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
巨龙巨龙你擦亮眼,永永远远的擦亮眼。
╝
前几天,像往常一样,在上班的路上开着车,听着音乐,偶尔翻到这首歌,直到下班到家还在单曲循环中,不知不觉播放了一整天。说实话,而立之年,再听到如此激昂的节奏,胸中也汹涌澎湃,我想一定有什么魔力吧。
这也是我想写这篇文章记录一下的主要原因。其次,人过留名,雁过留声,good or bad,总要给世界、给自己留下点什么吧。
鄙人更喜欢王的版本,气势如虹,排山倒海,还有传递出来斩钉截铁的自信。这种基调结合歌词的结构以及意境,更能动人心弦,或者说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小时候的自己人云亦云,缺少独立的思想,也没有什么艺术鉴赏能力,只会用单纯的好看、好听、好喜欢描述自己的感受,知其美,而不知其所以美。
长大后,发现原来美的传播有他自己一套的表现方式。如果理解了构成美的结构,是不是就能更深入的享受美呢?
对于歌曲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韵律和歌词。
这首歌之所以经典,是它的词曲都有很高的水准。这首歌的成功,词和曲各占一半。特别是词的起承转合非常恰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像象棋老手,子弟布局衔接,环环相扣。
不知道生活中的美,可能因为还未见过太多的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随着学历的丰富,人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经历,审视这个世界。
文字的美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呈现的方式上,其中一部分是语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小时候语文考试,一定会有题目要求回答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对文章起到哪些作用。彼时的我认为,这种题目有什么用,修辞手法那么多,该不会是你们搞语文的故意搞出来难我们的吧,我管他什么修辞手法,只要我自己感官上能体验到文字的意思就行了,为什么要我说出具体哪种修辞来?百度百科-修辞手法
此时的我,或许能理解了。写文字就像谱曲,能听懂音乐,不代表能欣赏音乐中大部分的美,更奢谈谱写自己的歌曲。
理解文章结构的目的就是要理解文章是怎么构建的,用哪块砖作为建筑的哪个构建,来达到期望的效果。回头想想,语文老师的苦衷应该是,要让学生自己能像作曲一样,写出自己的文章,让读者像欣赏音乐一样感受到文字的美。多说一句,彼时的感受和心态,与自己的阅历少、知识浅薄以及部分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关。这也是成年的我,想重新学习语文的原因之一。(当然很多东西都想重新认识、学习,比如历史、地理、军事...)
本文尝试从作词方面入手,分析歌词的编排特点以及达到的效果,如果大家能因此发现词中更多的美感,也算是好事一桩了。
╔
开头八句,从“遥远的东方”,直到“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是一段非常长的排比,气势恢弘。前四句中的长江和黄河,人尽皆知,也是中华文化的代表符号,作为歌词开头,就像在说1+1=2的道理,让人无法反驳。 也是给下文“龙”,“龙的传人”做铺垫,在歌里我们可以看做是起兴。
╝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
它的名字就叫长江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
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
六、七句。“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龙象征中国,龙的传人象征中国人,句式方式与上文一致,巧妙地不是这个表现手法,而是他的位置紧接着前四句之后,很顺滑,流畅,让人信服,更容易让人接受。长江、黄河,龙、龙的传人,这四个对象都比较大、比较恢宏,放在四句排比句里面,排比本身就有气势,陈述对象的恢宏和排比句式的恢宏,相得益彰,可以说非常的贴切巧妙。╝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
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
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
倒装。强调在前的“巨龙”,非“我成长”。顶针。“我成长”,“长成以后……“还是顺滑,朗朗上口。
同时流畅承接上面”龙的传人“,切换角度,从整体到个体,为下文描述龙的传人的特征做铺垫。我生长在强大的中国,长大后当然是龙的传人,呼应上文。
╝
巨龙脚底下我成长
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
╔
借代。“黑眼睛”等是中国人最具代表性的外在特征,这里具体特征指代本体龙的传人——中国人。措辞精炼。
╝
黑眼睛 黑头发 黄皮肤
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
它的名字就叫长江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
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
对比。没见过长江黄河的人梦里也去过,一个母亲河,一个黄金水道,这两个符号太深入人心。还有互文。让句式更协调。连起来看是,即使现实中没有见过长江黄河的美丽和壮观,梦里都畅游过长江黄河。
╝
虽不曾看见长江美
梦里常神游长江水
╔
通感。黄河的壮美是听不见的,只能看见。这句歌词让人耳目一新。结合上一句长江的美丽,此句应是黄河的壮丽,而非听得见黄河雄壮的波涛声。
╝
虽不曾听见黄河壮
澎湃汹涌在梦里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
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
╔
反复。强调龙的后代,强化、拔高。
╝
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他们全都是
╔
用rap的形式描述描述了一个普通草根的逆袭。这也是早期移民的儿女的生活缩影。音乐上强烈的节奏加上文字传达的励志的故事让人热血澎湃。
╝
now heres a story thatll males u cry
straight from Taiwan they came
just a girl & a homeboy in no$ no job
no speak no English nobody gonna giveim
the time of day in a city so cold
they made a wish & then they had the strength 2
graduate w/honor & borrowed 50 just 2 consummate
a marriage under GOD who never left their side
gave their children pride raise your voices
high will never die never die…….
多年前宁静的一个夜
我们全家人到了纽约
╔
倒装。强调心中的思念强烈,也让人引起瞎想:为什么野火在心中燃烧,进而下一句给出答案是思乡之情。比喻+反复。思念之情像野火,强调两遍思念家乡让我心中野火熊熊燃烧,代入感很强,同时野火的比喻也让听众画面感起来,这几句是整首歌的精华。
╝
野火呀烧不尽在心间
每夜每天对家思念
每夜每天对家思念
╔
倒装+对比。强调在别人土地,环境的艰难,对比反射出我意志的坚定,对自己身份的认同。这一句直击内心。
但是上文提到“巨龙脚底下我成长”,和这里自相矛盾?!歌词被王改了,为什么要改?是出于王自身的经历。美生美长的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也是龙的传人。
╝
别人土地上我成长
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
╔
象征。巨龙中国你擦亮双眼。意境深远,引发联想,听众的思绪已经飘到九霄云外,这句话可以联想出无穷的境界。比如让人思考:国人近代受了奇耻大辱,没有清醒的头脑,受人欺负……。同时也是一个告诫,要告别愚昧无知,要明辨是非,要看清自己,看清世界...
以此结尾,却结不了尾,印象深刻,是主题的升华。
╝
巨龙巨龙你擦亮眼
永永远远的擦亮眼
巨龙巨龙你擦亮眼
永永远远的擦亮眼
巨龙巨龙你擦亮眼
永永远远的擦亮眼
巨龙巨龙你擦亮眼
永永远远的擦亮眼
巨龙巨龙你擦亮眼
永永远远的擦亮眼
巨龙巨龙你擦亮眼
永永远远的擦亮眼
巨龙巨龙你擦亮眼
永永远远的擦亮眼
文章最后,如果你了解这首歌的创作背景,结合当下的形势,可能又多了一层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