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马塞尔·杜尚
文 | 柴柴
1.摄影对他人可以不是一种侵犯,是可以建立在对话、尊重以及协作基础上的。认为摄影是一种侵犯、掠夺、犯罪,此种思维还是停留在传统纪实摄影、街拍摄影之上,还是秉持着不干涉、旁观者态度,还是认为如此就是客观、现实、中立,那只能在此宣判,此种思维观念大错特错矣,唯有放弃这种关于真实客观的想法,才有可能去接近所谓的“真实客观”,也才有可能对他人不是一种侵犯;
2.照片可以不是一种图像污染,是可以给人以思想启发、情感共鸣、探索未知、参与行动等等的。属于图像污染的,是那些肤浅空洞唯美的沙龙摄影,是那些打着人文关怀的滥情重复的传统纪实摄影,是那些在大街小巷寻找瞬间性的街拍;
3.摄影可以不是因循守旧的,是可以无界限的(但不是无底线)、不断创新往前发展的。选择因循守旧、自足自满,摄影史上就不会出现罗伯特·弗兰克、辛迪·舍曼、南·戈尔丁、安德烈·古斯基等等等等人物。摄影无需准确定义,不限题材,不限边界,不限手法;
4.摄影人是需要读一读摄影史的。了解了解摄影的发展变化,前辈拍的那些经典作品,以此仅仅当作一项谈资,或向前辈致以一点敬意,未尝不好。何况历史的发展就是站在前辈的肩上,你连前辈都不了解知晓,谈何发展;
5.所谓大师经典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选片选出来的,这话放到以前可能部分正确。但进入当代摄影,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地对现实进行复制,不再依赖偶然和邂逅,也不再追求“决定性瞬间”,而是多强调理性思考,冷静凝视。假如那些使用大画幅的当代摄影师,还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选片,那只能是败家富二代了;
6.历史上关于摄影的经典理论,读一读,没有害处。这样,你才有甄别判断能力,包括判断鉴别这些摄影理论本身。还可以知道现今那些所谓的摄影理论家,有哪些在胡说八道,有哪些在炒西方人的剩饭,哪些有真金白银;
7.可能是因为讲理性、思考太多,当代不少摄影喜欢摆思想深度,扯理论支持,搞莫名其妙的玄学。面对那些摄影作品,说不出福柯、本雅明以及罗兰·巴特的几句原话,就是不懂,就是罪过。但摄影除了引人理性思考,也还有精神共鸣、触动情感一类;
8.摄影不止于克莱因说的“砰"的一声那一类。不要忘了,摄影与艺术结合后,可谓是千姿百态、丰富多样,柴柴是乐于见到这种局面的。不要武断地说,哪种摄影好,哪种不好,多点包容心,把裁判的权力交给时间;
9.你自己有主业,把摄影当爱好,淡泊名利,不求钱财,那不错。但不能指着鼻子骂那些以此为业的摄影人,说他们追名逐利,这是不让人活啊。何况凭自己的劳动付出获得名利,不丢人;
10.作品只有流通传播,才会产生价值。你拍的片,自己藏着捂着,自我欣赏,那很好,但不能认为自己比那些四处投递作品的人就高尚,这是没道理的事;
给人提建议终究不妥,特别是对别人的人生。在这里,我自己也不妥了一回,原谅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