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主要指标:
自动方式:非自动,旋转后拉枪机
枪长:1020mm
枪管长:520mm
口径:7.62x54mmR
枪重:3.92千克
枪口初速:820m/s
有效射程:400m
弹匣容量:5发
53式原型为苏联M-1944莫辛·纳甘步枪。该枪在二战中苏军主力步枪,具备射程远、精度高、射击烟雾少等优点,供弹、发射动作干净利落。射击时声音如同水珠落水,在中国被称为水连珠。莫辛·纳甘步枪最早在义和团时期便进入中国,后期的日俄战争俄军溃败遗留了大量莫辛·纳甘步枪,之后各地军阀都有进口莫辛纳甘型步枪,1924年孙中山组织北伐,苏联便援助了一批莫辛纳甘型步枪,1917年到1924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大量白俄逃到中国,也带来了大量莫辛纳甘型步枪。再之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 *** 订购了5万支步枪,连同其他定购的苏联装备,武装了20个国民革命军苏械师。
新中国成立后,武器种类繁杂,堪称“万国造”。在抗美援朝期间,中方紧急向苏联签订了购买36个步兵师轻武器的协定,就包括大量的M1891/30步枪。此时,国内也开始仿制苏联武器,苏联便将莫辛-纳甘M1944卡宾枪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资料卖给中国(当时苏联已经开始撤装该枪)。因当时我国工业水平薄弱,工业资源紧缺需要优先生产其他重要装备,在朝鲜战争结束后,我国在1953年开始正式生产莫辛纳甘1944步骑枪,并定型为1953年式步骑枪,1954年正式列装 *** 部队。
53式步骑枪,自引进苏联生产线开始,还未准备部队便以落伍,当时其他国家都已经开始换装新型步枪,而53式却还是栓动步枪,5发弹仓供弹,单发射击,在火力上存在很大差距。所以53式的生产在1960年被停止,我国开始引进苏联新式轻武器生产线研发生产56式半自动步枪。而53式也开始大量退出现役,转入民兵服役,60年代期间还大量支援给越南。
53式步枪作为新中国第一支制式步枪,结束了我国“万国造”的历史,开创了我国轻武器工业的新局面。广义上的53式枪族包括:仿制自苏联莫辛纳干M1944的1953年式7.62MM步骑枪,仿制自PPSh-41的1950年式7.62MM冲锋枪,仿制自PPS43的1954年式7.62MM冲锋枪,仿制自DPM轻机枪的1953年式7.62MM轻机枪。这四种枪械构成了我军建国后第一代班用枪械。虽然53式步枪只是我军过渡的一个产品,服役时间不长,但它形成了我国制式装备标准化,极大有利于后勤统一化。在新中国的武器发展史上53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