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1. 搭建智慧供应链,推动产业升级快递运营由市场驱动转向科技赋能。伴随 5G、 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科技更多应用于快递物流领域,行业发展质效不断提升。数字科技让我们更加高效对抗疫情,冷链溯源让食品寄递更加安全,供应链走向柔性化、定制化、数字化,零售全渠道、需求碎片化,寄递迈向智能化自动化、服务愈发精准化。快递物流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科技创新让快递运营更加智慧、高效,从而激发更多市场需求。
2. 快递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构筑生产经营核心资产
快递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将进一步加速。一是快递服务制造业的成熟模式将进入复制推广期,收入规模快速提升;二是国际供应链服务能力初显,尤其是邮政、顺丰、中通等龙头企业在国际领域的竞合将开启新端;三是制造业企业对第三方快递物流服务的需求大幅提升;四是快递服务制造业新模式加快推广,如F2C、C2M等仓配模式,预售下沉+前置仓发货模式,产业园区拓客模式等均将快速普及。
3. 跨境电商引领中国快递物流国际化
随着RCEP正式生效,跨境电商发展再提速。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相关产品将会享受大幅关税减让等优惠待遇,降低跨境电商卖家出海成本。电子商务制度性框架建立,加强成员国之间电子商务的使用与合作,帮助中小企业克服使用电子商务的障碍。除此之外,市场的需求也会带动东南亚地区包括物流及仓储在内的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中国卖家的大幅增长。
4. 新零售引领快递业变革
直播电商将强化赋能供应链。一是缩短供应链环节。直播电商跳过中间商,直连工厂与消费者。环节的减少可以帮助品牌发掘并覆盖潜在消费群体。同时直播结果可以迅速反馈到生产端,提高供应链定制能力。此外直播倒逼供应链提高了响应速度,提高了上新频次与数量;二是仓配一体化需求增加。直播电商的出货特征是集中爆发的碎片化订单,为高效的仓配一体化模式提供了适用场景。
5. 同城配送需求兴起
疫情加速居民消费线上化,线上下单、线下送达成为后疫情。新冠疫情期间,大量线下业态陷入停摆状态,促使各行各业的商户积极拥抱线上化。同时,由于全国多地小区的封闭化管理措施,居民即时消费行为逐渐由线下切换为线 上。供需双方的共同推动,同城即时消费在疫情期间迎来爆发。即使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线下活动日渐恢复,供给端的结构性变化与需求端习惯的养成使得线上下单、线下送达模式已然成为新常态。
6. “快递物流”市场下沉
三四线城市及农村等下沉市场的快速成长,在让消费者享受到经济网购服务的同时,也令快递市场获得了新的规模扩张。2021上半年我国乡(镇)网点覆盖率达98%。目前寄递网络由下乡向进村迈进,通过邮快合作、快商合作等多种合作模式推进快递下乡,现在已实现了10万个行政村的邮快合作,2022年力争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7. 从价格战转价值战
随着快递大幅提速,通过规模化降低成本,以压低单票价换取更大市场份额,成了快递业普遍的竞争方式。由于市场的失调,监管部门出手使得全网上调派费,释放出不打价格战。而打价值战的明确信号。新的派费标准落实到位后,快递员的收入也将得到提高。
8. 行业集中度保持高位,上下游渗透经营
未来我国快递行业将逐渐形成以少数大型快递企业为主导、众多中小快递企业进行区域性补充的竞争格局。快递行业资本密集的特征,将导致大型快递企业的资本优势更为突出,可调配的资源更加充足,可覆盖的范围更加广泛,可提供的服务更加多元,可依赖的技术和经验更加先进,从而对市场具备更多的话语权,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未来快递行业将以少数大型快递企业为主导,并保持较高的市场集中度。
9. 行业整合继续加剧
快递行业的整体高增长将继续吸引资本方的关注,资本将助推行业的并购整合。许多外部产业和机构将继续通过杠杆化资本参与进来,而行业本身也将有更多的同行、同区域一体化。
10. 多式联运推动运输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是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主要举措,也是推动国际贸易便利化的基础工程。同时,多式联运也是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国多式联运货运量在货运总量中占比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货物损耗和货运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自2016年起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开展了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到2020年第四批示范工程基本投入建设,2022年国家将继续加强货运物流行业融合多式联运深入发展。
本文由公号众【网络货运在线】转载发布,助力物流公司转型,解决四流合一,同时货运宝有七种合作模式:1.战略联营 2.系统资质代办3.数字产业园招商4.技术服务5.货运链HYL 6.数智合作 7.品牌合作
想要做网络货运的物流公司或者个人或能源建材企业,可以随时关注,联系沟通,还可以获取物流业绝密资料包:90%物流人都想要的资料合集,解密你不知道的物流企业运作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