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2021年的结婚数减少43%。中国的结婚率从2013年的9.88 ‰直线下降到2021年的5.41‰。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想结婚?
不外乎对婚姻生活的恐惧、厌弃或者对自由的向往,至于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那么,我们这件事就要从“为什么要结婚”说起。
为什么要结婚,从精神上对另一半是喜欢、是爱,想要和对方过一辈子,所以跨入了婚姻。从物质上,是找到了富有的另一半(也可以理解为目标),生活可以得到满足。从世俗上,年龄到了就需要结婚,不管你想不想。
而为什么不想结婚,我们来逐条分析。
在分析之前,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被动不想结婚」与「主动不想结婚」的区别。
「被动不想结婚」是因为各种「被动」原因,导致年轻人暂时选择不结婚的情况,也就是所谓的各种经济(例:付不起彩礼,买不起房)与生存压力(例:工资过低,无法养家)等导致的想结婚却无力结婚,只能暂时选择放弃或者观望的情况。「被动的不想结婚」主体,他们是有结婚欲望的。
而「主动不想结婚」的主体,是那种即使没有房子与经济压力,完全能够承担婚姻消耗,在面对婚姻的时候也毫无欲望的一类人。
而我们本文分析主体,则着重于「主动不想结婚」的情况。
一、不想结婚的主体
2013-2022年的适婚主体人员基本上都是1980-2000年出生的公民,也就是社会所谓的八零后、九零后
二、为什么这么多八零后、九零后不想结婚
1、原生家庭因素
八零后与九零后的家长,普遍为五零后到七零后的年代。
家长的那个年代还是我们社会生活比较困难的年代,思想与思维还维持在旧社会并没有完全进步,民众吃不饱穿不暖,生存都是很大的问题,而且我国发展需要人才的前仆后继,所以那个时代人们的婚姻更多是在社会意识下,为了「生存」与「传承」而做的选择。
「两个人一起为生活奋斗,总比一个人孤军奋战来得强。」
「年龄到了也该结婚了,双方都是过日子人,条件都合适,感情这种事,可以慢慢培养」
这也导致了无数的婚姻是「被迫」和「无奈」而凑合到了一起
没错,老一代的婚姻,更多是「为了生存的凑合」
在民风淳朴,家庭忍耐力普遍比较高的父母年代,为了「生存」而「凑合」出来的婚姻,是可以被接受的。
在生存面前,爱情又是个什么东西?
毕竟与「能活下来」相比,还有什么矛盾算得上是「矛盾」呢。
八零后开始,见证了太多父母辈的「凑合」,见证了太多的「矛盾」,无数孩子曾经质问自己的父母,你们这么厌弃对方,当初为什么选择结婚?
结果大多数肯定是得到一顿暴揍,或许还会是男女混合双打。
从原生家庭上来说,这一代的子女,见证了太多婚姻不幸,对于婚姻的欲望,自然就下降了很多。
2、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
还是那句老话「在生存面前,爱情又是个什么东西呢?」
随着社会进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八零后一代逐渐走入社会,已经能够独当一面甚至成为社会进步主体。
他们已经能够很好的在社会上生存,工资可以养活自己的同时,还可以有「爱好」。
物质,是精神文明的基础。
没错,他们的生活条件已经可以有父母辈因生存而舍弃的「爱好」。
感谢社会的进步,国家的繁荣昌盛,让这一代年轻人能够吃得饱,穿得暖,能够开始在乎「精神文明」
生活质量逐步提高,没有了生存的威胁,年轻人自然会把精力放在更多的「爱好」方面。
自然,娱乐、文学、视频、动漫、游戏等各种精神食粮开始更多进入年轻人的生活。
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了,生活被幸福与安乐所围绕,已经没有了「生存」的压力,因此面对充满未知的婚姻,自然更加多了一份「观望」的态度。
婚姻的前提是「爱情」,这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主旋律。
于是各位父母开始发现,自己的孩子开始不听话了。
于是一些年轻人开始早恋,甚至与「家庭条件并不匹配自己家庭」的另一个小孩天天黏在一起。
这种行为,在父母一代眼里,是一件难以理解甚至大逆不道的事情,于是激动的父母开始干涉子女的各种生活……
而另一些年轻人,他们和上一批正好相反,他们对感情这种事情似乎并不感冒,没有了生存压力,他们对精神满足反而更加上心,热爱游戏、动漫、热爱手工、剪辑、热爱技术、舞蹈等,他们有着一技之长,或者十分「热忱」的目标,婚姻对于他们来说反而成为了一种「桎梏」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这类年轻人反而对婚姻的要求更高,他们的底线就是「不要反对我对XX的爱,否则我们没戏」。
在婚姻面前,爱好占据了更高的位置,甚至比生命还高。
「呵呵,男人/女人只会影响我拔剑的速度……」
自然,婚姻就算不得上什么大事儿了。
3、社会家庭因素
为什么是社会家庭,因为这个是「别人家的事情」
自己家已经摆烂,那么其他人又能有什么正面例子来提高一下年轻人对婚姻渴望的「向往」呢?
答案是:没有。
自己家父母的婚姻是凑合的结果,然而别人家也是一样的结果。周围全是这样的结果,自然会让年轻人毫无期待。
而在社会「适龄人自然要结婚」的社会风俗下,年轻人自然会对自己的婚姻要求更高。
原本还对生活条件进步的婚姻有一些期待的八零九零年轻人,却被同龄人的奇怪婚姻打击的体无完肤。
为什么说是「奇怪」的婚姻,这个锅大部分就要家长来背了。
而罪魁祸首,就是催婚。
这个时代,婚姻所有的不幸的根源,恰巧是父母年代婚姻幸福的根源,那就是「凑合」。
社会进步,精神文明进步的结果,就是让年轻人越来越不能「凑合」
「我明明未来可以有更好的生活,为什么要我当下凑合?」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别人家孩子都三岁了,你看看你,我天天被你李婶指指点点我多没面子你知道吗?」
「就你个性,就你不合群!我真是白生了你个白眼狼!」
父母的逼婚,催成了无数「凑合」。
但是年轻人们还真凑不到一起去。
「就咱这暴脾气,弄不死TA小王8犊子」
于是,这一代80后年轻人离婚率开始如过山车飙升……
而更多处于观望中的90后年轻人,开始越来越对婚姻产生了一种「拒绝」甚至「厌弃」的态度。他们对婚姻的要求更高了,更苛刻了。
「必须是喜欢的人,必须不能否定我的爱好,必须不能互相影响,不能给我造成麻烦」逐渐成为了婚姻的基本要求。
哪有什么不想结婚拒绝结婚,只是对于「婚姻」的要求,变得更高了而已。
毕竟,生存压力没有了,「婚姻」已经不是活下来必须品了,自然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面对可有可无的东西的时候,自然要求就变得更加苛刻。
父母强压下来的对于年轻人眼里「可有可无」的东西,选择去接受,更多是出自于一种「孝顺」。
但是这种「孝顺」却经常将年轻人自己,推入深渊,万劫不复。
爱一个人,很难
凑合一个人,更难。
4、结婚成本因素
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在「面子」的逼迫下,结婚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过去几盒糕点一条肉就能商定的婚姻,于现代社会已经不复存在。
身为女性或许还会少一点压力,但对于男性来说,现代社会高昂的结婚成本也让一些年轻人望而却步。
彩礼、房子、车子、家电等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结婚的「必备品」。
结婚的成本,上涨了数倍不止,甚至会掏空一个人的家产。
不仅无数真爱年轻人最终倒在了结婚前的「成本」上,一些对婚姻望而却步的人也终究因为「成本」选择了暂时放弃。
一次结婚,就要消耗大半辈子的积蓄,对于本就结婚欲望底靡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性打击。
毕竟有家才有归属,没有房子的婚姻,终究是「居无定所」让人的心无法踏实下来。
经济因素,这也是「被动不想结婚」的群体,面临的最大问题。
即便是「主动不想结婚」的年轻人,他们能够负担起婚姻成本,但是在面对「可有可无」的婚姻来说,如果不是真爱促使着自己想要去付出一切结婚,只是为了应付长辈或者「必须结婚」的「凑合」婚姻,就不得不考虑这份「消费」是否「合理」了。
「我为什么要为一个没感觉还会给我带来一堆烦心事的人耗费大量积蓄?是游戏不香吗?还是电视剧不够看?亦或是零食不好吃?」
在房价彩礼飞涨导致结婚从成本飞涨的年代,有些人选择不结婚,纯粹是「性价比不合适」。
5、婚姻的本质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
婚后,将在你生活中出现的,不仅是你喜欢或者「凑合」的那个人,还有对方的「千奇百怪家人」。
喜欢对方,并不意味着喜欢对方的「家庭」,喜欢对方的父母与亲戚。
与喜欢的人结婚,对方的父母亲戚还都喜欢你,你的父母也喜欢对方,你们之间的亲戚也都和对方和睦相处,那大概是上辈子拯救了全宇宙十次才会有的概率。
你喜欢玩游戏/看动漫/跳舞/打球,你的另一半支持你,而你另一半的父母极度反对。
或许你觉得少与对方父母相处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但是现实从来不会顺心顺意。
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而且对孩子的另一半极度挑剔的。
爱TA就要爱TA全家。
所以需要各种去「迎合」「讨好」对方的家庭。
这也是「家庭」和谐的根本。
总有人要为家庭的和谐作出牺牲。
一个人的世界,只要跨入了婚姻,就变成了N个人的世界,一举一动都会被N个人说道的世界。
「心累」往往比「身累」更难以容忍。
尤其是面对「孩子」这一关。
结婚生子这件事,是社会文明传承下来的东西,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有了传承,社会才能持续发展。
所以「传承」成为了社会眼中的「必须」。
而对于这一代的年轻人来说……
「我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我还照顾什么孩子!」
「我不喜欢孩子。」
「我怕疼不想生孩子。」
「生孩子养孩子太贵了,养不起」
「你愿意生你多生啊!」
老一代对于孩子的执念过于强大,而年轻人的生育欲望在各种情况下越来越低,于是「生」与「不生」的矛盾也开始成为了影响家庭的重大因素。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生,你就滚」
于是年轻人离婚了,留下来两个对脸懵逼的家庭。
很多年轻人也看清了往日对自己如胶似漆的另一半,自己也不过只是个生育工具。
「为什么不生,不生就是原罪」也摧毁了无数原本可以幸福的家庭。
在养育孩子成本高昂的时代,「生」与「不生」都是可以理解的选择。
随着社会进步,医学与科学逐渐发展,当有一日全身器官都可以像电脑硬件一样坏了就换的时候,人类的寿命将愈来愈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科学可以发展到保存人类大脑,人类使用机械身体的时候,不仅是「活的越来越久」「永生」都会毫无意外的出现。
寿命越来越久,所谓的「传承」就会逐渐失去了它本来的重要性与意义。
毕竟传承的本质,是寿命的有限性。
当人类只剩下大脑,全身都成为可以换永生的半机械人时,如赛博朋克般的社会,甚至于连性与婚姻存在的意义都会逐渐消失。
那个时候,所谓「婚姻」,所谓「传承」,还有争论的必要性吗?
况且,这个时代距离我们并不远。
说到底,婚姻的根源是害怕孤独,当一个人被各种「爱」填满,不再孤单的时候,TA并不需要所谓的婚姻来给自己添堵,尤其是婚姻这种东西,「添堵性」尤为突出。
当一个人处在较为满足的生活状态下,所有的强加都是负面影响。
本来就算不上什么必要性的东西,再给人添堵,自然「要你何用」。
这也是为什么现代社会,年轻人越来越多选择不婚、形婚甚至BLGL的结果。
也是这一代80.90后年轻人家长,越来越多对孩子表达:「以后你接不结婚无所谓,哪怕喜欢的对方是同性我们也支持,甚至你生不生孩子也无所谓,只要你开心,快乐就好。」的根本原因。
因为他们,就是被这一代婚姻摧残的一代。
希望各位父母珍重,尊重孩子们的每个选择。
孩子不想结婚,并不是一种错误,而是一种选择,就像是面对两根棒棒糖,我选择巧克力的还是草莓味的,仅此而已。