时还在羡慕我们班上一个父母离婚的同学,没人管,多自在。哪知一夜之间自己也变成了那样,竟然还有点诧异,慢慢开始感受到这种没人管的滋味是多么的空虚寂寞冷了。
杯中的热气直冒,盖上盖子,让茶叶的味道浸没到水中。好不容易熬到不用再受家里和学校老师的管束了,走自己的路了,却发现如此的艰难。发现以前在象牙塔的生活是那么的惬意,可是无拘无束的日子已经离我远去。生活就是这么残酷,一下子就把我的生命搅浑了,白纸一张?噢!已经不再是说我了。
再次打开杯盖,一缕清香扑鼻,浅尝一口,有些烫舌,细品之下发现其中韵味无穷。沉寂很久,发现这个世界越来越不平静,喧嚣的闹市中随时随地可能都发生着什么,灯红酒绿的空间让人分不清楚是天堂还是地狱。
我从事过很多工作,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就像所有的打工者一样,眼里的老板都是抠门的,工作的时候我总觉得我的工资和工作不能成正比,虽然我是我爸爸的独生女儿,但是家中的长辈总会把堂姐妹拿来比较,这样的压力还是颇大的。我年纪最小,但是学历最高,所以很多时候家中长辈都会询问我的情况,而入不敷出和要父母贴补的日子我心难安。
可能是我自己不安分,总觉得可以找到更好的公司,总是希望可以寻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但是现实是这么的拽,根本不理我的梦想。做生意我把自己积累的钱亏了,甚至还问母亲借了一部分,难料的是世事,只好又回到公司和很多人一样朝九晚五。闲下来写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渐渐从中寻找一种真谛,平淡可能就是一种美吧。
舔舔舌尖的茶味,如同那最清爽的早晨,香气就在心头弥漫开来。我喜欢在桌前放上小盆景,绿色进入我的眼帘时那是一种享受。近来和闺蜜去到一家小资情调的咖啡馆坐坐,正好碰上一个“给一年后的自己写信”的活动,我们纸上大多是一个个问号,对于未来我们有太多的疑问了,店主将会在一年后寄还给我们,不知道那时拿到信会有怎样心情,上面的事情是不是都实现了呢?
这时的茶叶已经全部沉到了杯底,水中全是茶香,浓郁而香甜。夕阳西下,而这个世界并没有寂静下来的感觉,反而喧嚣起来。大口的喝茶,茶香四溢在这块地方,开始我自己的宁静。
品味茶韵感悟人生2
也许是因了祖母的缘故,从初中起便喜欢上了茶。
喝茶,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生活,抑或是一种心情。可我没有文人雅士“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的豪迈,豁达。也不及懂茶道的人那种精致、考究。
也许自己没有品位,女儿曾几百元买回龙井,而我嫌它太过清淡,或许是我们的水质不好,还许是我茶具粗俗。后来又买回具有保健作用的普洱,我又嫌药味覆盖了茶香。
宁肯喝普通的茶叶,看书的时候,上网的时候,甚至连生病住医院,两个女儿都互相叮咛,给妈妈的茶带上,尽管人们说生病不适合喝茶。
而我一向我行我素,才不会因为人们说,身体不好不敢吃冷的,辣的.....我认为应该活出生命的质量,如果一个人想吃的不敢吃,想做的不能做。就那么压抑着、克制着,哪怕活一百岁又有什么意思呢?呵呵.....
习惯,于静谧的午后,依半窗暖阳半窗云的慵懒中,泡一盏浓茶,拈几朵菊花,如果是冬天,则放几片橘丝,一段古筝回旋,翻一本诗集。
茶,淡淡的苦涩,花,浅浅的芬芳,橘皮悠悠的的.隽永,古筝潺潺的流淌。别说散发的芳香沁人心脾,就看杯中绿的茶,洁白的花朵,金黄的细丝,上下翻腾,慢慢舒展,相互融合,互相渗透,轻轻地张唇,一丝一缕与舌尖纠缠,起初淡淡的苦涩,随之说不出的甘甜,浸润心扉。真是满室玲珑,暗香浮动。
这样的氛围,把自己置身于陶公的世外桃源,忘却一切的世俗,抛弃一切的苦痛,心灵的浮躁,栖息灵魂的安静 ,生命的清澈。静静聆听,心与灵魂的对话,尽享最原始,最纯净的时光
抑或只手托腮,凝眸,看窗外鸟儿与清风舞动的半帘烟火,一片闲云。偶尔,心血来潮,捻一支瘦笔,携一抹微澜心思,拨弄一纸山水遥念。任心随袅娜的茶烟冉冉升腾,游弋,缱绻。
墙角不时传来,蛐蛐的叫声,廊檐下燕子的呢喃声,微风扣打窗帘的摇摆声,交汇成一阙无调的红尘。此刻,茶烟,筝音,果香,花香,氤氲一室的暗香摇曳,水墨琴韵。这是怎样一种极致,怎样一种雅趣啊?怎不让人陶醉?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品茶,寻寻觅觅,千回百折后又回到原点,只不过多了心灵的感悟与沧桑。就看你以何种姿态品尝,若能真正地以一份闲散,恬淡的心境,用真、用心,慢慢感怀,细细咀嚼,才会感悟生活的内涵,触摸生命的厚重。亦如茶,经过煮沸,翻滚,浸润,再慢慢舒展,沉淀;与唇接触苦涩后的甘甜,开在时光的弄堂,馨香一个人的盛世清欢。无声着生活的对白,经典着人生的悲欢。
在这样一种别致的情韵里,一丝丝,一缕缕的前尘往事,一些柔软,绵延的情愫,爬山涉水旖旎而来,如花絮般纷纷扬扬的记忆,彷徨,失意,风尘仆仆穿尘而过,又慢慢合拢在咫尺天涯的河岸。站成一排文字的阵营,感慨,嗟叹!睁眼间又悄然飘散,只半盏茶于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