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1. 以成绩论英雄
谈阿妹的话,首先要罗列这样一个事实:
张惠妹的头两张专辑《姐妹》《bad boy》是台湾本地歌手第一张(和第二张)销量破百万的专辑。时至今日依然位列台湾历史唱片销量榜第二和第四(1,3是张学友)。
https://zh. *** .org/wiki/%E8%87%BA%E7%81%A3%E6%9C%80%E6%9A%A2%E9%8A%B7%E5%B0%88%E8%BC%AF%E5%88%97%E8%A1%A8,所有销量数据都是台湾销量。全亚洲销量会大几倍,问题是 1)几乎没有可靠的全亚洲销量统计数据。2)很多地区的销量数据水分很大,比如大陆地区。
(以此图让年轻人们知道阿妹也曾经瘦过)
所以楼上有人说“出道即巅峰”,说的没错。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此之后连续推出佳作,积累到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好声音》之类的的音乐节目,基本上都是翻唱张惠妹歌曲最多。几年前我统计了一下星海音乐学院的考试曲目,阿妹的入选歌曲也是最多的。
所以,阿妹的第一个别人没法比的成就就是:
优秀作品的积累量冠绝华语乐坛。
============================
2. 对华语乐坛的影响
阿妹出道之前的华语乐坛,普遍被认为是“靡靡之音”时代(邓丽君)。而阿妹出道时刮起的“快节奏”旋风,实实在在的带动了华语乐坛的升级。
张惠妹得到了张雨生的传承吗? - 音乐张雨生空有满腔的摇滚热情和创作才华,然而自己却无法实现。
一方面受制于自己的嗓音条件不适合唱摇滚。另一方面受制于唱片公司,根本不容他搞这些莫名其妙的创作。
张惠妹的出现,替张雨生完成了这个梦想。
嗓音唱功完全吻合,感染力超强。当时他们的唱片公司正需要推新人。背景:飞碟唱片(就是之前一直阻挠张雨生搞创新的那个。老mv里常见,80后应该很有感觉吧~)被华纳收购。老班底跳出来单干,成立了丰华唱片,旗下大约只有张雨生一个歌手,而张雨生那时候人气也不高。所以急需推新人,推新概念。
所以才有了姐妹,bad boy的出现。
(很多人说阿妹不是摇滚,好吧,是不是摇滚这是个世界性难题,大汪峰也整天被黑不是摇滚。姑且不谈“摇滚”这个词,至少带动了“快节奏”是没问题的。)
这就是为什么到了今天,依然很多人翻唱阿妹的歌曲,而比她更老的歌手几乎销声匿迹的原因:阿妹的歌曲更符合新时代。
比如,bad boy这首老歌现在听起来也不过时,依然有人翻唱(好声音)。而同属百万榜单的张学友,诸如吻别,一千个伤心的理由,完全消失了吧?如果今天再听,是不是会得到一种浓浓的上个时代的感觉?
=========================
3. “张口就打动人”的新时代唱功代表
阿妹是罕见的擅长多种曲风的歌手(其实大部分歌手都只擅长一类歌曲)。除了“快节奏”歌曲外,阿妹更擅长情感类的歌曲。在这方面的作品积累更是惊人,随便列列就有《听海》《如果你也听说》《哭砂》《简爱》等等等等。(虽然我总是感觉,这些歌高度同质化,听多了疑似是一首)
我尤其喜欢这首:
张惠妹 - 听你.听我_MV频道翻唱者众多,然而比原版天差地远,原版才真的是“开口就打动人”。
阿妹也以此和陈奕迅并称为“新时代唱功代表”。现在乐评届谈唱功两字,除了上古神兽邓丽君之外,阿妹陈奕迅就是铁打的最高端了。(虽然我并不认同这个说法)
=========================
4. 赶上了华语乐坛最黄金的年代。
阿妹能有如今的地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早些年的音乐市场也是很萧条的。
上古神兽罗大佑1988年的《爱人同志》是他最畅销的唱片,创下了“惊人”的13万的销量(当时看真的很惊人了)
然而不久后“偶像新星”张雨生的处女唱片《天天想你》轻松创下35万的记录。后来香港四大天王崛起,刘德华可以在台湾打下70万的成绩。直到这种爆发性增长在阿妹出道的时刻达到巅峰,创下百万纪录。后面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MP3出世之后,唱片业一去不复返,2000年之后最畅销的唱片也不过40万的水平。
时至今日,创作和歌手已经完全末路:
歌手的地位远远不如影星,稍微有成就的歌手纷纷变身影星。创作人更是没有出路,只能上好声音力争走向台前。除了老一代创作人还在搞一搞之外,整个歌坛全面萎靡。
超女开启了一个神奇的魔盒,从此以后,“翻唱”,“选秀”占据主流市场。神曲开启了另一个魔盒,“好好唱歌”越来越稀少。
==============================
以上,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阿妹:
在最黄金的年代,用非凡的天赋引领了时代的变革,最终凭借无人可及的作品积累,成就“华语乐坛最后一个天后”,或者说,华语乐坛第一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