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为歌而赞》第二季开播,调整了节目形式,增加新歌和热歌比拼,交流更为多元化,又有郁可唯、王嘉尔等歌手参与。 歌手王赫野,成名曲颇受欢迎,甚至一度成为ktv里的热歌榜首,但歌手本人实力却得不到大家认可,这一次在节目上,他开场的被期待值就不高,后面更是被评价"大流量、大资源唱这么一首歌。 "观众认为他歌中没有自己的故事和情感,无法让人感同身受,代入感十分弱。中间虽有其他反对的声音,表示王赫野的歌曲让人分泌多巴胺,是好听的,但"套路"感太重等等,可以说整体对王赫野的评价都不是很高。 除了在节目形式上有所创新外,《为歌而赞》第二季在节目嘉宾的选取上也有更深的思考。内地的实力派歌手与z世代新兴歌手的同台对决,实力歌手翻唱改编各种热门音乐,新兴歌手则演绎新曲,两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人用音乐进行碰撞,火花四溅,十分精彩。 以郁可唯改编的抖音热歌为例,原曲讲述年轻人关于爱情的想法,喜欢上爱而不得的人,纠结好久后终于心灰意冷选择放下,原唱对这首歌进行演绎时,更为外放,仿佛在嘶吼,诉说这自己的故事。而郁可唯的改编则更为细腻,给人一种轻轻放下,各自安好的感觉,而这种改编,则引起了观众的不同反应。 当无感碰到"感同身受",热歌到底算不算处于审美线的音乐呢?如果说热歌没有音乐审美,那么喜欢这个歌的大众们,是否都没有审美呢?而且什么音乐审美到底该由谁来定义?什么样的音乐才算是符合大众主流审美的音乐呢? 而作为观众的我,也从中了解到了大家的想法,音乐不该随便被定义,我们应该允许音乐的多元化存在,而非将"及格线"卡在某个地方。 这也是我个人喜欢《为歌而赞》第二季的地方,它把音乐话语权交还给用户,每一次用户的评价都代表这这个市场上不同的声音,给歌手反馈的同时,也让歌手们直面了市场最真实的态度,了解观众的需求,让音乐行业能够向更好的方向去发展。 与此同时,这个节目也能让人感受到,好的作品是会引起人们共鸣的。比如因一首《漠河舞厅》成名的柳爽,唱的明明是80年代的爱情,是老伴去世后也依然独自跳舞老人对爱人的坚守,但在舞台和灯光的渲染下,柳爽身后的时钟一直在转动,仿佛时光流动,让他的声音也多了几分穿梭感,听着熟悉的旋律,大家好似走进老人的往日时光,看到他曾经爱情的美好,这种情感引起的共鸣。表演时不少人都忍不住双眼泛红。 一曲结束后,大家点评时也聊到歌曲背后的故事和当时的环境,柳爽用别人的故事,唱出了人们心中的感情,这种好作品让专业人士和大众都为之动容。 有让人惊喜的舞台互动,有走心的歌曲演绎,《为歌而赞》第二季满足了我作为观众对综艺效果的要求,同时还能看到热歌被全新诠释,还是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