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各个时期的天球瓶(乾隆粉彩天球瓶特点),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各个时期的天球瓶(乾隆粉彩天球瓶特点)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各个时期的天球瓶(乾隆粉彩天球瓶特点)

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一种瓷器造型,创烧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景德镇窑,瓶形为小口、直颈、丰肩、假圈足、砂底微凹。因圆球腹硕大,像是从天降下来似的,故名。

雍正款仿钧新紫釉天球瓶,清雍正,高53厘米,口径12厘米,足径16厘米。

天球瓶圆口,直颈,球形腹,圈足。由于其造型形似天体星球,故称之为天球瓶。通体施仿钧新紫釉,紫色斑几乎覆盖瓶体的上半部,蓝色保留在瓶体的下半部。外底釉色灰白,暗刻篆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

天球瓶是由胆瓶衍生的一种瓷器造型,典故取自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始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状若天球,故名天球瓶。清雍正、乾隆两朝时值盛世,仿古风盛行。仿造的天球瓶更属宫廷大型陈设用瓷。

粉彩婴戏天球瓶,清乾隆,高51厘米,口径11.3厘米,足径18厘米。

瓶直口微撇,直颈,球圆腹,卧足。以粉彩描绘纹饰。瓶身绘两棵青松下嬉戏的婴孩,或放鞭炮,或敲锣鼓,或吹喇叭,或骑木马,或举旗,或提灯笼,场面十分热闹。旁边衬以梅花山石,点出“闹新春”的主题。外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此器高大稳重,婴戏图中人数多,场面大,远胜于清康熙、雍正朝同种装饰题材的瓷器。

除了传统的青花品种外,五彩、粉彩等彩绘天球瓶也开始出现,而最为珍贵的斗彩却很少应用于天球瓶上,其最主要原因在于,斗彩向无大器。乾隆朝国力强盛,弘历又极爱珍瓷雅器,于是天球瓶这一斗彩大器也就由景德镇御窑厂奉旨烧造出来了。

青花云龙纹天球瓶,明永乐,高41.5厘米,口径9.3厘米,足径15.5厘米。清宫旧藏。

此器体大端正,圆口,直颈,口与颈大小相若,腹 *** ,肩与底相若,俗称“天球瓶”。通体青花纹饰,自上而下分为两层。外口饰忍冬纹,以枝叶作骨架,向左右延伸形成连续边饰,颈饰6云朵纹。整个腹部绘云龙纹,龙体较大,张口怒目,鬃发上冲,作回首状,四肢前伸,三爪矫健有力。龙身间隙处饰各种形状的云纹,衬托出巨龙行空之势。平底白釉无款。

天球瓶是明初江西景德镇窑的创新之器。此器造型饱满,青花龙为三爪,怒目回首,鬃鬣飞扬,刻画细腻,颇有气势。使用进口青料描绘花纹,烧制过程中有自然形成的铁结晶斑,更显出龙的凶猛有力,栩栩如生。此器是永乐时期龙纹青花瓷器中的典型之作。

宣德天球瓶胎骨厚重,敛口短颈,上阔下敛;腹大而扁,砂底微凹。后仿的器型多颈长腹圆。清代天球瓶颈稍长、腹较圆,康熙时为平砂底。雍正乾隆时天球瓶烧制较多。雍正为直口微撇,腹扁圆。乾隆时天球瓶直口较粗,圆腹,假圈足,部分为釉底。

粉彩蟠桃纹天球瓶,清雍正,高50.6厘米,口径11.9厘米,足径17.7厘米。

瓶直口微撇,颈较短, *** 腹,圈足。通体内外施白釉。瓶体上以粉彩描绘桃树一株,枝繁叶茂,自瓶底沿腹部蜿蜒而上,八颗硕大饱满的桃实压坠枝头。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化篆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

天球瓶以形似天体星球而得名,此种器形始见于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流行于清代雍正、乾隆两朝,属于陈设用瓷。后世所制粉彩蟠桃纹天球瓶多以雍、乾时期的制品为蓝本烧造而成。雍正官窑粉彩瓷器上所绘蟠桃多绘八只桃实,而乾隆时则多绘九只桃实,因此有“雍八乾九”之说。此瓶彩绘构图疏朗有致,釉色浓淡相间,绘画精细工巧,堪称雍正官窑粉彩瓷器的代表作。

更多各个时期的天球瓶(乾隆粉彩天球瓶特点)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