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先说下背景,答主我就读于重庆师范大学本科,2020年毕业,大三结束放暑假前要搬到沙坪坝老校区,男寝条件差,一个房间住八人、没空调、一层楼一个厕所,洗澡进大澡堂,答主身体不好,不想住这样的宿舍,就出来租房住,从住址骑自行车到大学城新校区西门要二十来分钟。这一年赶上新冠疫情,答主在毕业前五个月没进过学校,在这五个月里国内外局势天翻地覆,答主过年也没回家,在重庆独自隔离防疫和准备毕业。这一年毕业的我们没有散伙饭,毕业典礼靠直播(部分学生代表出席)。
1.早上起床闹钟原定于7点40响,我提前半小时就醒了,睡不着,起来洗澡漱口,推着自行车走到小区门口吃了早饭,才想起来学生证、身份证没带(昨天我还把双证放在抽屉靠外的地方,还是忘了),又走回住处拿了证件(书包此时放在门口保安那里,请他帮我保管)。
2.拿了证件之后答主我推着自行车要去大学城新校区东北门旁边的自行车店(目的是换前轮胎),走到大学城新校区南门附近看到有人钻栅栏进校,栅栏中间有一根松动了,居然可以抽起来,缝隙大了一倍,瘦的同学可以钻进去,于是有两个人一个抽一个钻,成功。9点40分左右我终于到了东北门,自行车店老板不在,我在隔壁店里吹了会儿风扇,跟老板借了纸笔写个字条给自行车店老板说明来意,夹在车后座上,把车锁了往东北门走。
3.东北门的保安没有挨个儿量体温,每个学生出示返校的通行码就放行了,我从东北门走到集贤楼,三春湖边班上女同学已经穿了学士服在摆拍了。
4.坐电梯上集贤楼的三楼,排队办手续那会儿看到过道上的各年级各专业课表,发现本专业低年级有民俗学的课程,心想时代在变,那会儿我们上课没这个内容。
5.到学院的大会议室里,签字后领个凭条就可以拿毕业相关的东西了。之后答主再走进小会议室里在毕业生登记表上签字领了套学士服,下午5点钟前还。虽然今天下雨,但还是闷热(二十七八度的样子),我又胖,走了很远的路出一身汗,短袖短裤都湿透了,穿学士服也湿了些,我出汗擦汗的时候还注意了下尽量擦在自己的衣服上,不过后来图方便也擦在学士服上,心想这个学位可以算是拿汗水换来的。大体上有30%的汗水和次数在学士服上,事后归还时忘记问负责人是不是洗一下了。
6.我走进另一个开放的会议室里休息,旁边有两台老旧但正在制冷的空调,看着室内既熟悉又陌生的同学,想开口又不知道说什么,工作升学都没着落。没过几分钟大家就该去合影了,合影场地有两个选择,一个是露天场地,即校友会堂的大楼梯,可以全年级合影;一个是室内场地,即博雅楼的小楼梯,仅能分专业合影。因为下雨,班委通知了去博雅楼。
7.我和同学们在博雅楼门口等人员设备到位(同时也是乘凉,室内更热,没开空调),和之前在休息室一样,我又腼腆矜持又没心情说什么,自己这一年或者这几年都不太如意,没什么成就感获得感荣誉感,似乎不甘平庸可是又力不从心。在这个时候我穿上了学士服,很高兴H同学问候我和D同学帮我整理学士服的领子(我第一次穿学士服不懂讲究,看班级合影我的领子终于正了)。H同学说我变白了,平时我还没注意到,仔细想想是这样的,近一年来我呆在重庆,这里本来多阴雨天,我又长期深居简出,当然会白了。我又跟H同学讲这一年大家都不容易,都在为前途奋斗,你因为实习、考试等等还来来去去,我这一学年都没出过重庆,没怎么出过沙坪坝区(除了3月份一个朋友来看我,当时我们上了大学城后面的山,山上有个湖,湖边有座庙,庙门口贴着因新冠疫情有关部门决定该寺庙暂不开放的通知,落款璧山区XX部门,我才知道这片是璧山区的地盘)。H同学经过艰难考研,录取到华南师范大学的应用心理学研究生,很不错,不像我现在前途尚不明朗。
8.随后大家进了博雅楼,历史系的三个班先合影,之后是我们班和文博班。历史系师生整队合影的时候我看到了疑似生了二胎的W老师,本人心情复杂,没上前去打招呼问候,想起了这些年来和他的恩恩怨怨,他帮过我很多,也和我闹了不少分歧。他今年该有38岁了,抱着的孩子看上去大约8个月大。
9.轮到我们班照相的时候一个老师说同学们快点上楼梯啊,先上的可以站到中央的位置,我对中央的位置自然兴趣很大,马上占了该位置(在第五级或者第六级台阶上)。但是今天只来了三十多位同学(全班有五十来个同学,没来的有各种原因,八个男生只来了五个,有一个明明是本地人也没现身,另外两个是在外地和休学),我所在的一排仅八人左右,和前面几排的长度不齐,所以不得不调整位置,我原先的位置让给了女同学,四个男生站在最右边。本专业的老师来了四位。负责按快门的同学问我们学院好不好,我们自然说好,然后我们就被拍下来,我班一共拍了两张照片,但第二天毕业生群里只看到一张。
10.班级合影结束后我没有和任何老师说话,第一个走出了博雅楼。
11.我计划到图书馆和教室分别拍两张照片,走了一路又累又热,短袖短裤都湿了,泛月桥和情人坡之间的那片地方调整了绿化,树没有之前密集了。我到图书馆时短袖已经能拧出水来,从博雅楼到图书馆这一路我是穿着学士服走的,又热又羞涩(我的学问和表现可是一般般),到图书馆三楼找座位坐下,图书馆这天没开空调,我只好把小电扇拿出来吹,同时把学士服脱下来挂在椅子上,先打开手机淘宝给妈妈买之前说的蟑螂药,凉快了再办别的事。
12.在图书馆拍完照我就去了弘德楼,这是重师大学城校区当时最大、也是离我们男寝最近的教学楼群,我在这里上了多少节课、考了若干次试、考过两次四级、拿过计算机考试的准考证和合格证、得过表扬挨过批评、吸收了多少精华留下过多少回忆,今天再来的时候我却有点不识路,随即想起了以前上过课的地方,我找个空教室走进去。这时候已经是考试周了,当天下午的期末考试一会儿才开始,教室里只有我,我就在平时上课经常坐的三四排拍了两张照片,一张朝天花板一张朝黑板,还是当初的视线。
13.我拍的差不多的时候两个考试的同学进来了,看到教室里坐着个穿学士服的陌生人还以为自己走错了教室,他们当然没走错,我随手把自己的东西收拾了走。我已经修成正果了,再不会参加本科的考试了。
14.回集贤楼还学士服,这会儿才发现之前签字拿衣服的登记表上前面同学名字后面是S,我的是M,想起之前老师说口渴了可以领免费矿泉水,我就去领了一瓶,算上军训送水,学院给过我两次矿泉水。然后我走到北门商业街鸡公煲店里吃了牛肉煲,42块钱,这个馆子我大三上期才第一次吃,难得来一次,今天吃个高兴(这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钟了)。吃得差不多的时候班上专升本进来、即将去澳大利亚留学的某女同学路过向我打招呼,我跟她聊了两句,有说有笑,她走了,我吃完也走向自行车店。
15.到店的时候自行车前轮已经换了外胎,两边都打了气,老板要了25块,我没还价,骑着车回住处。
16.晚上和爸爸妈妈通微信电话,讲了五十来分钟。
本来还想去和风苑B栋看看和寻宝的,但想想时间晚了,又是骑自行车,捡到什么东西也不好带,作罢。
我班毕业时总计有16人成功升学(其中本校5个,外校11个;录取到985的有三个,211的五个,双非的八个),8人已就业,两位同学出国,也即是说毕业时落实去向的有26人,不到全班的一半。不论是落实去向的还是没落实的同学都还任重道远。我班同学来自全国十个左右的省市区,最北山东籍,最南海南籍,从五湖四海来,往五湖四海去。
大学毕业的那天,如同大学报到的那天,平平无奇又轰轰烈烈,人来人往又人去楼空,学校的建筑绿化看起来和四年前变化不大,然而四年里我们个人、重师、重庆市、全中国又发生了多少变化。仅以学校为例,学校这四年来新修了教学楼宿舍楼,引进了若干人才和设备,招收了几届新生,获得了研究生推免权和博士点,完成了校长交班,斩获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荣誉,拿下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建设了以学院为单位的校友分会,学校排名逐渐上升,而这些进步是当代重师人取得和见证的。再过四年,重师就将迎来七十华诞!
学校是社会的学校,社会是我们的社会,当代的每一天都是这样平平无奇又轰轰烈烈,前人给我们奠定了基础树立了榜样,我们又是后人的基础和榜样!
愿下一个十年,你我都是时代和重师的功臣、宠儿!
大学四年积累的一些图片镇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