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代表征服的十字符
(2017-07-19 15:47:52)
代表征服的十字符_徐江伟_新浪博客
标签: 十字符
文化
十字符是华夏文明起源中非常值得注意的符号。并不是它里面真有什么神秘力量,而是从遥远的史前时代起,十字符就已经代表征服、代表王者了。
万不可把华夏文明起源想象成诗情画意的场面。华夏文明就是从不断发生着的民族征服,继而民族融合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征服者的高贵都要由被征服者的卑贱衬托出来。征服必定伴随着血腥杀戮和残酷剥夺,并且越是远古,场面越是野蛮恐怖。乃是非常浅近的道理,也是考古发掘一再重现着的事实。但这个浅近道理就是被儒家理论给搅糊涂,儒家是言必称古帝圣王,中国历史学家至今还跳不出儒家理论布下的迷魂阵。
考古显示,早在上万年前,贺兰山阴山岩画中就已大量出现这种代表征服的十字符,如图:
左,贺兰山人脸岩画,额头上有十字符
右,赤峰红山文化人脸岩画,嘴部是十字符
贺兰山与赤峰的直线距离就已超过1千公里,两地却发现了许多造型完全相同的人脸岩画(其实是猴脸)。上图岩画的发现者内蒙古的甲才先生称之为“神格岩画”,这是对的,古人刻画这种岩画的目的就是祈求祖先神灵,保佑他们出征得胜,掳获众多。
脸上画十字的族类直到明代还见诸史书,但不是 *** ,明初《百夷传》记载,青藏高原上的怒江峡谷中有“怒族”(阿怒),“目稍深,貌尤黑,额颅及口边刺十字十余。”怒族是汉字注音,藏语“黑”读作nuu,他们是古羌的后裔,不是真的黑肤人,青藏高原上紫外线强烈,使得那里的人肤色都呈古铜色。
新疆哈密白山崖刻中的十字符
白山崖刻为哈密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沁城乡东北5公里处,是一座灰白色小山,岩画大多分布在水流冲蚀出来的溶洞岩壁上,统计有近百幅,其中多有十字符,毫无疑问是古代游牧民族留下的。
4500年前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彩陶中也大量存在十字符,这种彩陶器都是随葬品,代表墓主人的高贵身份,同时也是当时社会形态的一种反映,如图:
甘肃博物馆藏马家窑文化彩陶罐,以十字符为中心构图
马厂彩陶器中的十字符,拥有这种陶器的墓主人地位非常尊贵
天水博物馆藏彩陶器中的十字符,也是古人“天下”观念的一种反映
河南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夏代镶绿松石十字符青铜戚
此物中间是代表天的圆孔,外面围绕着两圈十字符,外圈12个,里圈6个,数字都是有象征意义的。这种十字符在西方也有发现,欧洲史学家习惯称之为“雅利安符号”,欧洲人也喜欢以“雅利安人”自称。但从十字符的分布情况看,最初并非出自欧洲白人之手,中国的甘青地区才是十字符的源头之所在。
商周青铜礼器上的十字符有许多变种,但基本形状不变,含义当然一样,就代表征服、代表高贵,如图:
商代“亚其觚”上的族徽拓印
殷墟妇好墓出土了18件亚其觚(gū)。中间都是十字符,无非是加粗了一点而已。商代青铜器和铭文中还有一种极为夸张的十字符,几乎成了正方形或长方形,可以在里面刻祖先名号了,如图:
商代青铜器上的“亞”字形族徽
上图墓主人名号依稀可辨,第一个叫“某豕”,第二个叫“羌某”,第三个是“婼癸”,第四个是“田某”,都应是世袭王国的继承者。
这种“亞”字符也是商周时代贵族大墓平面图。例如殷墟妇好墓,掘开后的形状就是这样的,墓中心是墓主人的棺椁,四边凸出的地方是16具殉葬人的尸骸。
考古学家所称的甲字形大墓、中字形大墓,其实都是十字符的延伸变形。一个墓道特别长之后,看起来就成了“甲”字形或“中”字形。这种大墓的墓道和封土中通常都有大量殉葬者的遗骸。应知这种形状的墓葬早在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中就出现了,到了殷商世代终于形成了严格的规制,以体现墓主人的不同等级。
此外,一个猴人顶着一个十字符的铭文也非常多见,就代表天祖。古人认为没有天祖先的保佑,子孙也不可能长享荣华富贵,因此要时时虔诚献祭以求祖先神灵的喜悦。
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大墓揭去封土后的情形,呈“十”字形,单边长16米,他们即使死后也要躺在十字符里享受永世的祭拜
考古人员正在揭开廓室的盖板。此大墓与西周曾侯乙墓很近,但两者是什么关系仍是一个迷。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此种十字符早已成了帝王的专用符号
陕西博物馆藏商代“取钺”,上有三个耳朵,顶部是一个十字符
当然这个“取钺”只是笔者的命名,还没有被博物馆采用。从造字方式看,“取”的本义是指战场上割来敌人的耳朵。古代游牧民族都有凭敌人的左耳朵分得战利品的习俗。一个耳朵就代表杀死了一个敌人。割到后来就“取天下”了,都成了大大小小,高高在上的奴隶主!
特别要注意,这个“取”在古代突厥语里就是征服、掳掠、奴役的意思,例如:
突厥语耳朵读作“取尔格”(qulğ)
奴隶读作“取勒”(qul);
使……成为奴隶:qulad
抢掠:qun
有奴隶的:qullığ
奴隶的:qulluq
奴隶般的:qulsığ
上述这些突厥语词汇都来自《古代突厥语词典》,它们的词根都是“qu”(取)。笔者以为,这是对上部的十字符含义最可靠的佐证。
因此,拥有这种大钺的人,只能是来自亚洲内陆高原深处的匈奴和氐羌。他们是在“逐鹿中原”中胜出,成为农耕定居民族的统治者。后来他们又被更原生态的游牧民族取代,消失在了农耕定居民族中——而这就是华夏文明起源、发展永不改变的主旋律!
十字符代表征服、代表杀戮,也体现在了汉字的造字方式中。内有“十”的汉字几乎都有开辟、斩杀之义,例如“古”字,下部的“囗”代表土地,辟地立国之时为古。例如“毕”字,本义就是杀完、获尽。例如“田”字,此“囗”里面加“十”字,最初是指在每块土地上围猎、斩杀,与种水稻的农田毫无关系,到后来才用以指奴隶主们拥有的井田,因为井田和拴在井田上的耕奴都是武力征服、斩获的结果。
当我们把视野进一步扩大,终将发现,不仅华夏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伊朗古文明,印度古文明也在同样的规律中发展起来。上图这种十字符墓葬不仅出现在了中原,也出现在了动时代的中亚,古波斯帝国的君王们也葬在十字形陵墓里,只不过不是在地下,而是凿在了崖壁峭壁中,如图:
波斯帝国的王陵,四个陵墓一字排开
波斯帝国的王陵位于伊朗东南部的帕萨尔加德(Pasargadae)一座光秃秃山上,古名“色拉子”(古突厥语是“黄帝、金人”的读音)。上图自左至右分别是阿耳塔薛西斯(前465-前423年),薛西斯(前485-前465年),大流士一世(前521-前485年),大流士二世(前425-前405年)的陵墓。
大流士二世的陵墓近照
大流士陵墓左下方有著名的萨珊王朝(公元224年—651年)时代的浮雕:沙普尔皇帝接受罗马君主瓦勒良跪地投降图。萨珊王朝统治者也是以波斯帝国的正统继承人自居的。
波斯帝国(前576年-前530年)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大帝国”,创建者居鲁士大帝,称号是“波斯国王、安善国王、米底国王、巴比伦国王、苏美尔和阿卡德国王,四方之王。”由于居鲁士下令“释放巴比伦囚虏”,准许被掳掠到巴比伦为奴的犹太人重返故土建造他们的神庙,这应验了犹太人先知的预言,《圣经·以赛亚书》中称其为“公义的王”。《圣经》明确记载居鲁士王和他的部族不是当地人,而是来自遥远的东方。居鲁士又叫“古列”,应该来自古羌藏语,藏语“神”读作gu,后缀-li是尊称读法。如此,波斯帝国的王陵也是十字形就不奇怪了。
探究华夏文明起源真相,有一个原理性、基础性的问题必须首先放到台面上来,就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问题。伴随着大规模杀戮的征服战争到底来自人性之善还是人性之恶,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在征服战争中人性之恶从来就是淋漓尽致地反映出来的。
但这个浅近的道理却被儒家理论硬生生地给弄糊涂了。作为征服者的炎帝和黄帝,既然已经是“帝”,在逻辑上就已经不可能成为我们的祖先了。埃及人不会说金字塔里的法老是他们的祖先。意大利人不会说古罗马皇帝是他们的祖先。印度人不会说《摩诃婆罗多》中的某位君王是他们的祖先。一定是先有民族而后有帝王,不可能相反。但儒家理论就是这样颠倒认定了。儒家理论的潜在的逻辑是:谁掌握了巨大的权力,谁就是圣人,也就是祖先。而你就永远是他们的虾米子孙了,有了永世孝敬的义务!
如此违反逻辑和常识的歪理不予推倒,想探究华夏文明起源真相,可能乎?
附图:美洲印第安人岩画中的十字符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名叫“圣潭”的地方,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远古印第安人留下的十字符岩刻。 墨西哥许多地方也有这种岩刻。这个符号显然具有某种宗教含义。古代中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就是用十字符作为他们宗教象征的。
美洲印第安人属于蒙古人种,已为人类学家所公认。他们从亚洲迁入美洲大陆可能已有12000年的历史。这也说明,这种十字符在亚洲大陆的存在历史已超过12000年。不可能是印欧白人种首先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