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古代的龙是什么样的(龙是古代传说的一种),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古代的龙是什么样的(龙是古代传说的一种)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古代的龙是什么样的(龙是古代传说的一种)

首先说明,在青龙应龙烛龙三龙之间,最菜的就是烛龙,青龙应龙都是古籍记载的创世神,而烛龙只在洪荒流小说或者现代人的吹嘘中创世,不信往下看

玄乙:中国神话中的烛龙和日本神话中到天照是一个级别的吗?76 赞同 · 17 评论回答玄乙:应龙和烛龙相比谁更强?104 赞同 · 18 评论回答

其实对龙进行分类,是从古代就开始的一种传统艺能,但到了也没分个明白,反而是分分合合

汉代就有《淮南子》:

羽嘉生飞龙,飞龙生凤皇,凤皇生鸾鸟,鸾鸟生庶鸟,凡羽者,生于庶鸟。

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麒麟生庶兽,凡毛者,生于庶兽。

介鳞生蛟龙,蛟龙生鲲鲠,锟鲠生建邪,建邪生庶鱼,凡鳞者,生于庶鱼。

介潭生先龙,先龙生玄鼋,玄鼋生灵龟,灵龟生庶龟,凡介者,生于庶龟。

飞龙、应龙、蛟龙、先龙这四龙分别成为羽毛鳞介四族祖先,后世古籍赞道:“万物、羽、毛、鳞、介,皆祖于龙,故有四龙之异而四族分焉”。

三国时期《广雅》又对应龙、蛟龙做出了解释:

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螭龙无角,是龙中之雌

南北朝的《昭明文选》又记载了同《广雅》作者张揖的说法:

螭,雌龙也。

但有角也并非一定是雄龙。龙角低伏平直的也是雌龙,《广博物志》:

角靡浪平,目肆鼻直,鬣圆鳞薄,尾壮于腹,龙之雌也。蛟龙有鳞无角,是龙之少年,分两种

最早的一种,就是汉代《淮南子》介鳞所生的天生蛟龙

这一种蛟龙是天地五虫中鳞虫的祖先,凡生有鳞片的生物即属鳞虫

汉代《论衡》说:

人为裸虫之长,龙为鳞虫之长。

龙也算是鳞虫之一,那么蛟龙可说是真正的祖龙

这个时期的蛟龙尚是水中之神,《管子》:

蛟龙,水虫之神者也,乘于水则神立,失于水则利废,故曰蛟龙得水而神

一种即南朝任昉所著《述异记》中虺五百年所化之蛟龙:

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而为角龙,又千年为应龙。

《述异记》兼取《淮南子》、《广雅》二书,将蛟龙、虬龙(角龙)、应龙说成了同一种龙的不同时期,但显然与先古诸说相矛盾

蛟龙从汉时的“祖龙”地位不断跌落,到后来还出现了“鳝化为蛟”、“雉化为蛟”、“钟化为蛟”的神话,禽、鱼、死物都能变为蛟龙,几乎万物皆可化蛟化龙

虬龙有鳞有角,是龙之壮年,又称角龙

虬龙与《述异记》角龙等同,角龙千年为应龙,而《楚辞说韵》:

有翼曰应龙,又虬龙千年谓之应龙

虬龙鳞甲绚烂,南朝《诗品》:

文彩高丽,并得虬龙片甲,凤凰一毛应龙有鳞有角有翼,是龙之老者,分两种

跟蛟龙一样,在南北朝《述异记》龙一千五百成应龙一说提出前,也只有毛犊所生的天生应龙

不过所幸《述异记》说法对于应龙的影响并不大,不说秦汉《述异记》未曾成书之时,即使后世也多是出现《淮南子》说法中的应龙,比起倒霉的蛟龙不知幸运了多少

最早的应龙出现于《山海经》,杀蚩尤夸父: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因杀蚩尤夸父而不得复上的应龙,在黄帝铸鼎后又得以上去,《史记》: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龙乃上去。

而在宋代《镡津文集》中:

羽嘉生应龙。应龙生凤皇。凤皇生众鸟。

应龙合并飞龙,又成了羽嘉的子孙,凤凰的父辈,五虫中羽虫即鸟类的祖先

应龙的神异就不多说了,直接上古籍,《祁阳贾侯神道碑》:“乾坤破碎、溟涬茫昧……应龙腾骧,捧天开辟”,这个描写已经超过古籍中的 ***

《册府元龟》:“应龙辟壤,致宅土于遐年……天之祚圣,复在于兹”

《钱塘集》:“变化赫日成昏曚”、“天地昏蒙而万物否”,烛龙在古籍中最高地位就是等同太阳……

《杂诗》:“应龙出重渊,矫矫升天行。奋迅弥宇宙,雨施品物形。收藏入无间。脗合元气冥。神变不可测,乃知至阳精”

《阮籍集》:“应龙不常仪:或朝济夕卷,翕忽代兴;或泥潜天飞,晨降宵升,舒体则八维不足以畅迹,促节则无间足以从容。是又瞽夫所不能瞻,璅虫所不能解也”

《太平广记》:““淮、涡水神,名无支祁……禹授之章律、鸟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木魅水灵山妖石怪,奔号聚绕以数十载,庚辰以战逐去……庚辰之后,皆图此形者,免淮涛风雨之难。”即李汤之见,与杨衡之说,与《岳渎经》符矣”

《岳渎经》:“禹治水三至桐柏,惊风迅雷。禹怒,召百灵,命应龙搜逐之,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祈”

《兰轩集》:“应龙图历,数协一元之永欢”

《蕙堂全集》:“应龙图镇天地之偏”

《山海经校注》:“应龙即黄龙”

《文献通考》:“中宫黄帝,其精黄龙,为轩辕。首枕星、张,尾挂柳、并,体映三台,司四季、司中岳、司中土、司黄河、江、汉、淮、济之水、司黄帝之子孙、司倮虫三百六十。按张衡《灵宪》,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脊于后,黄龙轩辕于中,则是轩辕一星,与苍龙、白虎、朱雀、元武四兽为五矣。世之言星者,惟知四兽,而不知黄龙,是求之未尽也”

《诚意伯文集》:“应龙翔中天,涣汗湿箕毕”,箕毕是二十八宿中的两个水宿,这里认为箕毕的水源自应龙的汗水……

此外

青龙同样有鳞有角有翼,是古代所谓的真龙,又称苍龙

《张果星宗》:

角亢二宿为苍龙之角……又有辅翼,则为真龙矣。

在《淮南子》中就是“天神之最贵最尊”:

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青龙所居,不可背之……天地以设……四维乃通,或死或生,万物乃成

还是被唐代官方祭祀的造物龙神,《大唐开元礼》:

苍龙祝文曰:维某年嵗次月朔日 子嗣天子讳 谨遣具位臣姓名 敢昭告于苍龙之神,惟神体备幽明,质兼小大,实为鳞长,赞时造物,嵗稔年登,实资弭患,式陈嘉荐,百灵是属,爰集东方鳞羽臝毛介众族,猫、于菟、坊、水墉、昆虫诸神咸飨。【其朱雀、驺虞、元武祝文首尾并与此同】

道教的祖龙、创世神,《金锁流珠引》、《混元八景真经》:

东方青龙祖孟章, 姓孟,名章。是青龙将军、龙之初祖

北方壬癸水,卦主坎,其象玄武,水神也。南方丙丁火,卦主离,其象朱雀,火神也。东方甲乙木,卦主震,其象青龙,木神也。西方庚辛金,卦主兑,其象白虎,金神也。此四象者,生成世界,长立乾坤,为天地之主,谓之四象。

现代有人也不知道是一知半解,还是故意为之,把青龙“龙之初祖”的名头张冠李戴到了烛龙身上

还有大名鼎鼎的烛龙,龙中的异类

很多人以为它不是龙,实际在古籍里,从古至今,它就是龙,甚至古籍中就有“衔烛之龙”一词用以形容烛龙

《文选详注》:天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

《诗含神雾》: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中也。

烛龙是什么?32 赞同 · 1 评论回答

“烛龙不是龙”真是现代一大谣言,堪比网络流传的“朱雀是凤凰”这一谬论

而《山海经》描述的烛龙虽然看上去逼格很高: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綮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但这一段总结起来,甚至还没有元末《说郛》里能等同太阳的烛龙来的高

毕竟山海经烛龙所司昼夜、冬夏,还比不上一个完整的太阳

甚至在现存最早版本《山海经》里,烛龙的控制昼夜冬夏的力量,还都来自于他口中的火精。

《说郛》:

太阳顺四方之气,古圣曰烛龙。行东时肃清,行西时温,行南时大,行北时严杀,烛龙即日之名

实际却是噎鸣、石夷、鹓的下属。《山海经》:

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有人名曰石夷……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

有女和月母之国。有人名曰鹓……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闲出没,司其短长

在元末地位巅峰之前,烛龙还经历过一段低谷,甚至比蛟龙还惨

《后汉书》:“征烛龙而令执炬兮,过钟山而中休”

唐代王勃曾称:“烛龙避尧日于幽都”。

《景星赋》载:“癸丑之秋,有星丽天……烛龙不敢张炬”。

《使琉球录》所记闻:“仙瀛……长照烛龙膏”

从被神人命令执炬,到直接被做成灯油,不可不说实惨

下面有个回答说“明之前龙没啥人信,后来能降水就有人信,但是明朝结束也没封神,清朝才封龙神”

其实这些话全部说错了

上文就已经给出了唐代对青龙的祝文,人家都已经造物了,还没啥信?

唐宋就开始广封天下龙神了,清代虽然拉胯,但也不要什么都推给清代吧。

《唐会要》:“浮沈水际。群类翼从。左右咸异之。俄而不见。方悟龙神之变化。遂相率蹈舞称庆。后大雨果下。”

《宋会要》:“信州有五龙庙,祷雨有应……徽宗大观二年十月,诏天下五龙神皆封王爵”

不说青龙和这些龙神,先秦应龙也都早就不知多少人信奉了

现存最早版本《山海经》中除却上文所引,还有:

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今之土龙本此。气应自然冥感,非人所能为也。

而这今土龙,“今之土龙本此,则指汤作土龙”

商汤都有信了,还没啥人信呢?

汉画像中还有描绘这一事的画面

更多古代的龙是什么样的(龙是古代传说的一种)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